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21)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夏照帆唐洪泰熊杰贲道锋韦多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烧伤
  • 4篇细胞
  • 3篇单细胞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抵抗
  • 2篇烧伤后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转录
  • 2篇激酶
  • 2篇氨基末端
  • 2篇氨基末端激酶
  • 2篇C-JUN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地平
  • 1篇血症
  • 1篇研究方法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夏照帆
  • 3篇唐洪泰
  • 3篇熊杰
  • 2篇葛绳德
  • 2篇肖仕初
  • 2篇韦多
  • 2篇贲道锋
  • 1篇陈新龙
  • 1篇王光毅
  • 1篇马兵
  • 1篇韩玲
  • 1篇程大胜

传媒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细胞逆转录PCR实验方法研究
2007年
熊杰夏照帆
关键词:单细胞逆转录PCR
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烧伤后胰岛素抵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 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在烧伤后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anisomycin 组。烧伤组和烧伤+anisomycin 组大鼠制成30%总体表面积(TBSA)三度烧伤模型。烧伤+anisomycin 组大鼠伤后第4天静脉注射 anisomycin[5 mg/kg,溶于250μl二甲基亚砜(DMSO)],其余两组静脉注射250μl DMSO,2 h 后进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实验,然后采集肌肉标本,采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观测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IRS-1 Ser307)磷酸化和酪氨酸活性变化并观察肌肉组织磷酸化 JNK 的差异。结果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实验中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anisomycin 组10%葡萄糖输注率(mg·kg^(-1)·min^(-1))分别为12.3±0.4,6.6±0.3,6.5±0.4。烧伤后肌肉组织 IRS-1磷酸化丝氨酸307活性明显升高,而 IRS-1磷酸化酪氨酸活性明显降低,磷酸化 JNK活性升高。结论 JNK 通过增加烧伤大鼠 IRS-1磷酸化丝氨酸307活性,至少部分参与了烧伤后胰岛素抵抗。
陈新龙夏照帆韦多贲道锋唐洪泰葛绳德
关键词:烧伤胰岛素抵抗
单细胞RT-PCR实验方法研究
2007年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的单细胞RT-PCR实验体系。方法以人β-actin和DPH2L基因为靶基因,通过各实验条件的比较优化,对单细胞RT-PCR扩增单个细胞中特异性目的基因和全细胞mRNA两种方法的扩增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技术,分析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可靠性。结果单个细胞中的全部mRNA均得到了扩增,扩增成功率为75%,产物经核酸定量均可达到μg水平,足够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之用。β-actin和DPH2L基因均得到特异性扩增产物,未见基因组DNA污染,经BLAST比对为100%吻合,不同条件下扩增成功率在30%~90%之间。结论单细胞RT-PCR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单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工具,提高Mg^(2+)反应浓度并采用巢式引物有利于提高扩增成功率。
熊杰夏照帆
关键词:单细胞RT-PCRMRNA
皮肤组织工程学在我国被引量:3
2008年
“组织工程”的概念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87年正式提出,标志着损伤、缺失的组织器官修复或替代方法的重大革新。由于皮肤结构相对简单,人工皮肤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产品。近20年来,国内在皮肤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部分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烧伤创面的修复和瘢痕整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夏照帆肖仕初
关键词:烧伤皮肤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复合皮
尼莫地平在烧伤后早期细胞保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2001—2004年收治的25例单纯热力烧伤患者(有严重基础病变者除外),分为对照组(12例):年龄(36±11)岁,烧伤总面积(77±11)%,其中Ⅱ度(41±13)%、Ⅲ度(36±13)%TBSA;治疗组(13例):年龄(38±11)岁,烧伤总面积(75±10)%,其中Ⅱ度(36±11)%、Ⅲ度(39±11)%TBSA。两组患者伤后行液体复苏的时间分别为(2.5±0.7)、(3.0±0.9)d。
王光毅唐洪泰马兵程大胜肖仕初夏照帆
关键词:烧伤后细胞保护尼莫地平TBSA基础病变烧伤患者
c-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剂减轻烫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对烫伤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以表格随机法分为假伤组、烫伤对照组和烫伤+SP600125组。将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其中假伤组以常温模拟烫伤过程)。伤后第4天进行葡萄糖钳夹实验(烫伤+SP600125组在实验开始前2 h给予拮抗剂SP600125),检测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磷酸化丝氨酸307(Ser307)和酪氨酸的活性变化,并比较各组磷酸化JNK表达水平。结果(1)葡萄糖钳夹实验:假伤组、烫伤对照组和烫伤+SP600125组100 g/L葡萄糖输注率分别为(12.33±0.42)、(6.61±0.27)、(11.11±0.68)mg·kg-1·min-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烫伤对照组与假伤组比较,肌肉组织IRS-1磷酸化Ser307和磷酸化JNK活性明显升高, IRS-1磷酸化酪氨酸活性明显降低(P<0.05)。烫伤+SP600125组与烫伤对照组比较,肌肉组织中IRS-1磷酸化Ser307和磷酸化JNK活性降低而IRS-1磷酸化酪氨酸活性增加。结论SP600125通过抑制JNK磷酸化而降低IRS-1磷酸化Ser307活性,可部分减轻烫伤后胰岛素抵抗发生。
陈新龙夏照帆韦多贲道锋唐洪泰葛绳德
关键词:烧伤高胰岛素血症丝氨酸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单细胞逆转录PCR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高等动物的基因表达分析往往受制于大量纯化同质细胞的取材困难,由于细胞异质性的影响,常规研究方法也无法识别细胞间表达特性的差异。单细胞水平是切实表明综合性基因表达最行之有效的研究途径,而单细胞逆转录PCR又是该水平上基因表达研究最有力的工具。与常规RT-PCR相比,该技术在各个环节上都有着显著差异。为此,详尽论述了单细胞逆转录PCR技术在各个环节上的要点包括显微操作、扩增和分析方法、基本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该技术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情况。
熊杰夏照帆韩玲
关键词:单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