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

作品数:251 被引量:1,773H指数:20
相关作者:陈清军楼梦麟顾明陈以一周晅毅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华东电力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2篇建筑科学
  • 37篇天文地球
  • 3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理学
  • 12篇电气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水利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7篇地震
  • 27篇地震反应
  • 23篇抗震
  • 20篇振动
  • 18篇风洞
  • 18篇风洞试验
  • 17篇振动台
  • 16篇数值模拟
  • 15篇抗震性
  • 14篇抗震性能
  • 13篇振动台试验
  • 13篇台试
  • 13篇静力
  • 13篇大跨度
  • 12篇地震动
  • 12篇有限元
  • 11篇反应谱
  • 10篇滞回
  • 10篇荷载
  • 9篇静力试验

机构

  • 254篇同济大学
  • 6篇南京审计大学
  • 5篇华东电力设计...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上海核工程研...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汕头大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华东建筑设计...
  • 2篇南昌大学
  • 2篇浙江万里学院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市市政工...
  • 2篇西安西电高压...
  • 2篇石家庄铁道大...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5篇陈清军
  • 34篇楼梦麟
  • 28篇顾明
  • 20篇陈以一
  • 19篇周晅毅
  • 16篇朱乐东
  • 15篇唐和生
  • 14篇葛耀君
  • 13篇赵林
  • 12篇谢强
  • 11篇钱江
  • 10篇薛松涛
  • 10篇王伟
  • 8篇翁大根
  • 7篇童乐为
  • 7篇蒋欢军
  • 7篇李杰
  • 7篇王伟
  • 6篇刘威
  • 6篇李国强

传媒

  • 25篇工程力学
  • 2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0篇结构工程师
  • 18篇力学季刊
  • 17篇振动与冲击
  • 8篇地震工程与工...
  • 7篇土木工程学报
  • 6篇防灾减灾工程...
  • 5篇建筑结构
  • 5篇空气动力学学...
  • 5篇电网技术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4篇实验流体力学
  • 3篇振动工程学报
  • 3篇钢结构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力学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19篇2016
  • 16篇2015
  • 28篇2014
  • 34篇2013
  • 45篇2012
  • 37篇2011
  • 20篇2010
  • 17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多组件的供水管网抗震韧性分析与韧性提升策略
2023年
为量化和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抗震韧性,提出了一种供水管网抗震韧性分析框架和一种基于重要度的恢复策略。首先建立了供水管网的4种常见组件(水塔、泵站、水厂和管道)的功能分析方法,获得其基于需求的抗震韧性指标;然后介绍了4种组件的易损性模型,确定各组件在地震下的损伤状态,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重要度的方法来给出供水管网震后恢复策略。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中型管网,对基于动态重要度的方法、基于静态重要度的方法和两种经验方法的抗震韧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动态重要度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供水管网的抗震韧性。
刘威武千翔
关键词:供水管网重要度
地震作用下软母线连接的变电站设备建模与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由于软母线的牵拉作用,强地震作用下软母线连接的变电站设备将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将变电站设备简化为具有一定抗侧移刚度的单自由度体系,软母线简化为变刚度的弹簧,并根据悬索理论求得变刚度弹簧的等效刚度,建立了软母线连接电气设备耦联体系单跨结构的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β法结合牛顿迭代对其进行数值求解。通过对其结构特征以及设备参数的分析发现:软母线中张力刚度随水平跨度呈非线性增长,耦联体系的特征频率受单体设备的自振频率、质量比值及软母线等效刚度的影响。在地震作用下,存在一个关键垂跨比,当软母线的垂跨比小于此关键垂跨比时,母线中产生的水平拉力较大,且设备的地震响应受设备的频率比影响较大。在进行软母线连接的变电站设备的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关键垂跨比的影响。
陈辉王健生谢强
关键词:软母线地震作用等效刚度垂跨比
两种改进虚拟激励法比较及大跨结构的行波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选择高效且易实现的分析方法是实现大跨度结构多点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首先,对两种改进的虚拟激励法(即直接位移求解法和大质量法)做了简要比较;然后,通过对ANSYS程序的二次开发,实现了直接位移求解法和大质量法的通用有限元计算,进行了这两种改进虚拟激励法的数值精度比较。在此基础上,选择高精度的直接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以能较好模拟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的杜修力陈厚群功率谱模型作为输入,对某悬索桥结构进行了多点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大跨度结构的响应峰值随地面视波速变化、以及行波效应对结构不同部位反应的影响。
张婷陈清军杨永胜
关键词:大跨度结构
基于雷诺平均的结构表面风压模拟
2010年
数值模拟是确定建筑物表面风压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给出了一个基于雷诺平均的45度双坡屋面表面平均风压的数值模拟结果。数值模拟以商业软件CFD为平台,并添加了自编C语言程序以模拟来流风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同济大学TJ-2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晏克勤
关键词:数值模拟计算流体动力学风洞试验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小比例结构模型相似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预应力结构小比例模型试验中,难以实现真实模型相似,所以需要研究完备模型设计方法以确保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及实现的可能性。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在预应力钢筋的材料特性与混凝土材料特性相似系数不匹配的情况下,研究模型的相似性。由于无法满足材料层面相似,引出模型试验以"结构效应"相似为基准的概念,在弹性范围内,以此概念导出了预应力结构小比例模型相似设计方法,利用推导公式比较和验证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在弹塑性阶段的正确性,同时提出保证弹塑性阶段相似的要求。
胡锡勇卢文胜沈伟明
关键词:预应力弹塑性
风雪耦合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的动力稳定被引量:7
2011年
强风带动积雪漂移可能使结构处于稳定最不利状态,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该文研究一单层柱面网壳在风雪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首先阐述风雪耦合作用下动力稳定性的研究方法,然后介绍风雪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并通过风洞试验获得网壳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最后分析了风雪耦合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的动力稳定。研究表明,斜风作用和不均匀分布积雪使单层柱面网壳更易于动力失稳,按荷载规范中雪荷载标准值来分析动力稳定得到的结论偏于不安全。
黄友钦顾明
关键词:单层柱面网壳动力稳定计算流体动力学风洞试验
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结构动力可靠性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结构在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可靠性问题,基于首次超越理论,现有的动力可靠性计算方法分为两类:基于跨越率的方法与基于极值的方法。基于跨越率的方法将动力可靠性表示为跨越率的函数,并采用虚拟激励法对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结构随机响应进行计算;而基于极值的方法的通过对响应极值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采用子集模拟获得响应极值的概率分布来估计动力可靠性。通过数值算例,对比研究了两种方法在非平稳随机过程频谱特征和响应阈值两种因素变化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跨越率的方法受到显著影响,而基于极值的方法始终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
唐和生郭雪媛薛松涛
关键词:动力可靠性虚拟激励法
基于目标反应谱的超高层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前有关超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研究大多限于确定性问题。分别选用上海抗震设计反应谱和软土场地拟合反应谱作为目标反应谱,用迭代方法求取与目标反应谱相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按Clough-Penzien平稳随机地震动模型拟合并给出相应谱参数,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上海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以文中拟合的平稳随机地震动功率谱密度作为输入,对超高层结构进行了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随机地震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功率谱反应随层高的变化情况,得到了有工程参考价值的结果。
陈清军陈志海张振炫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风致积雪重分布的拉格朗日方法与现场实测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了立方体周围积雪重分布的情况,同时在东北地区利用真实的雪颗粒对立方体周围积雪重分布进行了现场实测。将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在整体趋势上吻合较好。在立方体前方处均发生积雪沉积;在立方体侧边迎风端出现积雪侵蚀;在立方体的背风区,侵蚀量较小。由于该文的数值模拟方法未考虑横风向风速对雪粒的作用,在立方体迎风前方的底部,数值模拟方法的结果与实测有一定的差异。该文还分析了数值模拟中的雪颗粒阈值摩擦速度对积雪沉积侵蚀的影响。
周晅毅谭敏海晏克勤顾明胡学富
关键词:拉格朗日方法
发生风雨激振拉索表面水膜形态数值分析和实测初探
结合Lemaitre斜拉索表面水膜风致形变解析算法,对数学模型中拉索运动方程进行修正,使其能计入拉索风致运动对表面附着水膜形态的影响,通过差分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等一系列参数分析工作:研究拉索表面水膜在重力、表面风压、...
许林汕赵林葛耀君
关键词:斜拉索风雨激振
文献传递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