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76 被引量:1,775H指数:22
相关作者:郭旭东张安录黄贤金刘世梁傅伯杰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经济管理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5篇土地利用
  • 21篇生态
  • 13篇耕地
  • 10篇遥感
  • 8篇生态系统
  • 8篇土地资源
  • 7篇生态安全
  • 7篇城市
  • 6篇征地
  • 6篇生态系统服务
  • 6篇土地生态
  • 6篇土壤
  • 5篇多时相
  • 5篇意愿
  • 5篇土地生态安全
  • 5篇GIS
  • 4篇指标体系
  • 4篇生态安全评价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土地管理

机构

  • 22篇国土资源部
  • 22篇中国土地勘测...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南京大学
  • 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渥太华大学
  • 4篇国土资源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测绘科学...

作者

  • 12篇黄贤金
  • 10篇张安录
  • 9篇郭旭东
  • 5篇张丽琴
  • 5篇刘世梁
  • 5篇许皞
  • 5篇陈志刚
  • 5篇傅伯杰
  • 4篇李京
  • 4篇许月卿
  • 4篇陈云浩
  • 4篇张衍毓
  • 4篇连纲
  • 4篇吕春艳
  • 4篇郭旭东
  • 4篇张丽琴
  • 3篇钟太洋
  • 3篇曲衍波
  • 3篇胡初枝
  • 3篇齐伟

传媒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土地科学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中国图象图形...
  • 2篇广东土地科学
  • 2篇2009年中...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4篇2009
  • 19篇2008
  • 16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成分分析法在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被引量:25
2007年
在对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资源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4个方面选取25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因子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沂市10个县区进行了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各县区的土地生态状况差距较大。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信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王惠勇曲衍波郑晓梅齐伟赵东娟商冉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16
2009年
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结构分析定量方法以及威弗-托马斯组合类型分析法对南京市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区位进行分析,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多样化和均匀化,土地利用区位组合数由3增加到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呈线性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王伟林黄贤金钟太洋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系统服务统计分析
贵州省土地系统脆弱性测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变化斜率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系统脆弱性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变化情况及其总体空间分布差异和局域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地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地系统脆弱性程度在总体上有所缓解。其中,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系统压力和敏感性呈现加重的趋势,土地系统适应力显著提升;(2)从各县脆弱性变化趋势看,2000—2015年贵州省区域内部土地系统脆弱性整体上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变化趋势上多数县域的土地系统脆弱性变化皆处于稳定或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的趋势;(3)从全局空间差异看,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系统脆弱性压力指数变化、状态指数变化、响应指数变化、综合指数变化的Global Moran′s I值分别为0.154 2,0.465 3,0.154 1,0.160 2,土地系统压力、敏感性、适应力和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4)在局域空间分异方面,贵州省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西南部峰丛洼地区是土地系统压力、适应力与脆弱性程度变化主要的热点区;而土地系统敏感性变化的热点区主要分布于黔中经济区、武陵山区和西南部峰丛洼地区。
张颖张颖陈瑜琦陈瑜琦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变化和驱动力研究——以廊坊市规划区为例被引量:9
2006年
以廊坊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APGIS软件对规划区现状图进行空间叠加,得到1996—2002年的转移矩阵,重点分析研究区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同时结合数理统计软件Spass全面分析影响耕地变化的人文因素,试探性的用模型方法定量表达北京和天津的城市辐射作用。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其主要来源是耕地;非农经济、城市辐射以及人口因素是影响廊坊市规划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在研究区耕地变化和城市辐射存在很大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方法分析得出北京和天津的城市辐射系数分别为12.6和7.9,进一步验证城市辐射对廊坊市规划区耕地有影响。
甄晓林许皞门明新李迎春
关键词:城市化耕地驱动力规划区
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文章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耕地生态位的特征、演替规律作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量度区域耕地数量变化态势、方向和速度的数学模型——耕地数量生态位(宽度)及其扩充压缩度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焦作市1998~2004年期间耕地数量扩充压缩态势、方向、速度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04年期间,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整体呈逐年压缩趋势,且耕地数量生态位的压缩与林地和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直接相关,即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2)焦作市各县(市、区)耕地数量生态位压缩度相差较大,反映出焦作市耕地数量空间变化速度的差异性;(3)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均小于河南省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表明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减少速度均大于河南省耕地数量减少速度;(4)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具有重要环境效应,并影响和制约着耕地生态背景质量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
牛海鹏张安录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
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输沙相关性的尺度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清涧河、汾川河3条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区9个水文站点的6-9月径流量、输沙量的数据,探讨了时空尺度变化对径流与输沙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其相关程度差异明显。基于径流因子与输沙因子的关系所拟合的曲线模型中,7,8月份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高于6月、9月,汛期的模型拟合优度一般低于7,8月份的模型拟合优度。汛期清涧河流域的模型拟合优度高于延河和汾川河流域,区域的模型拟合优度高于延河和汾川河流域,但略低于清涧河流域。
朱婧赵文武徐海燕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量输沙量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被引量:83
2007年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调整与布局对环境与生态的可能影响作出的预测性评估。本文从生态保护、土地退化防治、耕地资源保障、建设用地增长的适度性与后效、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等5个方面,设计了11个指标用于预测和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可能影响程度,并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案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能较好的预估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潜在影响,为规避土地利用调整可能出现的不良环境与生态影响,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齐永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生态保护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2010-2016年新疆尉犁县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被引量:20
2018年
为全面认识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以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脆弱区的新疆尉犁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0—2016年),利用Arc GIS平台和In VEST模型,分析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无论是区域平均碳密度还是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其他草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密度均较低,而面积较少的有林地和天然牧草地碳密度相对较高,因此对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应着重加强保护.(2)2010—2016年新疆尉犁县碳存储量净减少24. 23×104t,这主要是由于其他草地、其他园地和果园等土地利用类型被开垦为水浇地,或被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占用所导致,而同时研究区内有林地和水浇地面积增加带来了碳储量的提高.(3)从空间变化看,受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方式的影响,碳储量变化特征也有显著差异,但总体上变化敏感区域集中在塔里木河周边县、乡镇及兵团所在地等人类活动聚集区,这些区域平均碳密度较高,土地利用变化也更为剧烈.(4)尽管由于开垦行为带来耕地面积增加,从而使得研究区耕地总碳储量增加242. 77×104t,但由于塔里木河沿岸碳密度较高的耕地被建设用地占用,新增耕地多来源于土壤碳储量较低的其他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导致耕地平均碳密度有所下降.研究显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林地、草地等地类是尉犁县碳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而林业建设能够带来碳储量增加.因此建议:一方面,推进林、草地建设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另一方面,重点保护塔里木河周边碳密度较高区域,严控耕地开垦或建设用地占用,同时加强耕地保护,防止通过补充碳密度较低的耕地来弥补碳密度较高区域耕地的流失.
徐自为张智杰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
SAR与光学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地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以高分辨率机载SAR和光学多光谱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价三种融合影像及其在土地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并利用融合影像解译出土地资源监测中比较关注的几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曹银璇燕琴赵争刘玉红
关键词:SAR主成分IHS相关系数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总体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耕地与建设用地主导效益(经济效益)生态住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分异性,这是耕地数量减少和空间变化差异性的重要原因。总之,文章将耕地数量变化与其驱动机制研究纳入到一个体系当中,即耕地数量生态位变化规律、动态特征是其效益生态位变化和空间分异性的直接反映和外在表现,从而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牛海鹏张安录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