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1542)

作品数:9 被引量:105H指数:6
相关作者:严科赵红兵杨圣贤王本哲张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油田
  • 6篇胜坨油田
  • 3篇三角洲
  • 3篇三角洲前缘
  • 3篇前缘
  • 3篇非均质
  • 3篇非均质性
  • 2篇旋回
  • 2篇油藏
  • 2篇剩余油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注采
  • 2篇分布及成因
  • 1篇单井
  • 1篇单井产能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压力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油藏开发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9篇严科
  • 3篇赵红兵
  • 2篇杨圣贤
  • 1篇宁士华
  • 1篇毕义泉
  • 1篇马晓明
  • 1篇赵国芳
  • 1篇段建辉
  • 1篇张俊
  • 1篇李国栋
  • 1篇王本哲

传媒

  • 4篇特种油气藏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内部结构表征——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为例被引量:14
2013年
储层内部结构表征是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例,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中的沉积界面可分为5个等级:五级界面是限定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的界面,为分布稳定的泥岩,呈近水平产状;四级界面是复合砂体内部单一河道间的沉积界面,为泥质薄夹层或岩性突变面,在相同单一河道中以近水平产状连续分布,在不同单一河道间分布不连续;三级界面是单一河道内部增生体的界面,界面上下岩相一致,分布范围局限在单一河道砂体内部,也为近水平产状;二级和一级界面分别为岩心规模的层系组或交错层系界面。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由单一河道垂向叠置和侧向拼合而成,综合利用分流间湾、河道边缘、砂体顶面高程差异、砂体规模差异等特征可识别出单一河道的侧向边界,单一河道的同期不同体现象是水下分流河道最重要的储层内部结构。
李国栋严科宁士华
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胜坨油田
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被引量:29
2015年
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不均衡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量计算的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表明,井距调整和驱替压差调整是实现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的2种有效方式。根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分布状况与注采井距、驱替压差之间的水驱平衡关系式,可定量调整不同方向注采井距和驱替压差的大小及比例。实际油藏应用表明,均衡水驱调整能够减小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提高注水利用率,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严科张俊王本哲马晓明
关键词:非均质油藏平面非均质性注采井距
三角洲前缘储层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资料,系统揭示了储层原始含油性以及特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三角洲前缘储层具有反旋回垂向层序和反韵律物性分布特征,由此控制储层原始含油性也具有反韵律特征。特高含水后期,受储层内部结构、级差与重力因素综合影响,剩余油具有3种分布状态和3种分布类型。三角洲前缘储层水驱过程相对均衡,近残余油态、过渡态、差异分布、均匀分布类型的剩余油在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中占数量优势,单一成因砂体侧向边界与四级界面耦合形成的侧向遮挡区域水驱程度相对较低,存在小规模的剩余油富集区。
严科
关键词:三角洲前缘剩余油胜坨油田
河口坝储层内部结构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揭示河口坝储层内部结构,提高剩余油描述的精度,指导油藏开发调整,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构型分析方法,对河口坝储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河口坝储层中发育的沉积界面可分为5级:第5级界面限定河口坝复合体,为稳定分布的泥岩,厚度较大,顶界呈水平产状,底界呈S形产状;第4级界面限定单一河口坝,主要为泥质或钙质非渗透层,在坡折带呈倾斜产状,在湖底平原呈近水平产状,单一河口坝具有S型前积结构和"同期不同体"分布特征;第3级界面限定单一河口坝内部的增生体,主要为薄泥质夹层,与第4级界面有斜交和平行两种产状,增生体具有S型和斜交型两种前积结构。特高含水后期,河口坝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明显,普遍分布的S型前积结构主导了剩余油的低饱和度均匀分布,局部存在的斜交型前积结构主导了剩余油的差异分布,同期不同体结构主导了剩余油的局部富集。
杨圣贤严科
关键词:剩余油
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地层测井频谱分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氏旋回与非米氏旋回叠加。米氏旋回在三角洲前缘地层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于同一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反映沉积环境相近或渐变,沉积连续性好。非米氏旋回对应的层段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存在于2期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分界处,反映沉积不连续或沉积环境突变,可以作为沉积界面的解释依据。利用频谱趋势曲线,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划分为2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合理揭示了地层的成因及沉积过程。
严科毕义泉赵红兵
关键词:频谱分析沉积环境基准面旋回三角洲前缘
基于阶段生产数据的IPR曲线类型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传统IPR曲线测试影响时率、曲线数量少、矿场应用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油井阶段生产数据制作IPR曲线的方法,并归纳出了负相关型、近水平型、正相关型、近垂直型、簇型等5种IPR曲线类型。研究表明:负相关型IPR曲线反映井区地层压力相对稳定,日产液量与井底流压关系明确;近水平型、正相关型IPR曲线反映阶段地层压力存在变化,日产液量受静压、流压变化共同影响;近垂直型IPR曲线反映井下举升能力小于地层理论产液能力,举升工况与产液能力不匹配;簇型IPR曲线反映阶段生产状况稳定,但日产液量与井底流压的相关性不明。结合生产数据点位于IPR曲线的位置,可对油井产液能力、地层压力变化趋势、举升工况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导井区注采调整。
杨圣贤严科段建辉赵国芳
关键词:IPR曲线地层压力注采调整胜坨油田
油藏开发单井产能非均质性定量表征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油藏单井产能非均质性分布特征研究,提出了1种油藏开发非均质程度定量表征新参数。将油藏开发任一时期的单井产能按降序排列,分别计算出每1口井的产能累计贡献率及其对应的序数百分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产能累计分布曲线,通过倒数坐标转换将不同形态的产能累计分布曲线转换成斜率介于0~1之间的直线,将1与斜率之差定义为产能非均质程度系数。累计产能非均质程度系数与油藏采出程度、采油速度的关系表明,从开发初期至开发后期,油藏开发非均质程度在不同开发阶段增长速率不同,其变化规律能够用以评价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效果。
严科
关键词:油藏开发单井产能胜坨油田
三角洲前缘储层中钙质夹层分布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5
2014年
综合利用岩芯、密井网测井资料,系统总结了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储层中钙质夹层的岩电特征和识别方法,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揭示了钙质夹层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提出了钙质夹层的生物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在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中,钙质夹层的分布具有选择性,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所形成的砂体顶部,横向延伸规模小,常过渡为泥质、粉砂质的沉积界面,是良好的层序界面和复合砂体分期界面;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与水下分流河道相对应的河口坝局部区域,呈相互独立的团块状;钙质夹层中发现密集的阶状似瘤田螺化石,其生存、聚集规律与钙质夹层的选择性空间分布特征高度吻合,指示了钙质夹层的生物成因机制。
严科赵红兵
关键词:三角洲前缘
断背斜油藏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取芯资料及密井网测井资料,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精细描述了胜坨油田胜利村断背斜油藏沙二段81层储层特征及油水分布规律,利用非均质油藏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间的力学平衡关系,探讨了断背斜油藏中油水界面差异分布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断背斜油藏同一沉积单元中,各含油断块在油柱高度和油水界面深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含油断块内部的油水界面与构造线并不完全平行。储层物性更差、构造更平缓、原油密度更大的断块和区域具有更高的油柱高度,从而导致了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在实际油藏中,油柱高度存在的断块间差异和断块内差异是非均质储层油水界面分布的普遍特点,但具体油水分布状态要受储层非均质性、构造趋势、原油性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严科赵红兵
关键词:油水界面储层非均质性胜坨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