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委基金(2003-2005)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景周向静周毅王昌铭高东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解放军第15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脐血
  • 6篇细胞
  • 5篇血管
  • 5篇血管性痴呆
  • 5篇痴呆
  • 4篇核细胞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血管性痴呆大...
  • 3篇人脐
  • 3篇人脐血
  • 3篇脐血单个核细...
  • 3篇痴呆大鼠
  • 2篇蛋白
  • 2篇血细胞
  • 2篇人脐血细胞
  • 2篇脐血细胞
  • 2篇脑组织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S-100蛋...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6篇王景周
  • 4篇向静
  • 2篇周毅
  • 2篇王昌铭
  • 1篇程相铎
  • 1篇郭咏萍
  • 1篇周洪杰
  • 1篇吉国泰
  • 1篇高东
  • 1篇姚国恩
  • 1篇崔洁
  • 1篇孟雪
  • 1篇朱敏
  • 1篇孙鸣

传媒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脐血单核细胞对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BDNF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BDNF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周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4周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王昌铭向静王景周彭昌鼎
关键词:脐血单核细胞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脐血细胞静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和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人脐血细胞(HUCBCs)静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行为改善的作用及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周、4周、8周3个时相点。以穿梭箱对大鼠行为学进行检测。用TUNEL法对大鼠海马凋亡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穿梭箱结果显示2周时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比例为(57.6±8.4)%而治疗组为(68.9±7.0)%(P<0.01);4周时模型组为(42.0±9.5)%,治疗组为(69.6±8.2)%(P<0.01);8周时模型组为(43.6±7.5)%,治疗组为(70.8±7.4)%(P<0.01)。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海马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2周、4周、8周时海马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4.99±2.56)%,(9.73±0.80)%和(5.55±1.02)%。与治疗组的(4.46±1.04)%,(3.66±0.83)%和(3.37±0.86)%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HUCBCs治疗对VaD大鼠的行为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海马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周毅王景周高东周洪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人脐血细胞凋亡海马
血管性痴呆大鼠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与血脑屏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 an cord b lood mononuc lear cells,HCMNCs)颈内动脉输注能否透过血管性痴呆大鼠血脑屏障,以及在脑易损伤部位定居并存活情况。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术后6 h、24 h、3 d、7 d、2周5个治疗组,(n=6)。改良Pu 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颈内动脉输注B rdU标记的HCMNCs(3×106/0.5 m l)。采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4周HCMNCs在脑内分布、存活情况。结果HCMNCs广泛分布于脑组织,主要集中在海马和大脑皮质区,特别是血管周围;术后6 h组大鼠脑内HCMNCs为(3 598±311),24 h和3 d组最多(4 311±310),(4 426±399),7 d组(3 726±356)、2周组(2 525±298)则呈进行性减少(P<0.05,P<0.01)。注射后2、4周大鼠AAR比率,6 h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24 h、3 d组较6 h组显著增高(P<0.05),7 d组开始下降,显著低于3 d组(P<0.05);2周组更进一步下降,但仍比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透过VD大鼠血脑屏障向脑易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并存活,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但其透过血脑屏障具有特定的适宜时间窗。
王昌铭向静王景周崔洁郭咏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脐血单个核细胞颈内动脉血脑屏障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4、8周3个时相点。以穿梭箱对大鼠行为学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穿梭箱结果显示HCMNCs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比例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HCMNCs治疗对VD大鼠的行为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说明HCMNCs治疗对脑组织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昌铭孙鸣向静王景周吉国泰苏长雨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血管性痴呆颈内动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
人脐血细胞静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蛋白的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人脐血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改善以及对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5-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择2003-10/2004-12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住院的80例健康足月妊娠产妇,非高危妊娠,正常顺产,新生儿四肢活动良好,由产妇及家属填写知情同意书,用于脐血的采集。②选取清洁级11~13个月的老龄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人脐血细胞治疗组,30只/组。③模型对照组、人脐血细胞治疗组大鼠以改良的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处理步骤相同,但不进行椎动脉烧灼和颈总动脉夹闭。人脐血细胞治疗组在造模后3h内通过尾静脉注射给予人脐血细胞,浓度为3×109L-1,注射500μL。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④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8周采用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10只/时相点。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含量。结果:实验选取11~13月龄的SD大鼠9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前后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2,4,8周,模型对照组、人脐血细胞治疗组主动回避反应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但人脐血细胞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②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脐血细胞治疗组术后2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4,8周明显升高(P<0.05)。③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S-100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脐血细胞治疗组术后各时相点S-100蛋白血清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基本相似(P>
周毅王景周姚国恩朱敏
脐血单个核细胞颈内动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含量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NGF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AAR比率(55.4±4.5,42.1±4.5,44.2±3.6)明显低于对照组(91.7±3.9,90.0±4.3,92.5±5.0)(P〈0.01),治疗组(67.1±3.3,69.2±4.7,70.8±4.7)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4周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D大鼠脑组织NGF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王昌铭孟雪向静程相铎王景周孙鸣吉国泰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血管性痴呆神经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