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39)

作品数:45 被引量:315H指数:10
相关作者:庞基良朱维琴闫道良姜丹韩雪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湿地
  • 6篇胁迫
  • 6篇和睦
  • 5篇植物
  • 5篇污染
  • 5篇污染评价
  • 5篇西溪湿地
  • 4篇大岩桐
  • 4篇盐胁迫
  • 4篇一枝黄花
  • 4篇水质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化感
  • 4篇基因
  • 4篇加拿大一枝黄...
  • 3篇入侵
  • 3篇生态
  • 3篇水体
  • 3篇同源

机构

  • 31篇杭州师范大学
  • 6篇浙江农林大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杭州市环境监...
  • 2篇绍兴市鲁迅中...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杭州市农业科...
  • 1篇浙江省亚热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市农业广...
  • 1篇浙江清华长三...

作者

  • 7篇庞基良
  • 6篇朱维琴
  • 5篇闫道良
  • 5篇姜丹
  • 5篇韩雪
  • 4篇叶小齐
  • 4篇单监利
  • 4篇吴明
  • 4篇王慧中
  • 4篇董鸣
  • 4篇钟丹
  • 4篇邵晓阳
  • 3篇宋垚彬
  • 3篇高清
  • 3篇周泽明
  • 3篇潘敏
  • 3篇胡立霞
  • 2篇匡廷云
  • 2篇姜仕豪
  • 2篇余婷

传媒

  • 9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湿地科学与管...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湿地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河北林业科技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4篇2015
  • 18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生长及Na^+、K^+离子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湿地及盐渍化的土壤是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但由于其盐碱化严重,正常的作物不能生存,筛选耐盐能力强的经济植物是治理与改良盐碱地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原产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至得克萨斯州的盐海岸带,近年来,其优良的经济利用价值备受关注。为更好地引种及开发利用海滨锦葵,了解其盐胁迫下的生物学特性是首要的课题。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NaCl盐梯度(0、2、4、8、15 g·L-1)对盆栽的海滨锦葵幼苗(具3~4片真叶)盐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盐梯度胁迫下海滨锦葵的生长特性及根、叶中的Na、K含量。结果表明,15 g·L-1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主根直径和叶面积(P<0.05),分别是对照的61.78%、57.73%和67.81%;主根干质量、须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和叶干质量也分别下降了41.67%、50%、54.17%和26.19%;15 g·L-1NaCl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根质量比、茎质量比和根冠比,却显著提高了叶质量比,比对照增加了40%,同时对比叶面积和SPAD值也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和对照相比,15 g·L-1NaCl处理显著增加了主根、茎和叶中的Na+含量,降低了主根和茎中的K+含量,而叶中的K+离子含量却增加了46.37%,相关分析表明,叶中的K+和叶中的Na+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根、茎中的Na+极显著正相关,与K+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
闫道良余婷徐菊芳黄坚钦
关键词:盐胁迫海滨锦葵
福建省木兰溪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于2012年5~6月,对福建省木兰溪流域11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木兰溪流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门51属68种。绿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有25属36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41.57%;其次是硅藻,有16属21种,占总数的29.70%;蓝藻有5属6种,占总数的26.96%;其他藻类占1.77%。木兰溪流域内,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2.28×106个/L;其中,浮游植物的最高密度(49.67×106个/L)出现在下游木兰陂段,最低密度(6.31×106个/L)出现在上游支流金溪段。水体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木兰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木兰溪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2.87,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3~0.92,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2~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5~0.86。木兰溪流域下游木兰陂段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污染状态;上游支流苦溪和柴桥头溪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污染状态;流域的其他水体处于贫—中营养化污染状态。
林施泉邵晓阳姜丹刘成士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水质
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提取液对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的2种提取液对入侵性水生杂草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叶片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测定凤眼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析其抑制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喷施海州常山提取液的凤眼莲健康叶片比例低于1%(P<0.01),死亡叶片比例高于85%(P<0.01),凤眼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由于海州常山提取液作用于凤眼莲叶片,造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活性氧积累,生物膜系统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凤眼莲叶片干枯腐烂甚至衰亡。说明海州常山提取液对凤眼莲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生物防治凤眼莲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郑彬卢剑波
关键词:凤眼莲化感作用叶绿素过氧化氢酶丙二醛
甜菜夜蛾P450基因的克隆及组织特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获得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P450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分布的组织特异性,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该基因的cDNA全序列:全长2 565bp,包含1 010bp的3′非编码区域和42bp的5’非编码区域,开放阅读框(ORF)长1 515bp,编码50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74kD,理论等电点为8.01;包含2个糖基化位点,2~21aa为跨膜结构.同源比对结果表明,SeP450与其它昆虫的P450基因拥有同样的2个保守结构域:CAFG、AG\ET.SeP450与棉铃虫蛾Helicoverpa armigera P450同源性最高,达74%;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同时RT-PCR结果显示SeP450mRNA在中肠、脂肪体等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中肠表达量最高.
郑笑笑魏苹赵丽娜王世贵党向利张秋伶唐斌
关键词: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克隆
孵化温度对双斑锦蛇初生幼体行为和呼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以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为对象,在24、27和30℃下孵化双斑锦蛇卵,研究孵化温度对孵出幼蛇吐信频次、选择体温、二氧化碳代谢量、生长过程中的呼吸代谢、初次摄食个体数和初次摄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孵化温度对双斑锦蛇孵出幼蛇的各项行为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自幼蛇孵出至体内剩余卵黄消耗完这一时间段内,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步减少到最低值。24、27和30℃孵化温度下孵出幼体呼吸每分钟所产生的CO2量分别为10.58、12.06和10.88μL;初次摄食量分别为4.92、4.34和3.60 g,各温度下摄食个体的数目分别约占该温度下孵出幼体总数的46.2%、56.3%和40%。鉴于3个温度处理下孵出幼体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4—30℃是双斑锦蛇适宜生存的温度区间。
曹梦洁祝思蔡若茹毛飞林隆慧
关键词:游蛇科代谢率选择体温孵化温度
芦苇叶片化感作用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025,0.050和0.100gDW/mL)芦苇叶水浸提液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过程中(O~45d),随芦苇浸提液浓度升高,加拿大一枝黄花基径和株高的累积生长量显著下降,死亡数随浓度升高明显上升;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时间持续降低,且浓度越高叶绿素含量越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之势;低浓度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处理时间持续上升,但当浓度继续升高,则二者均呈先升高后降低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和丙二醛(MDA)含量随芦苇叶浸提液浓度升高而上升,且二者随处理时间呈持续升高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随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且该趋势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剧。可见,随浸提液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芦苇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胁迫效应增强。
刘成陈晓德吴明贺丽叶小齐范庭兴
关键词:化感加拿大一枝黄花抗氧化酶根系活力
红耳滑龟和中华草龟幼体体温与运动的热依赖性、补偿生长及免疫力被引量:5
2016年
研究了红耳滑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和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幼体的体温与运动表现的热依赖性、补偿生长能力及免疫能力。结果显示:红耳滑龟能显著影响草龟的体温调节行为,具有较宽的体温调节范围和高低温耐受幅,并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天然免疫能力,表现出较为稳定的补偿生长机制。在调温环境中,与红耳滑龟混合饲养的中华草龟平均体温较分开饲养时明显降低,且两种饲养条件下的红耳滑龟体温调节的变异系数要明显大于中华草龟。红耳滑龟的临界致死高低温分别为41.2℃和3.6℃,分别高于和低于中华草龟的临界致死高低温(37.2℃和4.5℃)。分别测量两种龟在体温为20、28、36℃下的运动表现,结果显示两种龟的疾游速和持续最大运动距离随体温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温度下红耳滑龟的运动表现优于中华草龟。两种龟饥饿后均存在补偿生长现象,饥饿5d的两种龟体重变化率不存在差异,饥饿10d的红耳滑龟体重变化率显著大于中华草龟,饥饿15d的中华草龟体重变化率显著大于红耳滑龟。3种饥饿处理下体重的变异系数中华草龟大于红耳滑龟。两种龟对植物凝集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反应性,红耳滑龟对植物凝集素作出的免疫反应较快,在6h就到达最大反应。上述结果综合表明,红耳滑龟作为入侵种能快速适应环境并威胁土著龟类,与其运动和生理机制上的潜在优势密切相关。
周赞蔡梦思刘虞孙燕燕罗来高
关键词:入侵免疫能力
植物入侵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中本地植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城市湿地不仅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同时还服务于城市居民的人文、审美需求等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然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外来植物入侵对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已构成不可避免的威胁.城市湿地入侵植物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中本地植物个体适合度、生理特性、种群遗传结构、种群数量、群落种间关系、本地植物多样性以及本地植物所处的生境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根据城市湿地本地植物遭受的影响,加强对城市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有效管理及对退化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张琼宋垚彬蒋跃平林金昌董鸣
关键词:城市湿地入侵植物本地植物湿地生态系统
西溪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分析了杭州市西溪湿地不同地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Cr、Pb和Ni的含量及季节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西溪湿地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西溪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Zn的含量较Cu、Cr、Pb、Ni居首位,Zn含量范围为72.65~159.64mg/Kg.季节分布特征上Cu、Zn含量在一年中逐渐降低,基本在11月份最低,Cr、Ni含量均在9月份最高,Pb含量在各采样点全年波动趋势差异较大.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来看,五义桥沉积物全年均为轻度污染,普济桥和泊蓭沉积物中7月、9月和11月为轻度污染,4月达到安全等级,蒋相公桥沉积物在7月和9月达到轻度污染,4月处于警戒级,11月为安全等级.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西溪湿地的整体生态风险较轻微,全年的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为五义桥.
单监利周泽明潘敏朱维琴
关键词:西溪湿地重金属
大岩桐SPY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大岩桐幼叶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到SPY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SsSPY(Genbank:ACF96937)。序列分析表明,SsSPY包含一个完整的ORF,长度为2805bp,编码934个氨基酸;含有SPY基因所共有的TPR保守结构域。通过蛋白序列比对,发现SsSPY与矮牵牛的PhSPY有82%的同源性,与拟南芥的SPY有81%的同源性,与大麦的HvSPY有74%的同源性。将SsSPY置于CaMV35S启动子控制下在烟草中异位表达,转基因烟草表现出株高、花芽数、分枝数显著增加,节间变长等新表型,表明SsSPY参与了转基因烟草株形的发育及花芽的分化。
钟丹姜仕豪胡立霞陈敏庞基良
关键词:大岩桐花芽分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