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11)

作品数:36 被引量:501H指数:14
相关作者:张通屈云李冰洁赵军倪朝民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卒中
  • 22篇脑卒中
  • 13篇康复
  • 8篇卒中后
  • 6篇电刺激
  • 6篇偏瘫
  • 6篇卒中患者
  • 6篇脑卒中后
  • 4篇日常生活活动
  • 4篇脑卒中患者
  • 3篇日常生活活动...
  • 3篇生活活动能力
  • 3篇缺血
  • 3篇卒中康复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缺血
  • 3篇脑卒中康复
  • 3篇脑卒中偏瘫
  • 3篇梗死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康复研究...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2篇张通
  • 7篇屈云
  • 5篇李冰洁
  • 4篇赵军
  • 3篇倪朝民
  • 3篇黄丹
  • 3篇孟琳
  • 3篇刘丽旭
  • 2篇王玉龙
  • 2篇陈进
  • 2篇芦海涛
  • 2篇刘孟
  • 2篇宋鲁平
  • 2篇李芳
  • 2篇刘洪红
  • 2篇米海霞
  • 1篇刘燕鹏
  • 1篇方瑞乐
  • 1篇许凤娟
  • 1篇徐奕鹏

传媒

  • 11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早期精神康复与躯体功能障碍恢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治疗对患者躯体运动功能的积极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护理组,康复组患者在护理组的基础上增加精神康复治疗。在实验开始时与实验4周后评估2组精神状况与躯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SAS与SDS评分均有所降低,而康复组较护理组降低更加明显。躯体功能方面,康复组SSS评分与MBI评分均较护理组有更显著改善。结论在临床综合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并对躯体功能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王静
关键词:脑卒中精神康复躯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7
2013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 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不佩戴矫形器,裸足进行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与健康成年人步态参数进行比较;对照组16例,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步态分析,与观察组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观察组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步宽增大,步速减慢;步态周期延长,其中双腿支撑期时间和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延长,单腿支撑期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缩短(P<0.01);偏瘫患者是否应用AFO,步态运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双腿支撑期比例延长、单腿支撑期比例缩短是其主要运动学特点。
赵军张通芦海涛李冰洁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n=20)、低强度组(n=20)和对照组(n=20)。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高强度组rTMS每天2次,低强度组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每次10 min,共10 d。治疗前后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高强度组患侧MEPs波幅,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FMA、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高强度组明显优于低强度组(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可改善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多次治疗效果更佳。
李冰洁李芳张通
关键词: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
物理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6年
神经干细胞(NSC)是一类具有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潜能的细胞,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对神经损伤康复有重要意义,但NSC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受多重因素调控。近年来诱导NSC定向分化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其中关于药物制剂、激素等化学因子诱导NSC体外定向分化的研究较为多见。而目前相关研究已表明某些物理因子可以干预NSC的调控,现从物理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孟琳屈云
关键词:物理因子神经干细胞分化
脑卒中后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认知障碍改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意义。方法对入院符合入组条件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单盲的方法,随机分为计算机训练组(46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56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并给予传统康复训练5周,同时给予计算机训练组计算机认知训练5周,对两组病例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在训练前,计算机训练组和传统的康复组MOCA量表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5周后,两组病例MOCA量表评分均数高于各自训练前,且与传统训练组相比,计算机训练组病例MOCA量表评分提高较明显,其注意力、命名、视空间结构、记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卒中后,积极的康复训练对认知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计算机辅助训练的应用,能进一步阻止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进展,并对认知康复具有明显效果。
崔尚强任明霞杜彦辉刘燕鹏张丽芳
关键词:脑卒中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疗效
Sneddon's综合征被引量:2
2016年
Sneddon's综合征(Sneddon's syndrome,SS)由Champion等在1960年首次描述,因1965年Ian Bruce Sneddon报道了6例有广泛的皮肤网状青斑、神经系统症状、动脉性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患者而就此命名。自此,Sneddon's综合征被用于描述网状青斑和多发性脑梗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马艳玲董可辉方瑞乐张玉梅
关键词:网状青斑脑血管疾病
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究早期运动干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脑机制。方法 21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7)、自然恢复组(n=7)和运动训练组(n=7),后两组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运动训练组于造模术后24 h进行跑轮训练14 d。所有大鼠术后21 d行Roger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平衡木测试;各组选取行为学评分相近的4只大鼠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脑缺血区域(L)及对侧相应区域(R)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其比值(r);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观察各组纤维束的形态。结果假手术组Rogers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各组(Z=-0.786,P<0.001),运动训练组与自然恢复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平衡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运动训练组(F=38.11,P<0.001),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LFA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运动训练组与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r FA低于假手术组及运动训练组(F=19.30,P<0.05),而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ADC和r ADC与假手术组之间可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6,P=0.057),运动训练组与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FA和r FA与各项行为学评分有较高相关性(r=-0.90^-0.70,P<0.01);LADC和r ADC与平衡功能无相关性(P>0.05),与其他行为学评分有中等相关性(r=0.50~0.75,P<0.05)。DTT显示,运动训练组和自然恢复组纤维成分、疏密程度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各方向纤维减少、部分缺失;运动训练组病灶侧神经纤维较自然恢复组密集,对称性及连续性好。结论早期进行运动训练能够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保护损伤侧神经纤维完整性有关。
米海霞张通缪培张玉阁
关键词:脑卒中脑缺血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纤维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2例可以独立步行5m以上,Brunnstrom分期下肢为4—5期的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观察组)在B组(对照组)常规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训练治疗同时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4周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两组的步态空间域参数和步态时间域参数。结果:A、B两组治疗后在步态空间域参数中平均步幅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平均步幅长、步伐长和步向角较治疗前均有增大(P<0.05);步态时间域参数中步速、步频和摆动相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单支撑相百分比和双支撑相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P<0.05)。且A组的步态空间域参数及步态时间域参数均较B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步态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步速、步频,对患者步行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王玉英倪朝民刘孟昝明郭能峰崔俊才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步态分析
旋律音调疗法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卒中后失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主要通过激活右侧半球的同源脑区进而改善言语功能。旋律音调疗法(MIT)可以通过旋律音调和左手拍击激活右侧半球的额颞叶脑区,特别适用于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BS)通过刺激病灶侧或病灶对侧改变脑电活动,已被用于促进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兴奋性经颅刺激作用于右侧半球同源性语言功能区联合MIT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卒中后严重失语患者的语言恢复。未来可尝试将传统的言语治疗联合MIT及外部的经颅刺激(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及经颅磁刺激)促进语言相关功能区域的激活,从而更大限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
米海霞张通刘丽旭
关键词:失语
康复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中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同质化研究被引量:48
2017年
目的:探究在康复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中,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医疗单位的康复治疗,其疗效是否受到影响。方法:2012年10月12日—2016年2月5日纳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专科医联体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医院组)、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和深圳宝兴医院(二级医院组)及深圳市协康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福田分部(社区组)脑卒中患者183例。根据脑卒中发病时间分为恢复期及后遗症期,3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简式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表(MBI)分别评定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各组的FMA、FMB、NIHSS以及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各组FMA、FMB、NIHSS及MBI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方案统一的基础上,康复专科医联体内各医院脑卒中患者可达到康复治疗的同质化疗效。
黄美玲王玉龙王尧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同质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