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70015)
-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 相关作者:侯旭东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西北所出汉代簿籍册书简的排列与复原——从东汉永元兵物簿说起被引量:18
- 2014年
- 借助编绳犹存的简册,本文指出无论是基于定期簿书还是不定期簿书形成的定期文书或不定期文书,具体内容的排列上,均是细目在前,呈文在最后。进而通过归纳呈文的书写特点,推断一般簿籍类册书的排列均是如此。学界对一些册书的复原存在问题。这种排列结构并非西汉首创,而是承袭自秦代。里耶秦简中就已出现如此排列的木牍簿籍。这种文书书写的结构安排,甚至唐代的文书中还保留,并东传影响到日本。同时,不只是行用于世间的官府,从西汉到唐代,针对地下世界的很多"衣物疏"也仿自此种簿籍的书写格式。
- 侯旭东
- 关键词:里耶秦简
- 西汉张掖郡肩水候系年初编——兼论候行塞时的人事安排与用印被引量:4
- 2014年
- 关于西汉张掖郡肩水候系年问题,前人已做过研究,但限于材料,研究并不充分,现据新刊《肩水金关汉简》(壹)(贰)(叁),及过去刊布的资料,对五任肩水候,六位代行肩水候事者及二位守候进行了初步考证与编年,时间跨度近80年。此外还复原了两件候行塞任命其他官吏行候事的文书(73EJT21:42与73EJT21:38、73EJT8:8与73EJT8:13),并讨论了候行塞或出缺时的人事安排和'以私印行事'问题。
- 侯旭東
- 关键词:人事安排用印
- 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被引量:14
- 2014年
- 郡国上计在西汉与东汉发生一些微妙变化:西汉时,除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朝廷主计的是丞相与御史府,计吏离京前,丞相(司徒)召见计吏,并遣属吏宣读敕文。皇帝若要问询计吏或传达自己的想法,均要通过丞相、御史大夫或身边的近臣。东汉光武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受皇帝接见,并回答皇帝提问。明帝时始还要在朝贺后参加明堂祭祀与上陵礼,上陵礼毕,才离京。计吏面见皇帝不仅应对提问,还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部分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东汉郡国计吏京城活动的变化是光武帝强化皇权"总揽权纲",削弱三公职权的一部分,明帝承袭父政并有所增益,但不能认为皇帝与三公间的角力皇帝总是胜者。
- 侯旭东
- 关键词:两汉皇帝丞相
- 秦漢六朝的生日記憶與生日稱慶被引量:7
- 2011年
- 本文探討秦漢六朝以來生日記憶與生日稱慶習俗産生的背景與過程。从秦代到1911年,官府戶籍登記制度只要求記錄百姓的生年或年齡,未具體到生月與日。生日記憶與稱慶主要流行於家庭、家族乃至親友的範圍內,與國家制度無關。各種資料顯示,對死者的生日記憶宋元以後纔開始普遍化,此前僅見零星記載,多見於皇家,應與存在嚴密的檔案制度有關。反而是"卒日",自先秦以來一向受到重視。不過,算命術的流行表明,生日記憶實際早就存在,且根植於本土的傳統,只是目的主要在於了解子女或自己的命運,尚未見到慶生的事例。由單純的記憶轉變爲年度性的慶祝,最早見於南朝末年江南地區,應是受到佛教佛誕(多爲四月八日)活動的啓發,同時,在成佛信念的引導下出現的。到唐代,生日稱慶則自下而上,由民俗而發展成國家慶典。
- 侯旭東
- 关键词:忌日佛诞
- 东汉《乙瑛碑》增置卒史事所见政务处理——以“请”、“须报”、“可许”与“书到言”为中心被引量:3
- 2017年
- 《乙瑛碑》,或称《孔子庙置卒史碑》、《百石卒史龢碑》等,立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原碑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①此碑宋代便已著录,迄今一直受到学界重视,题跋考述不断,~②20世纪以来,各种角度的研究亦不少。~③《乙瑛碑》除末尾二行的赞之外,主体是文书。
- 侯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