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2-2015)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张莉陈华勇张增杰李登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造山型金矿
  • 1篇微量元素特征
  • 1篇稀土
  • 1篇流体
  • 1篇流体成分
  • 1篇南天山
  • 1篇金矿
  • 1篇成矿
  • 1篇成矿流体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李登峰
  • 1篇张增杰
  • 1篇陈华勇
  • 1篇张莉

传媒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新疆乌恰县的南天山构造带中,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第一例'穆龙套型'金矿。矿床形成于印支期,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显示了与穆龙套金矿的相似性。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早期高温无矿化石英阶段,中期中低温矿化石英阶段,晚期低温碳酸盐脉阶段。早期无矿石英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矿化石英。矿化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较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指示流体中较高的钙离子或相对还原环境;流体中Pb含量较高,而蚀变强烈的围岩则显示出明显的Ca和Pb流失,这表明成矿流体可能部分来源于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蚀变流体,矿质沉淀可能与流体混合作用相关。早期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则指示早期阶段可能未发生流体混合。萨瓦亚尔顿IV号矿脉为最大矿带,其含矿石英包体中流体微量元素一般高于其它矿脉石英,可能显示较强的流体混合及成矿作用。II号矿脉在流体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上显示与IV脉更为相似。萨瓦亚尔顿金矿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围岩组分可能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之一,而流体混合则为成矿重要机制,这与前期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结论一致,也符合造山型金矿的一般特征。
陈华勇张莉李登峰张增杰
关键词:成矿流体流体成分造山型金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