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90617)

作品数:12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侯有军任力潘慧铭曾繁森罗正汤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丙烯
  • 6篇丙烯酸
  • 5篇丙烯酸酯
  • 4篇乳液
  • 3篇共聚
  • 2篇乳液聚合
  • 2篇膜性能
  • 1篇乙烯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氧烷
  • 1篇溶胶
  • 1篇乳化
  • 1篇乳化剂
  • 1篇水溶胶
  • 1篇涂料
  • 1篇涂料用
  • 1篇涂膜
  • 1篇涂膜性能
  • 1篇助乳化剂
  • 1篇微观形态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侯有军
  • 3篇任力
  • 3篇潘慧铭
  • 3篇曾繁森
  • 2篇罗正汤
  • 2篇宁平
  • 1篇薛峰
  • 1篇陈志泉
  • 1篇候有军
  • 1篇曾幸荣
  • 1篇黄涛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4
2004年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工艺和单体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用FT-IR、DSC、GP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乳聚合物的分子结构。FT-IR和DSC测试结果显示出三种单体都参与了共聚反应,无均聚物存在,合成的丙烯酸酯微乳共聚物的Tg值约为18.30℃,明显高于理论值(7.3℃)。GPC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丙烯酸酯微乳聚合物具有很高的分子量(约106数量级),微乳胶膜有较高的硬度和优良的抗冲击性,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拉伸性能。
侯有军薛峰潘慧铭
关键词:助乳化剂胶体分子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反应
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的合成及粒径控制被引量:14
2004年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工艺和单体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微胶乳。考察了乳化剂、电解质、丙烯酸单体和氨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稳定性和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乳化剂总量或提高SDS/NP-40配比,得到的微胶乳粒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粘度增大;添加少量电解质,可以有效地降低微胶乳的粘度;适量丙烯酸单体参加共聚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降低乳胶粒径,但过多会影响胶膜的耐水性;氨化反应不但没有降低粒径,反而有所增加;微胶乳的平均粒径控制在40nm~60nm范围内。
侯有军任力宁平陈志泉潘慧铭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粒径控制微乳液聚合氨化反应乳化剂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1年
介绍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的3种制备方法及各种乳液的特点,对各种乳液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侯有军任力曾繁森
关键词: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共混乳液共聚乳液复合乳液
涂料用丙烯酸酯-苯乙烯超微乳液的研究被引量:17
2001年
比较了一次加料法、两段滴加法、单体预乳化法等操作方式 ,论述了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罗正汤候有军宁平黄涛曾繁森
关键词:共聚苯丙乳液涂料丙烯酸酯苯乙烯涂膜性能
丙烯酸酯水溶胶粒子形态及胶膜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用一次投料法、半连续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 3种聚合工艺 ,合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 ,并加氨微细化 ,转化成水溶胶。考察了聚合工艺、功能单体 (AA/ NMA)和氨化反应对乳液及其水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 ,半连续法和预乳化法比间歇法更能使聚合反应稳定进行 ;功能单体对水溶胶的物性影响很大 ,适量的 AA有利于氨化反应 ,过多则耐水性降低 ;NMA用量影响水溶胶的粒径 ,原因是其亲水性和一定的表面活性。用透射电镜 (TEM)观察了胶粒形态 ,并研究了水溶胶的流变性 ,结果表明 。
侯有军罗正汤曾繁森
关键词:水溶胶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流变性胶膜
丙烯酸酯微胶乳的聚合反应机理及其粒子微观形态的研究
微乳液是由油、水、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透明或半透明胶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尺寸为纳米级,比可见光的波长短,一般为透明或半透明。1980年Stoffer等首先以微乳液为介质进行了微乳液聚合研究,从而开...
侯有军任力曾幸荣潘慧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