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276)

作品数:23 被引量:112H指数:7
相关作者:陆宇燕李丕鹏高凤娟王勇崔惠生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蟾蜍
  • 7篇花背蟾蜍
  • 6篇蝌蚪
  • 4篇显微结构
  • 3篇皮肤
  • 3篇蟾蜍蝌蚪
  • 3篇两栖
  • 3篇两栖动物
  • 3篇林蛙
  • 3篇花背蟾蜍蝌蚪
  • 3篇脊椎动物
  • 2篇生物学
  • 2篇组织学
  • 2篇污染
  • 2篇免疫
  • 2篇化肥
  • 2篇甲状腺
  • 1篇氮肥
  • 1篇对花
  • 1篇形态分析

机构

  • 2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22篇陆宇燕
  • 21篇李丕鹏
  • 6篇高凤娟
  • 4篇王勇
  • 4篇崔惠生
  • 3篇周正彦
  • 3篇王晓旭
  • 3篇段婷婷
  • 2篇刘宏鑫
  • 2篇白树崇
  • 2篇王泽
  • 2篇徐齐艳
  • 2篇杨皓月
  • 1篇赫天一
  • 1篇张雷
  • 1篇代辰飞
  • 1篇侯勉
  • 1篇李晶尧
  • 1篇聂颖
  • 1篇吴文英

传媒

  • 6篇沈阳师范大学...
  • 5篇蛇志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2篇Asian ...
  • 1篇野生动物
  • 1篇环境化学
  • 1篇Journa...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第八届沈阳科...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orphology of Kaloula rugifera and K. borealis Tadpoles(Anura: Microhylidae: Kaloula verrucosa Group) in China
2011年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oral features of the tadpoles of Kaloula rugifera and K. boreali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two larvae include external morphology, oral disc, internal oral features(floor and roof), terminal mouth, lateral eyes, single midventral spiracle, absence of keratinized jaw sheaths and labial teeth, absence of lingual papillae and postnarial arena, while the body of K. rugifera is bigger than that of K. borealis at stages from 36 to 39 and the number of papillae in the buccal cavity is 12–19 and 9–16,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species. All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species illustrate that the tadpoles within the family Microhylida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assistance in clarifying a certain taxonomic treatment in Microhylidae.
Bing ZHOUPipeng LIYuyan LUJing LIANZhengyan ZHOU
关键词:TADPOLETAXONOMY
中华蟾蜍发声结构的研究
本文以中华蟾蜍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解剖技术和HE染色切片的方法,对中华大蟾蜍喉部发声器官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实验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的喉部软骨由三块软骨组成,即一对杓状软骨,一块环状软骨。喉室内部的声带结构也比较复杂,可...
张雷李丕鹏陆宇燕
关键词:喉软骨喉室声带
文献传递
环境污染物对脊椎动物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2年
甲状腺激素在脊椎动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有很多污染物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的作用.甲状腺对环境污染物具有极敏感的反应,污染物不仅会引起滤泡及滤泡细胞大小、滤泡细胞数量和滤泡腔中胶质含量的改变,影响到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转运以及代谢中多种酶的表达和活性变化,还参与和甲状腺激素的竞争性结合,进而影响到机体中由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各项生理功能,甚至会导致机体趋于死亡.由于两栖类幼体——蝌蚪的变态发育阶段直接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控,现已被确认为筛选和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首选生物检测指示动物.
杨皓月李丕鹏陆宇燕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环境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蝌蚪
氮肥污染的危害被引量:18
2014年
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氮肥的使用量最大,过度使用现象普遍严重,从而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土壤退化、温室效应加剧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综述了我国化肥的使用和氮肥对土壤、大气、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概述了氮肥污染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氮肥对花背蟾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幼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揭示氮肥引起的水体污染是引起两栖动物种群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陆宇燕李丕鹏
关键词:化肥氮肥污染两栖动物
黑龙江林蛙繁殖期两性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1
2011年
报道了繁殖期黑龙江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两性差别。研究发现:黑龙江林蛙雌雄个体在皮肤特定部位的表皮厚度和皮肤总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雌蛙各部位真皮致密层都比雄蛙相应部位的致密层厚,且有显著差别。雌雄性蛙色斑不仅存在两性差异,而且构成色斑的色素细胞数量雄蛙明显多于雌蛙;皮肤腺在组成类型和分布上雌雄也有差别,最明显的是雄蛙躯干的背、腹部存在有大量的特殊黏液腺,讨论了这种特殊的黏液腺在生殖行为中可能产生一些化学交流信号和辅助抱对作用。
吴文英李丕鹏陆宇燕周正彦王勇
关键词:黑龙江林蛙显微结构皮肤
化肥磷酸二铵对花背蟾蜍蝌蚪发育的影响
2016年
目的为了探究化肥磷酸二铵对两栖类幼体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为研究对象,用化肥磷酸二铵(DAP)进行染毒培育,并依据Gosner(1960)分期标准,将蝌蚪分为G0实验组和G20实验组,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45g/L、0.135g/L、0.225g/L的DAP水溶液中,直至蝌蚪完成变态发育,并对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以及发育时程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化肥DAP浓度的升高,孵化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与各侵染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侵染组蝌蚪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G20侵染组明显高于G0侵染组;蝌蚪畸形可分为四大类,侵染组蝌蚪畸形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畸形率随着DA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完成变态发育所用时程,侵染组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化肥磷酸二铵对蝌蚪发育具有显著影响及损伤。
高凤娟李丕鹏陆宇燕
关键词:化肥磷酸二铵花背蟾蜍蝌蚪
花背蟾蜍与环境监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并对其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研究进行总结。方法对花背蟾蜍的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收集,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花背蟾蜍及其蝌蚪在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精子结构和活性、蝌蚪生长发育和肾脏结构等方面均表现出对环境污染物的极敏感性。结论花背蟾蜍可作为我国北方环境检测的首选两栖类物种。
高凤娟李丕鹏陆宇燕
关键词:花背蟾蜍生殖行为环境监测
花背蟾蜍蝌蚪发育与甲状腺形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究花背蟾蜍蝌蚪变态发育期间主要生物学量度与甲状腺形态的关系,本研究测量了蝌蚪主要发育期的各项生物学量度(体长、尾长、眼间距、尾肌高、尾肌宽以及后肢长等),并利用组织学方法测量了花背蟾蜍蝌蚪甲状腺面积,不同大小滤泡面积及其滤泡上皮细胞高度,选择蝌蚪发育3个关键期G36、G42和G46,将6个蝌蚪生物学量度和甲状腺面积、滤泡面积和滤泡上皮细胞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体长、眼间距、尾肌高和尾肌宽在G38达到最大值,尾长在G42达到最大值;后肢长在G38~G40增长最快;尾长和尾肌高在G42开始快速衰减,尾肌厚在G44才快速衰减。甲状腺、大滤泡和中滤泡面积在G42达到最大值,而后呈下降趋势;小滤泡面积在G40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在G44再次上扬。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方面,仅小滤泡上皮细胞高在G36与眼间距、在G42与尾肌宽为相关性显著,其他均为相关性极显著。在甲状腺及滤泡面积方面,仅甲状腺面积,在G36时与体长、后肢长、尾长和尾肌高间相关性不显著;与G42尾长、G46后肢长间相关性显著,其他均为相关性极显著。
高凤娟陆宇燕戴美玲李丕鹏
关键词:花背蟾蜍蝌蚪甲状腺
史氏蟾蜍的骨骼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了解史氏蟾蜍骨骼系统的形态特点及史氏蟾蜍种组与一般蟾蜍种组的差别,本研究运用硬骨一软骨双染色技术封史氏蟾蜍的骨骼系统做了较全面地观察研究,包括头骨、脊柱和前後肢带骨;并对各块形状、位置以及与邻近骨块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从整体看,头宽大于头长。各部分骨骼特征:肩带弧胸型,无肩胸骨,正胸骨为一片扁宽软骨,无分叉,也无缺刻;椎体前凹型;鼻间软骨小;犁骨小且无犁骨齿;舌器细长无前突;无鼓膜,无耳柱骨,
刘颖陆宇燕李丕鹏徐齐艳
关键词:蟾蜍骨科染色方法形态分析
长波紫外线辐射对脊椎动物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臭氧层空洞的加剧使紫外辐射不断加强,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广为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都集中在中波紫外线(UVB)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两栖动物衰减关系的研究,有关长波紫外线(UVA)对生物体损伤作用的研究却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UVA对脊椎动物损伤的研究概况,从细胞结构、酶活性、遗传物质、膜结构以及免疫系统等方面阐述了UVA的损伤机理,并对低剂量辐射诱导兴奋效应对紫外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简要概述。最后分析和总结了关于UVA损伤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两栖动物作为实验用动物模型在研究紫外线损伤中的作用。
聂颖李丕鹏陆宇燕徐齐艳
关键词:长波紫外线脊椎动物两栖动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