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4JJ40037)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熊勇刚谭建平李小东陈科良刘云豫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铸轧
  • 3篇轧辊
  • 3篇铸轧辊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权函数
  • 1篇热力耦合
  • 1篇无网格
  • 1篇无网格法
  • 1篇线性规划
  • 1篇快速铸轧
  • 1篇辊形
  • 1篇函数
  • 1篇分布计算
  • 1篇超薄快速铸轧
  • 1篇值模拟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株洲工学院
  • 1篇河南工业职业...

作者

  • 5篇熊勇刚
  • 4篇谭建平
  • 2篇李小东
  • 2篇陈科良
  • 1篇陈莘莘
  • 1篇刘云豫
  • 1篇吴吉平
  • 1篇杨小娟

传媒

  • 1篇轻合金加工技...
  • 1篇机械与电子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确定无网格法权函数影响域的新方法
2008年
提出了一种无网格法效率的简略量化计算公式;然后在区间数学的理论基础上,视影响域和无网格计算误差为一区间变量,以RKPM无网格计算误差为约束函数,计算效率为目标函数,结合线性规划的思想探求a最佳取值;用Matlab编写了程序,计算得到影响域的最佳值a=6;将此法应用于无网格RKPM法建立铸轧辊弹性变形计算.算例显示,该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消除了影响域半径对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影响,突破了经验法的局限性.
熊勇刚杨小娟陈莘莘谭建平
关键词:线性规划
基于热力耦合的铸轧辊弹性变形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铝板坯铸轧工艺和铸轧辊的特点,建立铸轧辊变形热力耦合计算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得到铸轧力分布规律,分析工艺参数对铸轧力和铸轧辊弹性变形的影响,从而确定计算铸轧辊变形关键的边界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铸轧力先增加后减小,呈非对称分布,最大值为100MPa;铸轧辊在不同铸轧工艺参数下的弹性变形呈相似的"马鞍形"曲线,铸轧辊弹性变形最大值为0.303mm;仿真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相吻合。
熊勇刚刘云豫陈科良李小东谭建平
关键词:铸轧辊热力耦合数值模拟
超薄快速铸轧轧制压力分布计算被引量:4
2005年
针对快速超薄铸轧材料、几何、摩擦等多重非线性,将铸轧辊与板坯之间的力学行为视为热弹塑性接触问题,应用无网格—有限元耦合方法建立了计算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板坯剧烈变形有限元网格畸变问题。对轧制过程中轧制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到其分布规律为轧制压力在变形区中间区达到最大值,而在入口和出口处逐渐减少。计算结果基本与实测结果吻合,说明该计算模型和计算是比较有效和可靠的。
熊勇刚谭建平李小东
铸轧辊辊形优化
2008年
在计算得到铸轧辊弹性变形的基础上,建立辊形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模糊优化的技术并在Matlab中实现优化计算,为了避免目标函数之间数量级的差距而可能的淹没,采用多目标模糊优化并基于遗传算法的三次B样条函数对所得数据进行辊型曲线拟合;得到了铸轧辊最佳原始辊形。
陈科良熊勇刚吴吉平
关键词:铸轧辊辊形优化设计
铸轧辊变形在线测量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针对铸轧工艺的特殊性,拟定了一套方便可行的铸轧辊变形测试方案。运用该方案对某铸轧机成功地进行了工业现场测试,掌握了铸轧辊在铸轧环境下变形的分布规律,测试实际铸轧过程中轧辊在力载荷与温度场作用下辊形变化规律、测试设备运行时的有关工艺参数与力能参数,以及设备参数,同时也为仿真模型提供边界条件及检证标准。
熊勇刚谭建平
关键词:铸轧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