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198 被引量:1,360H指数:18
相关作者:刘俊吴淑玉张银国肖国林陈建文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6篇天文地球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2篇盆地
  • 33篇海盆
  • 33篇海盆地
  • 31篇南黄海盆地
  • 27篇南黄海
  • 24篇沉积物
  • 16篇储层
  • 13篇地层
  • 13篇油气
  • 12篇海相
  • 10篇地质
  • 10篇古生界
  • 10篇海域
  • 9篇水合物
  • 7篇源岩
  • 7篇天然气水合物
  • 7篇烃源
  • 7篇烃源岩
  • 7篇气水
  • 6篇地震

机构

  • 153篇国土资源部
  • 144篇青岛海洋地质...
  • 3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广州海洋地质...
  • 7篇同济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长江大学
  • 6篇青岛大学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南京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5篇海洋沉积与环...
  • 5篇中海石油(中...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27篇刘俊
  • 26篇吴淑玉
  • 17篇张银国
  • 17篇王建强
  • 16篇陈建文
  • 16篇肖国林
  • 16篇吴志强
  • 15篇张训华
  • 15篇施剑
  • 14篇梁杰
  • 13篇孙晶
  • 12篇叶思源
  • 11篇龚建明
  • 10篇贺行良
  • 10篇刘健
  • 9篇王明健
  • 9篇李军
  • 8篇栾锡武
  • 8篇李双林
  • 8篇赵京涛

传媒

  • 43篇海洋地质前沿
  • 38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地球物理学进...
  • 5篇海洋地质动态
  • 5篇地球科学(中...
  • 5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现代地质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岩矿测试
  • 3篇物探与化探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学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7
  • 28篇2016
  • 21篇2015
  • 50篇2014
  • 33篇2013
  • 19篇2012
  • 20篇2011
  • 14篇2010
  • 15篇2009
  • 3篇2008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水深数据和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刻画。研究结果显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呈NEE向分布于长昌凹陷中央,峡谷具有相对笔直的通道,较为狭窄,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V型"形态,两侧发育陡峭的峡谷侧壁;东段峡谷的内部充填沉积物由滞留沉积体、块体流-席状砂复合体、浊流沉积体和垮塌沉积体构成,垂向上显示出多期的形成演化过程。形态特征和充填结构表明,盆地东段峡谷主要受到该区域古地貌特征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于晚中新世早期的长条状负地形为中央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限制了盆地东段峡谷的形态特征,该地貌特征将持续影响峡谷内部的沉积物输送和堆积样式。更新世以来充分的沉积物供给在陆架坡折处形成了大量的陆坡峡谷,沉积物以垂向输送的方式沿着坡降向下运移,在下陆坡位置形成现代深水扇,并被现今中央峡谷的头部区域所捕获,在地貌特征的限制下,沉积物将发生转向输送,沿着盆地东段峡谷的走向,自西向东发生轴向运移。盆地东段构造控制型峡谷是造成琼东南盆地东西部中央峡谷体系在形态和充填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原因。研究区内3种不同的现代沉积物输送方式,对于更好地理解盆地西部沉积物运移和西段峡谷的形成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示和对比意义。
苏明姜涛张翠梅张成何云龙王振峰
东海重力场特征及解析延拓处理
利用东海及邻域最新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分析东海及邻域的重力场特征,探讨其地质意义。东海布格重力异常自西向东变化幅度大,比较布格重力异常向上延拓结果,随着延拓高度的增加,浅部异常压制增大,异常曲线更加圆滑,深部构造特征更明...
韩波张训华杨金玉孟祥君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被引量:1
2009年
岩石圈并不是经典板块理论认为的整体的刚性圈层,而是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及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在介绍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流变学分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热—流变结构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信息,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认为未来需要加强深部结构和地热学的研究,尤其是我国海域此方面的研究。
郭兴伟张志珣施小斌侯方辉田振兴
关键词:岩石圈深部结构地球动力学
南黄海盆地“三明治”结构的页岩气保存条件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促进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的早日突破,开展了美国福特沃斯盆地巴奈特页岩气藏、四川盆地页岩气藏以及贵州潜在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三明治"结构的保存条件在页岩气成藏中至关重要,其中,"三明治"结构是指泥岩/页岩层与其顶、底板的灰岩/白云岩层构成的一种很好的储-盖组合。结合下扬子中-古生界发育特征以及南黄海崂山隆起所具有的古生代构造变形弱且隆起两侧边缘存在逆冲断层封堵等条件认为,南黄海盆地下寒武统和二叠系很可能存在"三明治"结构的页岩气保存条件,是南黄海页岩气获得突破的关键层段;而崂山隆起两侧边缘很可能是页岩气钻探的首选目标。
王建强龚建明龚建明成海燕张莉陈建文廖晶杨传胜
关键词:页岩气南黄海
末次冰盛期以来日本海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被引量:6
2009年
生物标志物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海洋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本文利用这种方法重建了日本海末次冰盛期以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生物标志物含量在末次冰期最盛期21~19 ka和14~4 ka时有高值,而在19~14 ka、4~0 ka有低值。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生物标志物的高含量是由于分层导致的底层水缺氧,生物标志物得到较好保存的结果,而此时日本海盐度很低,使颗石藻相对含量很低;19~14 ka陆源输入减少,日本海生产力水平较低,不断增加的盐度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甲藻占优转变为颗石藻占优;14~4 ka对马暖流流量的加大提高了日本海的初级生产力,同时高营养盐利于硅藻、甲藻的生长,使颗石藻的相对比例减小;4 ka以后随冬季风的增强和黑潮减弱,对马暖流减弱,供应的营养盐减少,日本海生产力水平降低,使颗石藻的相对比例增大,硅藻、甲藻的相对比例减小。
赵美训张荣平邢磊张海龙刘光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冰期全新世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东营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4年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东营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反映了近物源和多物源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的分析,认为深县凹陷东营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其中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研究区岩性孔渗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储层的物性较好,基本为中高孔中渗型储层,根据深县凹陷储层评价标准,可以将深县凹陷储层分为4类,东营组储层主要是Ⅰ类和Ⅱ类储层。深县凹陷东营组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沉积作用直接决定着储集砂体的类型、展布范围以及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而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原始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控制储层孔隙演化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孙相灿杨传胜于兴河李梅
关键词: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东营组
苏北-南黄海盆地裂变径迹与中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研究苏北盆地滨海隆起、盐城/海安/白驹/高邮/洪泽/金湖等凹陷不同地质时代裂变径迹及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地震资料,进行中、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滨海隆起抬升于38~15Ma,具有“构造抬升模式”特征,其中,古生界烃源岩与崂山隆起一样具有“不同层等熟、不同层同温”现象;各凹陷区具有“长时加温模式”特征;新生代沉积剥蚀2km。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沉积逾万米,构造演化可类比于滨海隆起;根据二次生烃模拟的成果,认为崂山隆起中、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烃-成藏潜力,有望成为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许红戴靖蔡乾忠刘东鹰孙和清郭振轩闫桂京
关键词:裂变径迹古生界二次生烃
2D磁异常分步反演方法分析研究
2013年
2D磁异常分步反演方法是利用二维(剖面)磁测数据确定场源几何参数以及物性参数的一种反演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构造的形态函数S不受场源磁化特征的影响,因此可以在未知场源物性参数的前提下,通过拟合依次反演得到磁性源形体横截面几何参数、磁化强度以及磁化方向.本文阐述了2D磁异常分步反演方法的原理及步骤,对形态函数S的特征及求取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区域背景干扰(正常场)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单一理论模型及组合理论模型的试算,得到了较好的反演结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效果,对实测剖面进行了试算,得到了场源的边界及场源埋深信息,为进一步反演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张菲菲王万银
关键词:磁异常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正>1.引言近年来,国际上边缘海海洋地质研究的一个热点是运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剖面(浅地层剖面或单道地震剖面),结合钻孔岩芯的年代地层学、岩相学、微体古生物等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大陆架第四纪地层的形成与演化,重建沉积体系...
王中波杨守业张志珣顾兆峰
文献传递
倚岸型潮流脊体系中的深槽冲刷——以江苏如东海岸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江苏如东海岸的潮流脊体系位于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南部,由沙脊及脊间深槽组成,为"倚岸型"潮流脊体系。本文采用水平一维模型模拟深槽从初始形态冲刷至均衡态的演变过程,用不同的潮差及初始剖面坡度等参数运行该模型,以了解深槽冲刷深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对深槽均衡态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1)给定初始剖面的坡度、潮差等参数,经历一定时间的冲刷之后剖面达到均衡态,其后剖面形态保持稳定,不随时间改变;(2)若仅给定初始剖面的坡度,则潮差越大,达到均衡态时深槽的冲刷深度越大,而且潮差的变化对冲刷深度有显著影响;(3)若仅给定潮差,则初始剖面的坡度越大,均衡态时深槽的冲刷深度越小且初始剖面坡度的改变对冲刷深度有显著影响。
刘秀娟高抒汪亚平
关键词:潮差数值模拟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