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201)

作品数:68 被引量:531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强姜振泉朱术云张卫强薛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矿业工程
  • 24篇建筑科学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8篇岩石
  • 8篇砂岩
  • 7篇煤层
  • 6篇底板
  • 6篇注浆
  • 6篇采动
  • 6篇脆性
  • 5篇地质
  • 5篇声发射
  • 5篇脆性破坏
  • 4篇岩石力学
  • 4篇岩体
  • 4篇应力应变曲线
  • 4篇粘土
  • 4篇失水
  • 4篇边坡
  • 3篇导水
  • 3篇底板破坏

机构

  • 6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土资源部
  • 4篇陕西铁路工程...
  • 4篇兖州煤业股份...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浙江省第七地...
  • 3篇四川省煤田地...
  • 3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交通部公路科...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河南能源化工...
  • 2篇长江三峡勘测...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6篇孙强
  • 22篇姜振泉
  • 17篇朱术云
  • 12篇张卫强
  • 9篇薛雷
  • 8篇张蕊
  • 5篇龚绪龙
  • 5篇曹丽文
  • 4篇钱自卫
  • 3篇薛晓辉
  • 3篇姜春露
  • 3篇王硕
  • 3篇王宗胜
  • 3篇钱海涛
  • 3篇姚亚辉
  • 3篇张玉良
  • 3篇张玉洁
  • 2篇黄震
  • 2篇倪凯军
  • 2篇唐鑫

传媒

  • 6篇采矿与安全工...
  • 5篇煤炭技术
  • 5篇矿业安全与环...
  • 4篇金属矿山
  • 4篇煤炭学报
  • 3篇岩土力学
  • 3篇煤矿安全
  • 3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科技通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固体力学学报
  • 2篇中外公路
  • 2篇路基工程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矿业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铁道建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9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19篇2013
  • 16篇2012
  • 1篇201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破坏深度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为得到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深度,采用现场应变实测法对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进行监测,获得底板不同深度的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变化曲线,分析应变变化得出煤层底板破坏范围及深度。通过在山西某煤矿5304-2工作面底板布置7个应变传感器进行现场应变实测,测试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为14 m,其中采动扰动破坏深度约为12 m;采动过程中,底板所受矿压显现影响具有超前和延后的特点,影响范围随底板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段宏飞
关键词:底板破坏采动影响轴向应变底板突水
某矿采动顶板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012年
以某矿首采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采区顶板矿压变化情况;结合采场实际情况,建立煤层顶板的工程地质模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模拟了采动过程中煤层顶板的矿压显现规律;通过对两者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采动顶板的来压步距。研究结果为该矿煤层的后续开采、支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常刚姜振泉贾雪梅张蕊孙强
关键词:矿压显现来压步距数值模拟
基于实测的望霞W1危岩体失稳动态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在地质调查和现场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望霞W1危岩体变形-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危岩体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两坪乡,受裂隙切割成柱状。岩性为中厚层硅质、泥质灰岩夹燧石层,危岩体下部基座为粉砂岩、粘土岩及煤线,形成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研究表明:危岩体局部变形失稳过程与整体失稳过程的位移变形曲线表现出相似性,可划分为前期累积变形、匀速变形、加速变形和临界加速变形等四个阶段。望霞危岩的特殊地质结构、地质环境为危岩的孕育和破坏提供了地质基础。人为活动和降雨对危岩的变形破坏具有显著的影响。
杨秀元孙强晏鄂川高幼龙金枭豪
关键词:降雨
大采深厚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被引量:51
2013年
针对我国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突水灾害随开采深度不断增大而逐年增多的趋势,以某矿综放工作面的深部开采实际为背景,根据现场煤层底板钻孔内不同深度传感器应变测试值随工作面的变化规律,确定出煤层底板岩体破坏深度介于18~20 m;以研究区实际地层资料为基础建立工程地质模型,通过反复试算、逐步修正模型边界条件,对煤层底板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弥补了现场实测结果不能反映出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应力场的不足;采用现场应变实测和数值模拟相互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大采深厚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20 m,揭示了矿山压力在采动煤层底板中的传播规律。
张蕊姜振泉李秀晗晁海德孙强
关键词:底板突水带压开采数值模拟
城郊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及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围岩松动范围及其变化是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和支护的重要参数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探测松动圈范围,更好地为工程服务,成为现今深部开采矿井研究的热点.以城郊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支护及破坏特征为背景,在总结前人关于巷道围岩松动圈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测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对城郊矿二水平围岩松动圈范围进行对比研究.实测选取二水平围岩巷道的5个测站,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测试,得出了5个测站的围岩松动圈的横向测试断面围岩破坏特征差异较大,既有相对完好围岩,又有松散破碎较严重的围岩;纵向测线上巷道不同断面位置,围岩松动范围差异较大,介于1.4~2.8m,这种差异与地质条件和矿山压力密切相关.数值模拟获取了城郊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松动圈范围介于2.0~3.0m.综合分析数值模拟及地质雷达研究结果,确定出城郊矿深部软岩巷道的松动圈范围介于1.4~3.0m.研究结果对城郊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支护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家平张胜军丁亚恒
关键词:围岩松动圈地质雷达数值模拟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规律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针对某矿煤层埋藏深,受底板承压水威胁严重的问题,确定底板采动破坏的深度是实现对其深部开采的关键和前提。根据该矿1305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煤层力学性质以及顶底板岩层结构和性质,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应力分布与塑性区分布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及煤层不同深度的超前段底板超声图像观测规律,得出该工作面采动煤层底板变形破坏的深度约为22 m。
唐鑫姜振泉雷娟李彦彬
关键词:底板破坏数值模拟采动超声成像
深部下组煤底板软岩与水的相互作用试验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探讨济北矿区深部下组煤底板岩石与水相互作用规律,以岱庄煤矿首采工作面底板2种不同岩性的岩样为研究对象,在纯净水浸泡条件下进行了为期57 d的电导率和质量损失率的连续测试。结果表明:岩样在纯净水中的电导率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整体呈随时间延长而增长的趋势,且2种岩样变化规律相似;岩样电导率和质量损失率呈正相关关系。
丛倩倩朱术云孟辉王成田奚修军
关键词:纯净水质量损失率
岩石受荷载变形的电阻率曲线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电阻率是岩石的重要物理参数,对研究岩石的固有特性和赋存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选取砂岩、灰岩、泥岩和花岗岩为代表岩样,进行受荷载条件下的电阻率曲线分析,得到了电阻率的临界点,其电阻率临界点的应力比值范围为70%~85%,对应于岩石应力应变中的屈服点。分析发现,电阻率临界点具有方向性,岩石电阻率临界点可以用于判断岩石的屈服点和应变状态。
吴海波孙强董守华刘树才
关键词:电阻率裂隙岩性应力比
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岩石渗透率变化与岩石破坏过程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石渗透性能随应变的变化特点及渗透率-应变和渗透率-应力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岩石渗透率增长起始点与岩石的膨胀点近似对应,随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率可划分为3个变化区间:压密区间、峰前屈服区间、峰后区间。岩石破坏过程变化主要是由尺度等级较小的微破裂的相互作用和生长最终形成主干断裂,进而形成贯通性的渗透通道。同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
江东辉孙强朱术云杨秀元
关键词:岩石力学渗透性
煤系岩石脆性破坏临界电磁辐射信息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根据煤系岩石加载破坏过程中的电磁辐射信息与其受载变形破坏过程的相关关系,分析了煤系岩石脆性破裂前的电磁辐射信号突增现象.通过试验数据和用岩石破坏重整化群理论系统研究岩石破裂前临界点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条件.单轴荷载条件下,临界点对应的应力和岩石峰值应力比值在其临界比大都在70%与80%之间,均值75%左右,误差在±9%以内,表明岩石内部微裂纹的形成与原有裂纹的扩展是电磁辐射活动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可为煤岩动力灾害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孙强刘晓斐薛雷
关键词:电磁辐射应力应变曲线煤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