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141)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陈茜周青郭瑞强王潇陈金玲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微泡
  • 7篇转染
  • 6篇血管
  • 5篇血管生成
  • 5篇血管生成素
  • 5篇生成素
  • 5篇超声
  • 4篇介导
  • 3篇血管生成素-...
  • 3篇黏附分子
  • 3篇微泡介导
  • 3篇微气泡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基因
  • 3篇ANG-1
  • 2篇心肌
  • 2篇血管生成素1
  • 2篇造影
  • 2篇造影剂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郭瑞强
  • 9篇周青
  • 9篇陈茜
  • 7篇王潇
  • 5篇陈金玲
  • 3篇汪迎晖
  • 1篇祝成亮
  • 1篇邓倾

传媒

  • 5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携抗ICAM-1靶向微泡定向转染Ang-1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携抗ICAM-1的靶向微泡定向转染基因至心肌细胞的能力及其作为新型载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37只家兔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3只经耳缘静脉注射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心肌组织冷冻切片后观察其对受损血管内皮的吸附。余34只兔随机分为3组:IM组(心肌注射Ang-1基因组)、ICAM-1组(注射携抗ICAM-1靶向微泡+Ang-1基因组)、对照组(空白对照),于基因转染前后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处死后取心肌组织及ICAM-1组家兔肝、肾组织行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目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免疫组化Ⅷ因子染色检测其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IM组、ICAM-1组基因转染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转染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IM组及ICAM-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组及ICAM-1组行RT-PCR及Western-Blot均可检测出目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且两组之间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IcAM-1组肝肾组织未见明显Ang-1tuRNA及蛋白表达。心肌组织Ⅷ因子染色后高倍镜下显示IM组及ICAM-1组均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其中相对于ICAM-1组,IM组新生毛细血管计数更高。结论携抗ICAM-1的靶向微泡可定向转染Ang-1基因至心肌细胞,其转染效率与目前认为最高效的心肌内注射基因的转染效率近似,可作为新型靶向载体定向转染血管新生基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治疗作用。
王潇郭瑞强周青陈茜陈金玲
关键词:转染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生成素1
超声微泡介导体外转染hAng-1基因最佳条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SonoVue微泡携带人血管生成素-1(hAng-1)基因在体外转染时超声照射强度、微泡浓度、DNA浓度等对转染效率和细胞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转染条件。方法将连接有eGFP—C3-hAng-1质粒的SonoVue微泡以不同方式与293T细胞混合,在超声照射下进行基因转染。分别检测不同超声照射强度、照射时间、不同微泡浓度和DNA浓度下的基因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结果随着超声照射强度、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和DNA浓度的增加,基因转染效率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当照射强度达到1.5w/cm^2以上,照射时间超过30s,微泡浓度和DNA浓度分别达到20%和15mg/L后hAng-1基因的转染效率不再显著升高,而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SonoVue微泡体外转染hAng1基因的最佳条件为以细胞贴壁方式混合载基因微泡,照射强度1.5W/cm^2,照射时间30s,微泡浓度和DNA浓度分别为20%和15mg/L。
周青陈茜王潇陈金玲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转染
超声介导SonoVue微泡破裂对hAng-1基因完整性和表达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介导hAng-1基因转染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基因完整性和表达状况。方法构建eGFP-C3-hAng-1质粒,根据不同实验组的设计,应用相应的微泡联合超声辐照条件进行293T细胞的eGFP-C3-hAng-1基因转染,转染后48h,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为转染成功标志;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转染阳性细胞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生存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Ang-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经超声辐射后质粒的完整性。结果①微泡浓度为20%,DNA浓度为15mg/L时进行基因转染可获较好转染效率和细胞生存率;②转染体系中血清的存在并不影响转染效率和细胞生存率;③最适转染条件下的超声辐照剂量不会影响DNA的完整性,且转染后的基因可正常表达mRNA并翻译目的蛋白。结论微泡联合超声辐照能够介导体外细胞治疗性基因的转染,血清的存在并不影响基因的转染,转染后的基因能顺利地表达并具有正常功能。
陈茜周青汪迎晖王潇郭瑞强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转染心肌缺血
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体外转染293T细胞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的基因转染系统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hAng-1)基因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将六孔板中的293T细胞悬液分为4组:A组,超声+质粒组,每孔加入10μg目的基因质粒;B组,超声+微泡+质粒组,每孔加入微泡和质粒混合液,终浓度分别为质粒10pg/孔,微泡200μL/孔;C组,脂质体+质粒组,每孔加入4μl脂质体和5μg质粒;D组,对照组,每孔仅加入10μg目的基因质粒。A组和B组均接受超声辐照,照射条件为连续波,声强1.5W/cm^2,作用时间为30s。转染后48h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定性、定量观察基因的转染效率。结果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成功的细胞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B组、C组、D组的基因转染效率分别为(3.5±0.4)%、(20.8±1.2)%、(18.0±0.9)%和(0.2±0.1)%。结论超声本身即有促进基因转染的作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后则增强了这种作用,明显增加了基因的转染效率。
陈茜郭瑞强祝成亮周青
关键词:微泡血管生成素-1
超声辐射与微泡瞬时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促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超声辐射微泡技术将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瞬时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系CRL-1730后,Ang-1的表达情况及迁移效应.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血管内皮细胞CRL-1730,接种于6孔板,分为空白对照组、Ang-1组(10μg/ml)、微泡组(微泡浓度10%)、超声微泡组(Ang-1 10μg/ml,微泡浓度10%,超声辐射30s),各组培养6 h换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至24h收集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Ang-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g-1蛋白表达水平,选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空白对照组、Ang-1组、微泡组Ang-1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Ang-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超声微泡组细胞迁移能力较其余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超声辐射微泡技术可将Ang-1基因瞬时转染入血管内皮细胞系CRL-1730,使表达Ang-1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
汪迎晖郭瑞强周青陈茜
关键词:微泡超声辐射血管生成素-1
抗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靶向微泡介导hAng-1基因转染治疗兔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抗心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ICAM-1)靶向微泡能否提高血管生成素-1基因在缺血心肌中的转染效率。方法体外实验检测抗ICAM-1靶向微泡与经人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后的ECV304细胞结合的程度。体内实验分三组:①对照组:hAng-1基因+超声照射;②非靶向微泡组:携hAng-1基因微泡+超声照射;③靶向微泡组:携hAng-1基因的抗ICAM-1靶向微泡+超声照射。制作兔急性心梗模型,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从静脉导入hAng-1基因。2周后心肌造影检测梗死心肌灌注状况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Ang-1基因的mRNA表达以评价转染疗效。结果携抗ICAM-1抗体的微泡在体外能大量靶向结合到产生炎性反应的ECV304细胞周边。应用靶向微泡转染2周后,左室内径减小,射血分数升高,但与非靶向微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造影显示心肌内造影剂填充量较非靶向微泡组增多,且RT-PCR定量灰度分析hAng-1mRNA(1.04±0.08)高于非靶向微泡组(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泡与抗ICAM-1抗体连接后形成靶向微泡载体,可明显提高hAng-1基因在体内的转染效率,增加心肌梗死后局部的血管新生效应。
周青邓倾陈茜王潇陈金玲郭瑞强
关键词:靶向微泡血管新生
携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的SonoVue微泡造影剂靶向识别受损内皮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静电吸附法制备的携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外和体内的寻靶能力。方法采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ICAM-1抗体的靶向SonoVue微泡。体外培养经IL18刺激大量表达ICAM-1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微泡与其结合能力。构建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进行靶向微泡的心肌造影,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微泡与受损血管内膜结合能力。结果在体外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与刺激后ECV304细胞紧密结合,仅有少量靶向微泡与正常ECV304细胞结合。体内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兔梗死心肌受损血管内膜处黏附,仅可见少量靶向微泡在正常血管内膜处黏附。结论携1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内、体外均能与受损血管内皮特异性结合,不仅有利于靶向超声造影显像,更为微泡携带药物或基因在局部定向释放开辟良好前景。
陈茜周青汪迎晖王潇郭瑞强
关键词:微气泡胞间黏附分子1
SonoVue微泡介导转染Ang-1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SonoVue微泡介导转染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27只中国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第1组(n=7,注射微泡+Ang-1+超声照射组)、第2组(n=7,单纯注射微泡+超声照射组)、第3组(n=7,单纯注射Ang-1+超声照射组)、第4组(n=6,空白对照组),于基因转染前后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肌声学造影,并于处死后取心肌组织行RT-PCR检测Ang-1mRNA表达。结果第1组基因转染后2周常规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1),心功能改善,心肌声学造影可见术后充盈缺损处出现片状造影剂回声,RT-PCR可检测出Ang-1mRNA表达,余各组则无明显心功能改善及造影剂充填,RT-PCR亦无法检测出Ang-1表达。结论超声微泡可介导Ang-1基因成功转染至缺血心肌,改善缺血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治疗作用。
王潇陈茜周青陈金玲郭瑞强
关键词:微泡血管生成素-1心肌梗死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破坏SonoVue微泡介导Ang-1基因的体外体内转染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在体外及体内介导Ang-1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293T细胞悬液分为3组:A组(微泡+超声+质粒组),B组(单纯超声照射+质粒组)及C组(对照组,每孔仅加入目的基因质粒);转染后48h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定性、定量检测基因的转染效率,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转染后的目的基因表达与蛋白翻译。27只健康成年中国家兔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组Ⅰ(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组Ⅱ(超声辐照+质粒组)、组Ⅲ(对照组,心肌梗死后不做任何处理);于基因转染前后分别行心肌超声造影(MCE)检查,并于2周后处死取心肌组织行PCR及Westernblot检测Ang-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心肌组织Ⅷ因子染色检测其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48h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A组及B组转染成功的细胞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其中c组未见明显绿色荧光表达,A组的绿色荧光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转染效率较B组显著提高(P〈O.01)。体内转染中,心肌超声造影可见组Ⅰ转染前充盈缺损处出现片状造影剂回声,PCR可检测出Ang-1mRNA表达,Westernblot可检测出目的基因的蛋白产物,余各组则无明显造影剂充填,PCR、Westernblot均无法检测出Ang-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心肌毛细血管计数显示组Ⅰ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显著提高,余各组仅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结论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可明显提高Ang-1基因的体外及体内转染效率,具有良好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王潇周青陈茜陈金玲郭瑞强
关键词:转染血管生成素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