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1064)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周志芳彭鹏高宗旗徐海洋单治钢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地下水
  • 2篇释水
  • 2篇污染
  • 2篇防渗
  • 2篇坝基
  • 2篇坝基帷幕
  • 2篇沉降
  • 1篇氮污染
  • 1篇氮污染特征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下水流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地源
  • 1篇地源热泵
  • 1篇地质
  • 1篇电阻率
  • 1篇电阻率法
  • 1篇多场耦合
  • 1篇多传感器
  • 1篇多传感器系统

机构

  • 11篇河海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南京水利科学...
  • 3篇中交第一航务...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华东勘测设计...
  • 1篇江苏省苏北供...
  • 1篇中船勘察设计...

作者

  • 7篇周志芳
  • 4篇彭鹏
  • 3篇徐海洋
  • 3篇王锦国
  • 3篇单治钢
  • 3篇高宗旗
  • 2篇贾海波
  • 2篇傅志敏
  • 2篇董育烦
  • 2篇向衍
  • 1篇黄勇
  • 1篇宋汉周
  • 1篇戴云峰
  • 1篇王永明
  • 1篇刘冰
  • 1篇陈阳
  • 1篇周彦章
  • 1篇李群
  • 1篇胥稳
  • 1篇朱瑞田

传媒

  • 3篇人民黄河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勘察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音岩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岩体溶蚀发育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观音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游,坝型初拟混凝土重力坝和心墙堆石坝组合坝。坝址区分布有侏罗系中蛇店组(J2s)地层,岩性主要为钙质铁质胶结的砾岩、石英砂岩,其中砾石成分以泥晶灰岩和生物灰岩为主。在地下水作用下砾岩钙质溶蚀形成规模较大的囊状空腔或孔洞,砂岩则表现为钙质胶结物流失溶蚀呈砂土状或砂糖状,对坝基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观音岩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动力模拟、可溶成分统计、取样室内溶蚀试验等方法对岩体溶蚀发育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体溶蚀作用主要受岩性、构造控制;由于局部地下水流循环快,流速较大,顺节理裂隙的走向方向溶质作用强烈;钙质胶结的砾岩、含砾砂岩中,钙质砾石碎屑含量占30%~50%;新鲜岩石易受溶蚀且溶蚀速度较快。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对大坝抗滑、变形及渗透稳定性的影响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水库蓄水后地下水对岩体溶蚀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背景。
王锦国周志芳陈松峰
关键词:溶蚀水动力场
Bayes融合理论在库区滑坡动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时效,可由传感器采集到的滑坡体动态监测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而在多个传感器融合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评价指标不一致的现象。为消除这种现象,采用基于Bayes理论的决策级融合方法,将其应用于西南某滑坡动态变形的监测分析。经分析知:该滑坡先后经历了缓慢变形期、匀速变形期、加速变形期和急剧变形期。表明该滑坡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符合滑坡变形的一般自然规律。同时证明了该方法在滑坡动态变形监测与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彭鹏单治钢詹光亮贾海波
关键词:多传感器系统
滑带土中粘粒含量及含水量的变化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定量分析不同的滑带土颗粒级配情况下粘粒含量及含水量对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等强度参数的影响机制及变化规律,利用卡拉水电站田三滑坡体滑带土,进行了不同级配、不同粘粒含量及不同含水量组合的多组直剪试验方法,以揭示岩质边坡结构面中粘土矿物含量及含水量的变化对边坡岩体强度参数c、φ影响机制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含水量不大于塑限时,c值随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大,当含水量大于塑限时,c值随着粘土矿物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粘粒含量为35%时c值最低;φ值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在粘粒含量小于25%时φ值减小的速度较快,当粘粒含量大于25%时减小的速度减缓;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试验成果作以解析。
帅常娥石成彭鹏
关键词:水-岩化学作用边坡稳定性含水量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前冲积平原地层勘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山前冲积平原岩土体间的电性差异,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采用不同的装置,不同电极距对山前冲积平原地层进行岩土层界面的划分。比较不同装置的勘探效果,以及不同电极距的勘探效果,说明此种情况下使用哪种装置,哪种极距勘探效果更好。使用钻孔资料来证明视电阻率反演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反演结果校正钻孔资料可能存在的误差。这种相互验证的综合勘探方法,使最终的解释结果更贴合实际的地层分布。
戴云峰周志芳刘冰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
基于饱和指数模型的坝基帷幕体防渗效果及耐久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帷幕体的修建是为了对坝基进行加固和防渗,但在蓄水条件下,坝基帷幕体遭受长期的高压渗流、溶蚀等作用,坝基帷幕防渗作用衰减以致失效,从而引起坝基渗流量增加和扬压力增高。依据地球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坝基地下水微观动态,定量化解析幕后地下水溶液与某种矿物之间的反应状态,采用了基于化学热力学模型的FORTRAN程序,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坝基帷幕体防渗效果及其耐久性。结合某工程实例,建立2001-2010年的时间序列模型,计算出的方解石饱和指数由2.03变为0.26,揭示出某坝10坝段处坝基帷幕体的防渗性能及其耐久性发生了衰减,且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点,2001-2004年间与2006-2008年间坝基地下水的微观动态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缓变);2005年间与2009-2010年间处于突变时期(陡变)。揭示出该坝段坝基帷幕体的防渗性能出现了局部的衰减,其结果与地下水宏观动态反映出的规律较一致,证明该方法在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帷幕体的防渗性能和耐久性的变化特征。
彭鹏单治钢王永明贾海波董育烦
关键词:化学热力学防渗效果耐久性
释水条件下地面沉降的滞后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研制地面沉降室内试验装置,并改进试样的饱和方法。使用该装置模拟释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从地面沉降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和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两方面研究地面沉降的滞后性。分析结果得出:(1)承压含水砂层和黏土层的变形均表现出滞后现象;(2)相同试验条件下,黏土层变形的滞后时间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地面沉降试验完成后,分别从黏土层的底部和顶部取出试样进行室内常规压缩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垂直层面方向上是不均匀的,距离抽水含水层越近的部分其压缩程度越大。
徐海洋周志芳高宗旗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过程中固结系数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根据渗透系数和孔隙比、孔隙比和有效应力的关系推导出固结系数与有效应力的关系公式。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模拟释水条件下地面的沉降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固结系数随着土体的压缩而逐渐变小的结论。考虑固结系数的非线性,修正了Terzaghi理论,将解析解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了固结系数的非线性能更准确的计算地面的固结沉降。
徐海洋周志芳高宗旗
关键词:太沙基理论固结系数
井点布置对采能区地下水温度场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目前地源热泵会对采能区地下水热量运移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地源热泵工程含水介质水-热耦合运移进行模拟,并对井群进行优化处理.通过比较不同井距、加设帷幕、水流影响等情况下地源热泵运行的水-热运移结果,讨论热贯穿问题.综合考虑避免热贯穿的多方面因素对井点布设进行优化,得出最合理的井距、抽注水轴线与地下水流的角度、是否设置帷幕以及抽注层面选择等方案.对合理指导地源热泵的井点以及井群布设具有很好的意义.
傅志敏向衍高西望
关键词:地源热泵地下水温度场
奎河两岸污灌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特征及同位素示踪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地下水中氮污染主要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特别是当铵(NH_4^+)作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时,由于其在含水层中迁移规律复杂,且难以去除,成为研究该问题的难点。在奎河徐州段两岸通过钻孔对浅层地下水进行取样测试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氮的存在形式主要为NH_4^+,其次为NO_3^-。通过对δ^(15)N-NH_4^+同位素分析可知,地下水中约27.3%的NH_4^+来源于化肥,约72.7%NH_4^+来自于动物粪便、生活污水等高δ^(15)N值的污染源;对δ^(15)N-NO_3^-同位素分析可知,地下水中约有15.2%的NO_3^-来源于化肥和土壤有机氮,63.6%的NO_3^-来源于动物粪便和污水;约21.2%的地下水样本中δ^(15)N-NO_3^-值超出了污染源的同位素值,可能产生了反硝化作用。
王锦国李群王碧莹章颖
关键词:铵态氮同位素
影响近地表气温的地下水临界埋深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华北某野外试验站的实测资料,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找寻地温与蒸发量、入渗补给量、降水量、潜水蒸发量、地下水埋深等因素的关系,根据挖掘结果建立地温的灰理论预测模型。然后利用突变理论,建立影响地温的地下水开采深度突变模型,研究了地下水埋深与近地表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当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其对气温的影响较大;当地下水埋深超过一定深度时,地下水对气温就不会产生影响,即地下水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存在临界埋深;通过对典型地区的模拟计算,得到该区域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6~8 m。
傅志敏向衍周志芳
关键词:地下水气温数据挖掘突变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