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29601)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何雅玲陶文铨李印实孙杰苗政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动力学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动力学
  • 2篇圆柱
  • 2篇圆柱绕流
  • 2篇绕流
  • 1篇电池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液膜
  • 1篇直接甲醇
  • 1篇直接甲醇燃料...
  • 1篇燃料电池
  • 1篇稳态
  • 1篇稳态模型
  • 1篇流线
  • 1篇膜状冷凝
  • 1篇冷凝
  • 1篇甲醇燃料电池
  • 1篇分子动力学模...
  • 1篇(火用)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何雅玲
  • 3篇孙杰
  • 3篇李印实
  • 3篇陶文铨
  • 1篇尹本浩
  • 1篇李相霖
  • 1篇苗政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力学学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尺度圆柱绕流尾迹区流动形式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微尺度低Re数下的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Re<12时,圆柱下游形成对称、无分离的定常流;当Re>20时,圆柱下游形成周期性交替出现的对称涡;当12
李印实何雅玲孙杰陶文铨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圆柱绕流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火用)传递及能量利用特性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火用)分析的稳态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甲醇串流以及各种不可逆损失引起的过电位的影响。在模型基础上推导出DMFC的(火用)效率表达式,并分别从电效率和热(火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燃料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定量分析了甲醇串流率、电流密度、工作温度、阴极压力等参数对电池(火用)效率的影响,揭示了不可逆因素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火用)传递规律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火用)在总有效能中占有很大比例,与电能相当,充分利用热量(火用)可显著提高电池的整体效率;电池在低电流密度下运行时,甲醇串流率过高是造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DMFC的总效率在电流密度接近极限电流密度时达到峰值,电池的工作电流应尽量控制在这一区间内。
李相霖何雅玲尹本浩苗政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稳态模型
膜状冷凝初期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氩蒸气在铂金属表面发生的膜状冷凝过程进行了研究.为保证冷凝过程在相对较长时间范围内持续稳定进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气态分子补充方法.通过逐时对系统内局部温度及密度进行统计,获得了不同时刻的参数分布.结果显示:在模拟时间范围内,液膜厚度近似线性增加,壁面附近液相分子受固壁势能作用而呈现出密度振荡的"液体层状化"分布;液膜内产生温度梯度,固液界面处温度跳跃现象明显.考察了气体温度以及壁面润湿性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温度的升高,温度梯度以及温度跳跃均增大;液相密度略有下降,液体内层状区域的密度振荡范围略有减小,气液界面厚度增加;质量流率以及液膜厚度增长速率也都增大,反映出更大的气固温差加快了冷凝过程的进行,这一点与宏观规律一致.随着润湿性增强,液膜厚度增长加快,液体层状区内的密度振荡范围增加,液膜内温度梯度增大,温度跳跃大幅减小,冷凝过程得到显著强化.显然,近壁面区内的热传导对整个冷凝过程进行的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孙杰何雅玲李印实陶文铨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膜状冷凝液膜
纳米尺度圆柱绕流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利用Lennard-Jones(L-J)势能模型,模拟了Re为28时Ar流体流过Pt纳米圆柱的绕流现象.采用小步长时均值作为涡的瞬时值的方法,在纳米尺度、纳秒量级下得到了涡的周期性产生、组合、发展和脱落现象;在大步长时均条件下,得到了稳定的对称涡,表现出了绕流现象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不同特征.绕流过程还体现了流体的密度变化,圆柱上游密度大于下游密度、对称的两侧离轴线越远密度越大。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细节刻画圆柱绕流现象。
李印实何雅玲孙杰陶文铨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圆柱绕流流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