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6307)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卢亦愚冯燕钟淑玲徐昌平徐琦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流行株
  • 3篇麻疹
  • 3篇麻疹病
  • 3篇麻疹病毒
  • 2篇麻疹病毒流行...
  • 2篇基因
  • 2篇病毒流行
  • 1篇蛋白
  • 1篇性状
  • 1篇性状研究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株
  • 1篇突变
  • 1篇连续传代
  • 1篇磷蛋白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 1篇抗原变异

机构

  • 4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宁波市疾病预...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4篇冯燕
  • 4篇卢亦愚
  • 3篇钟淑玲
  • 3篇徐昌平
  • 2篇徐琦
  • 1篇史雯
  • 1篇茅海燕
  • 1篇董红军
  • 1篇严菊英
  • 1篇傅燕

传媒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5年浙江麻疹流行株与疫苗株基因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麻疹暴发疫情中分离的麻疹流行株MVi/Zhejiang.CHN/7.05/4与麻疹疫苗株沪191全基因组比较,分析当代麻疹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基因差异。方法通过测定从2005年浙江省麻疹暴发疫情中分离到的麻疹流行株MVi/Zhejiang.CHN/7.05/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EGA3.1软件对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毒株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株与疫苗株相比全基因组共发生822个碱基突变(变异率为5.17%),含161个异义突变,其中有3个变异位点导致了病毒糖基化位点的变异;用毒株制备抗血清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流行株与疫苗株抗原比相差5.66倍。结论浙江省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分离的流行株MVi/Zhejiang.CHN/7.05/4和中国现行使用的麻疹疫苗株沪191在全基因组层面已存在一定的差异,疫苗对免疫人群的保护作用需做进一步追踪探讨。
徐昌平严菊英冯燕茅海燕卢亦愚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组抗原变异
浙江省1999-2008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磷蛋白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磷蛋白(P)基因变异规律.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1999-2008年浙江省麻疹病毒流行株P基因全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并与疫苗株Shanghai191及其他麻疹流行株进行比较.结果 1999-2008年浙江省各流行株与疫苗株Shahghai191之间存在59~75个核苷酸的变异(变异率3.9%~4.9%),导致36~42个氨基酸变异(变异率7.1%~8.3%),它们在二级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P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其基因分型结果与WHO推荐的核蛋白(N)基因分型结果基本一致.P蛋白氨基酸的平均变异率要大于主要抗原基因N和H基因.结论 1999-2008年浙江省麻疹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Shanghai191的P基因存在较大差异.
钟淑玲冯燕徐昌平徐琦卢亦愚
关键词:麻疹病毒磷蛋白核酸序列
浙江省2005-2010年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浙江省风疹病毒流行株的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该期间风疹疫情中的疑似患者标本,于Vero细胞上分离病毒。采用巢式RT-PCR扩增流行株E1、E2和C三个结构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从52例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风疹病毒流行株7株,除RVi/Zhejiang.CHN/23.08株为2B基因型外,其余6株均属于1E基因型。基因进化树上,1E基因型流行株分别与香港、海南地区流行株具有最近亲缘关系,而2B基因型流行株与BuenosAires.ARG/46.08位于同一分支。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浙江2B型流行株与全球其他地区流行株间的遗传距离(0.011)小于与中国流行株(0.023)间的遗传距离。浙江风疹流行株与中国风疹疫苗株BRDⅡ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C〉E2〉E1,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E1〉C〉E2,对应存在3、11和23个氨基酸的变异。各位点氨基酸熵值表明,E1蛋白上仅存在一个易变位点(熵值〉0.600),而E2蛋白上有7个易变异位点和1个高变异位点(熵值〉1.000)。结论2005--2010年浙江省存在两种基因型风疹病毒流行,1E为优势基因型,2B可能为境外输入株。流行株E1基因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而E2基因氨基酸变异较大,在风疹病毒流行病学监测中除关注E1基因外,应开展对结构基因E2和C的研究。
冯燕钟淑玲徐昌平史雯卢亦愚
关键词: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现行麻疹病毒流行株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上连续传代后的性状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现行麻疹病毒流行株连续传代后,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感染能力的改变,并从基因层面分析引起麻疹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位点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将现行麻疹病毒流行株Ningbo(宁波)05-2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观察并记录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原始株Ningbo05-2与第18代传代株Ningbo05-2/P18进行病毒鉴定后,通过血细胞凝集(Hemagglutination,HA)试验测定Ningbo05-2/P18的HA活性,并利用RT-PCR扩增其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全序列。结果现行麻疹病毒流行株Ningbo05-2连续传代17次(P18),至第13代开始观察到在Vero细胞上融合样CPE;荧光定量RT-PCR鉴定传代株为麻疹病毒,但仍无对猴红细胞的凝集活性。与Ningbo05-2比较,传代株Ningbo05-2/P18在H蛋白上存在三个位点(312aa、314aa、546aa)的氨基酸突变,导致二级结构上311位的β折叠,以及312~316位的β转角转变为α螺旋。在H基因进化树上,传代株与原始株位于同一分支,仍属于H1b基因亚型。而在N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传代株与原始株序列完全一致。结论现行麻疹病毒流行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后,H蛋白上个别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与细胞结合位点的改变,从而影响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能力。
傅燕冯燕董红军徐琦钟淑玲卢亦愚
关键词: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