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

作品数:517 被引量:2,579H指数:20
相关作者:巴音贺希格底青云薛国强杨荃齐向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13篇期刊文章
  • 87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5篇天文地球
  • 128篇机械工程
  • 72篇理学
  • 56篇电子电信
  • 4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6篇金属学及工艺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1篇电气工程
  • 21篇水利工程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建筑科学
  • 10篇医药卫生
  • 8篇化学工程
  • 6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矿业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5篇电磁法
  • 55篇磁法
  • 51篇瞬变
  • 51篇瞬变电磁
  • 43篇光栅
  • 35篇瞬变电磁法
  • 28篇激光
  • 25篇勘探
  • 25篇光学
  • 20篇光谱
  • 19篇光谱仪
  • 18篇轧机
  • 18篇CSAMT
  • 17篇连轧
  • 15篇数值模拟
  • 15篇值模拟
  • 14篇电阻率
  • 14篇有限元
  • 13篇衍射
  • 13篇视电阻率

机构

  • 261篇中国科学院
  • 155篇中国科学院大...
  • 71篇中国科学院长...
  • 39篇中国科学院国...
  • 31篇中国科学院研...
  • 29篇吉林大学
  • 25篇北京科技大学
  • 2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技术...
  • 17篇武汉大学
  • 14篇东华理工大学
  • 14篇苏州大学
  • 14篇燕山大学
  • 13篇河海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电...
  • 1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1篇江苏大学
  • 9篇武汉理工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长安大学

作者

  • 46篇薛国强
  • 41篇底青云
  • 37篇巴音贺希格
  • 25篇齐向东
  • 25篇杨荃
  • 23篇唐玉国
  • 22篇崔继承
  • 20篇颜毅华
  • 18篇方广有
  • 18篇王威
  • 17篇于海利
  • 16篇陈卫营
  • 14篇李晓天
  • 12篇何安瑞
  • 11篇武杰
  • 11篇陈志军
  • 10篇王秀明
  • 10篇闫述
  • 10篇吴庆鸣
  • 8篇刘东浩

传媒

  • 47篇地球物理学报
  • 24篇地球物理学进...
  • 22篇天文研究与技...
  • 21篇光学精密工程
  • 20篇中国激光
  • 15篇光学学报
  • 1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1篇钢铁
  • 11篇低温与超导
  • 10篇红外与激光工...
  • 8篇仪器仪表学报
  • 8篇激光与光电子...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6篇物理学报
  • 6篇中国机械工程
  • 6篇波谱学杂志
  • 6篇长春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地...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钢铁研究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6篇2020
  • 24篇2019
  • 51篇2018
  • 61篇2017
  • 89篇2016
  • 78篇2015
  • 57篇2014
  • 32篇2013
  • 18篇2012
  • 13篇2011
  • 28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20篇2007
  • 30篇2006
  • 21篇2005
  • 21篇2004
5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中心设计被引量:1
2015年
在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中心承担将碎片化的采集数据进行高速可靠远距离传输的任务。现有的数据中心通常利用网卡,配合TCP/RUDP等软件协议实现该功能,但数据率和带宽利用率受报文长度制约。本文利用FPGA、千兆以太网和PCI-e接口,搭载基于硬件的可靠传输协议,配合上位机软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数据中心。测试表明该数据中心带宽利用率可达99.9%,实现了报文长度无关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
孙刘洋武杰
关键词:数据中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一类相对转动时滞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建立了具有时变刚度、非线性阻尼和谐波激励的一类相对转动时滞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多尺度法推导出时滞动力系统的分岔响应方程,运用奇异性理论研究系统结构稳定性,得到主共振稳态响应方程的转迁集以及不同参数下分岔曲线的拓扑结构.应用Hopf分岔理论讨论了时滞动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给出了系统产生极限环的条件,最后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时滞参数对系统极限环幅值的影响。
刘浩然朱占龙时培明
关键词:时滞动力系统稳定性极限环
M-TEM数据拟地震剖面图绘制技术与实现
2016年
瞬变电磁法(M-TEM)数据拟地震处理与解释的研究工作是瞬变电磁法数据精细解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面对M-TEM资料的海量数据,数据的可视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MTEM拟地震剖面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VC++开发环境下完成了剖面图的绘制;得到了MTEM数据最基本的、最实用化的解释及结果可视化,并实现了设备无关性.
胡建平赵昆明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可视化设备无关性
分子靶向药物及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发病率超过74.8万人,早期肝细胞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原位肝移植或局部消融达到治愈,但是患者往往发现时已是肝细胞癌晚期,因此不适宜用外科切除或介入手段。分子靶向药具有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微等特点,目前在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索拉菲尼作为首个可用于临床治疗晚期HCC的分子靶向药物,近年来所获得临床效果不可忽视。本文就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以及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肝癌中的治疗作一综述。
王蕊王洋李威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
基于正交设计的超声波稠油降黏实验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超声稠油降黏实验平台对西部某油田原油进行降黏,利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超声降黏效果的影响,并利用SEM表征探讨了超声作用降黏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本工作的稠油油样,影响降黏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油样稀稠比>超声波作用时间>测量温度>超声样机电功率,最佳降黏条件为:油样稀稠比1∶3、超声波作用时间10 s、测量温度90℃、超声样机电功率500 W。超声波作用破坏了稠油原始的规则结构,改变了稠油的化学组分,从而使稠油的黏度降低。
高金彪徐德龙王秀明王秀明
关键词:超声波稠油正交实验单因素分析
MTEM方法应用实例
<正>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是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时间域电磁勘探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瞬变电磁法不同,它采用电偶极子向大地注入源电流信号,采用偶极子阵列在接收端进行大地响应数据的采集。在采集大地响应信号的...
钟华森薛国强
文献传递
闪耀全息光栅离子束刻蚀工艺模拟及实验验证被引量:10
2012年
依据特征曲线法推导了非晶体表面的离子束刻蚀模拟方程,结合全息光栅的刻蚀特点开发出离子束刻蚀模拟程序,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并优化了非晶体材料刻蚀速率与离子束入射角的关系方程,最后利用离子束刻蚀实验对所开发的离子束刻蚀模拟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调节掩模与基底材料的刻蚀速率比为2∶1至1∶2,制作了线密度为1 200l/mm,闪耀角为~8.6°,非闪耀角为34°~98°的4种闪耀光栅,与刻蚀模拟程序的结果进行对比,模拟误差<5%;控制离子束刻蚀时间为6~14min,制作了线密度为1 200l/mm,闪耀角为~8.6°,顶角平台横向尺寸为0~211nm的6种光栅,与刻蚀模拟程序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模拟误差<1%。比较实验及离子束刻蚀模拟结果表明,离子束刻蚀模拟程序获得的模拟刻蚀轮廓曲线与实际刻蚀轮廓曲线的误差<5%;模拟刻蚀截止点与实际刻蚀截止点误差<1%。实验表明,提出的模拟方程可以准确地描述不同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对最终刻蚀结果的影响,进而可预知和控制离子束刻蚀过程。
吴娜谭鑫巴音贺希格唐玉国
关键词:闪耀光栅全息光栅衍射效率离子束刻蚀
2D声波频率域数值模拟中几种有限差分方法的对比分析
频率域数值模拟是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的基础,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时间域数值模拟,频率域数值模拟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没有时间累计误差,适合于并行计算.然而,严重的数值频散和巨大的内存损耗是阻碍其应用的两大瓶...
马晓娜李志远谷丙洛柯沛梁光河
关键词:有限差分
文献传递
叶轮与导叶体之间的距离对混流泵水阻系数及效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以某混流泵为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相对坐标系下的时均连续方程及N-S方程,并采用RNG k-ε模型、非结构四面体网格和SIMPLEC算法对该混流泵内部三维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网格无关性的基础上,并在叶轮与导叶体之间不同距离的情况下分别模拟了其在静态时的水阻系数和在动态时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特殊环境下,当混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之间的距离为0.45 b2时水阻系数最低、效率最高,可达到静态低阻、动态高效的性能要求。
杨从新杜媛英黎义斌
关键词:混流泵数值模拟
氦光泵磁敏传感器共振信号模拟装置设计
2015年
氦光泵磁敏传感器和检测系统共同实现对磁场的测量。验证检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传统方法是制作出整个传感器后进行调试。针对检测系统的可行性验证,设计了共振信号模拟装置。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能够模拟光学系统的功能,通过调制域测频实现了对检测系统反馈信号的实时测量。实验测试表明,该装置能够验证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其性能十分接近氦光泵磁敏传感器,并且具有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好、稳定可靠、不依赖工作环境、制作成本低等特点。
曾繁彬周志坚程德福
关键词:FPGA
共6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