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0K15-03-07)
- 作品数:30 被引量:340H指数:13
- 相关作者:杨世明张勇萍穆士杰崔颖安宁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输血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分析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输血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输血7230例中100例存在不同问题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输血流程步骤操作,观察组应用输血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隐患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凝血因子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7例交叉配血,11例写错血型,6例输血前后未及时消毒,4例采错血;观察组出现1例交叉配血,3例写错血型,1例采错血;观察组发生交叉配血、写错血型、输血前后消毒以及采错血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8例血液污染,6例溶血反应,15例严重过敏,6例急性肺损伤;观察组出现5例严重过敏,观察组发生血液污染、严重过敏和急性肺损伤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2 h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后2h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输血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能保障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
- 霍彩虹李彩梅席真艳
- 关键词:输血安全性管理凝血因子
- 35例MNS血型抗体特异性及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特异性及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被检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试验,对35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对检测出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球蛋白类型及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在35例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中,抗M抗体31例(88.6%)、抗N抗体2例(5.7%)、抗S抗体1例(2.9%)、抗Mur抗体1例(2.9%)。免疫球蛋白类型:Ig M型26例(74.3%)、IgG型7例(20.0%)、Ig M+IgG型2例(5.7%)。抗体效价1∶4~1∶32。对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影响:在ABO血型反定型中出现意外凝集,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主侧凝集。结论当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与交叉配血不合时,应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并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分析,以确保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 李丹张勇萍杨世明崔颖杜娟穆士杰
- 关键词:同种抗体不规则抗体正反定型不符配血不合
- 自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自噬是细胞的自我消化过程,在细胞发育、分化、存活和内环境稳定中起关键作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遗传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自噬作用引起自身免疫耐受可防止自由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自噬功能异常与免疫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主要综述了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散发包涵体肌炎、克罗恩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
- 亢君君黄晓峰韩英尹文付峰
- 关键词:自噬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456例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及IgM型抗体的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率及IgM型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456例婴幼儿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对正反定型不相符者再采用增强试管法进行IgM型抗体对比检测,观察IgM型抗体的凝集强度及效价。结果在456例婴幼儿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率为79.4%(362/456),其中年龄1个月以内患儿的相符率为66.2%(96/145),2~6个月患儿的相符率为74.5%(102/137),7~12个月患儿的相符率为91.9%(114/124),13~24个月患儿的相符率为100%(50/50)。微柱凝胶法对婴幼儿血清IgM型抗体检出率为79.5%(329/414),增强试管法检出率为93.2%(386/414)。抗体凝集强度为±~2+,抗体效价为1∶2~1∶8。结论部分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IgM型抗体尚未产生或效价很低,常规方法容易漏检,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主要原因,采用增强试管法可提高对婴幼儿血清IgM型抗体的检出率。
- 李楚张勇萍杨世明苏苹穆士杰
- 关键词:婴幼儿ABO血型微柱凝胶法
- 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以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验证,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适当的处理对策。结果在9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有35例(35.7%),冷凝集素引起的有24例(24.5%),自身抗体引起的有18例(18.4%),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有12例(12.2%),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有6例(6.1%),输注药物引起的有3例(3.1%)。98例交叉配血不合中,主侧配血不合68例(69.4%),次侧配血不合18例(18.4%),主次侧均不合12例(12.2%)。结论 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时,首先应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按操作规程进行相关试验,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 张勇萍李丹杨世明王林郑妍陈扬李楚穆士杰
- 关键词: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不合影响因素处理对策
-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鉴定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和血浆蛋白异常变化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其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56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正反定型不符由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引起20例(35.7%),由冷凝集素和血浆球蛋白增高及抗M引起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36例(64.3%)。正定型不符16例中,由A抗原减弱引起10例,B抗原减弱引起6例;反定型不符40例中,由抗A减弱引起3例,抗B减弱引起1例,由冷凝集素引起21例,由血浆球蛋白增高引起12例,由抗M特异性抗体引起3例。36例抗体筛选阳性中由冷凝集素引起21例(58.4%),由血浆球蛋白增高引起12例(33.3%),由抗M引起3例(8.3%)。交叉配血中,主侧配血不合36例,次侧配血不合33例,经37℃孵育及4℃吸收冷凝集素,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36例中主侧配血不合3例,次侧配血不合3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论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蛋白试验,可准确鉴定部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ABO血型,输血时应以输注同型血液制剂为原则。
- 张勇萍杨世明穆士杰安宁江涛杜娟王琛
- 关键词:ABO血型鉴定血清学检测
- 纯化血清不同倍比稀释法检测孕妇IgG型抗A或抗B抗体效价的比较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纯化后的血清不同倍比稀释法检测孕妇ABO血型IgG型抗A抗体效价、抗B抗体效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16、1∶32、1∶4倍比稀释法对同一份效价为512的IgG型抗A抗体的孕妇血清进行检测,再采用以上倍比稀释法检测200例孕妇IgG型抗A抗体效价、抗B抗体效价。结果三种倍比稀释法对同一份效价为512的IgG型抗A抗体孕妇血清检测的凝集强度与效价积分为45、47、45分;再采用三种倍比稀释法检测200例孕妇IgG型抗A抗体效价、抗B抗体效价,异常率为35.5%、36.0%、35.0%,三种方法检测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更高倍比稀释纯化后血清检测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抗体或抗B抗体效价,具有敏感性适当、缩短批量检测时间、节约试剂耗材等优点,适合对大批量血标本进行检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 张勇萍安宁杨世明崔颖王林陈扬穆士杰
- 关键词:效价检测孕妇
- 低剂量γ射线照射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2分泌并降低IL-10的分泌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γ射线照射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及IL-12的影响。方法分离人PBMC,经17 Gy/minγ射线照射后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吖啶橙染色鉴定细胞存活情况,ELISA检测培养0、20、40、60、80 h的PBMC上清中IL-10和IL-12的水平。结果与未照射PBMC相比,低剂量γ射线照射的PBMC在体外培养24 h后,吖啶橙染色显示照射后的PBMC存活细胞略有减少;ELISA检测结果表明培养上清中IL-10含量显著降低,而IL-12含量明显增加。结论低剂量γ射线照射PBMC可引起IL-12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
- 詹文华刘长虎闫钢黄晓峰
- 关键词:Γ射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IL-12细胞分泌
- Rh(E)同型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Rh(E)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讨论临床输血治疗是否应进行Rh(E)同型输血。方法:对住院的44 800名患者进行ABO、Rh(D)、Rh(C)、Rh(E)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对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就诊者44 800例中,检出Rh血型抗体32例,其中孕妇8例,有输血史者22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2例;Rh血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 8例(25%)、抗-E15例(46.88%)、抗-e 1例(3.13%)、抗-c 3例(9.38%)、抗-cE 4例(12.5%)、抗-CD 1例(3.13%)。结论:Rh(E)抗原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将其与ABO及Rh(D)同时作为患者输血前常规检查。
- 李娜卫国强焦琴杨世明
- 关键词:临床输血
-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5年
-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护技术人员操作因素、试剂器材因素、被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生理与疾病及使用药物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医护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型与配血等检测试剂及试验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本文简述了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 张勇萍安宁杨世明杨琳王林谢霞穆士杰
- 关键词:血型血清学检测影响因素临床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