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123008-1)

作品数:18 被引量:269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杨瑞杨丽涛黄杏宋修鹏张保青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甘蔗
  • 8篇胁迫
  • 6篇基因
  • 5篇低温胁迫
  • 4篇克隆
  • 3篇幼苗
  • 3篇抗寒
  • 3篇抗寒性
  • 3篇甘蔗幼苗
  • 2篇宿根
  • 2篇宿根矮化病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激素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耐寒
  • 2篇耐寒性
  • 2篇抗旱
  • 2篇抗旱性
  • 2篇基因型

机构

  • 17篇广西大学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广西作物遗传...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宁糖业股份...

作者

  • 18篇李杨瑞
  • 17篇杨丽涛
  • 4篇宋修鹏
  • 4篇黄杏
  • 3篇莫凤连
  • 3篇张保青
  • 3篇杨建波
  • 3篇陈保善
  • 3篇陈明辉
  • 2篇唐仕云
  • 2篇杨翠凤
  • 1篇孙富
  • 1篇朱惠
  • 1篇李楠
  • 1篇欧宗喜
  • 1篇谢晓娜
  • 1篇刘光玲
  • 1篇金伟
  • 1篇王盛
  • 1篇周丹

传媒

  • 6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蔗黑穗病菌胁迫对甘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接种黑穗病菌后甘蔗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揭示甘蔗对黑穗病的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GT28和ROC22为材料,设接种黑穗病菌处理,以接种无菌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抗性甘蔗品种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受黑穗病菌侵染后,甘蔗幼苗叶片内源激素IAA和GA含量降低,ABA、SA和JA含量提高,IAA/ABA值下降且低于对照。与感病品种ROC22相比,抗病品种GT28有较低的IAA、ABA含量和较高的GA、SA含量,IAA/ABA值变化幅度较小,而抗感品种间内源J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受黑穗病菌侵染后,甘蔗幼苗叶片IAA、GA、ABA、SA含量及IAA/ABA值变化与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性密切相关,可作为甘蔗对黑穗病抗性的生理指标。
莫凤连杨丽涛潘如科宋修鹏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菌
不同甘蔗基因型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以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8年育种材料中4个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系(08-56、08-441、08-572和08-1497)和2个广西主栽品种(ROC22和ROC16)为研究对象,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抗寒形态特征、抗逆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各供试品种(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处理使甘蔗的株高、假茎粗均降低,使甘蔗叶片不同程度的萎蔫,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此外,低温胁迫处理使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活性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s)活性变化因品种不同而异。(2)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甘蔗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而初始荧光(Fo)显著上升。采用极点排序法对各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新台糖22(ROC22)综合得分最低,在鉴定的新品系中08-56得分最高,抗寒性最好,其它品系的抗寒性强于新台糖22号,但不及新台糖16号。
唐仕云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抗寒性
甘蔗光合系统Ⅰ psaD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RACE-PCR方法,以甘蔗心叶为材料克隆了甘蔗PS Ⅰ反应中心亚基Ⅱ基因全长,命名为SopsaD,GenBank登录号JX866950.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904 bp,编码200个氨基酸多肽,预测其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1.85 ku和10.5,其中N端的1~44 aa是叶绿体转运肽序列,62~199 aa是保守的Pfam:PasD结构域.SopsaD与玉米(EU953246)、水稻(AY224449)、大麦(M98254)和短柄草(XM003564060) psaD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85%、84%和8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88%、87%和85%.荧光定量PCR表明甘蔗在叶、花序、芽、茎和根中都能检测到SopsaD基因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序中,而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甘蔗在工艺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SopsaD基因整体上表现为功能叶中基因表达量高,而老叶中基因表达量低,证实该基因参与光合作用反应.
牛俊奇王爱勤朱惠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PSAD克隆基因表达
甘蔗幼苗根系形态结构及保护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1
2014年
为探明低温对甘蔗根系的影响,本研究采取水培试验的方法,选用不抗寒品种ROC22和抗寒品种GT28的完整根系为供试材料,测定常温(25℃)与低温(4℃)条件下甘蔗幼苗根系的根长、根体积、根细胞排列、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GT28根长、根体积均大于ROC22,但都显著低于常温生长;低温胁迫3d后,根系细胞膨大变形,细胞结构散乱,以ROC22更为明显;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ROC22的降幅更大;在低温持续胁迫下,根系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和S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常温生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抗寒品种GT28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均高于不抗寒品种ROC22。结论:在低温胁迫下根系生长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差异是不同品种抗寒能力的生理基础。
孙波刘光玲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低温胁迫
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幼苗抗寒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被引量:56
2013年
为探讨外施ABA(脱落酸)对甘蔗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强的甘蔗品种桂糖28号和抗寒性弱的甘蔗品种园林6号为材料,喷施100μmol/L ABA于甘蔗幼苗叶片,12 h后进行低温胁迫,然后于不同时间采叶样,研究甘蔗幼苗在低温胁迫和ABA处理下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甘蔗幼苗细胞膜受破坏,GA3(赤霉素)含量下降;丙二醛、脯氨酸、AB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ABA/GA3、ABA/IAA和ABA/ZR升高。外施ABA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降低MDA、GA3含量,提高脯氨酸、ABA含量及ABA/GA3,从而提高甘蔗幼苗的抗寒性。低温胁迫下,植株体内低MDA、GA3含量,高脯氨酸、ABA含量及高ABA/GA3值是甘蔗高抗寒性的重要生理基础。
黄杏陈明辉杨丽涛张保青李杨瑞
关键词:低温胁迫甘蔗内源激素脯氨酸
甘蔗脱落酸胁迫成熟诱导蛋白基因(SoAS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克隆了甘蔗SoASR基因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为JX470187,长度为753 bp,包括一个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的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甘蔗SoASR与大蕉、玉米和高粱聚为一小组,同源性分别为79%、93%和88%。将SoASR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约32.0 kD的外源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该基因在抗寒性强的甘蔗品种桂糖28号(GT28)中表达量先升后降,在抗寒性弱的甘蔗品种园林6号(YL6)中则呈下降趋势;该基因的表达在两个甘蔗品种中均受ABA的诱导。这说明SoASR基因在甘蔗抗寒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黄杏杨丽涛张保青宋修鹏李杨瑞王盛
关键词:甘蔗克隆
不同甘蔗品种对干旱和复水的生态生理响应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6个甘蔗品种的生态生理效应,为甘蔗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温室人工控水的方法,调查并比较干旱胁迫及复水期间6个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不同甘蔗品种的耐旱性及复水后恢复能力。【结果】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各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各不相同,且均在复水后得到恢复。6个甘蔗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为:GT28>ROC22>GF98-296>GT21>B8>ROC16;旱后恢复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GT28>ROC22>B8>GF98-296>GT21>ROC16。【结论】绿叶数、细胞质膜透性以及可溶性糖、叶绿素、MDA含量可作为不同甘蔗品种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GT28、ROC22、GF98-296的抗旱性表现较好;新品种B8抗旱性表现一般,但是旱后丰产性能较好;ROC16抗旱能力及恢复能力最弱。
金伟杨丽涛英潘杨建波罗超有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生理响应抗旱性复水隶属函数法
宿根矮化病菌诱导甘蔗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SCoT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宿根矮化病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甘蔗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究甘蔗在该病胁迫下的抗病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健康植株为材料,利用含有宿根矮化病病原菌的蔗汁诱导其抗性,分别在接种后2、4、6、8和10d取样,构建宿根矮化病侵染处理与对照的RNA混合池,利用cDNA-SCoT法进行差异显示研究。结果表明,80条SCoT引物扩增出500多条带,长度在100~1800bp之间。从中筛选出30个差异明显的条带,测序后序列拼接,获得22条高质量的EST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对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防卫反应、信号转导、蛋白质类代谢等方面。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显示,油菜素内酯合成蛋白、NBS-LRR类抗性蛋白、茉莉酸诱导蛋白、α-微管蛋白、ABA胁迫成熟蛋白、富含脯氨酸蛋白、翻译起始因子eif-2b α亚族等可能参与了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互作的过程。
陈明辉张保青宋修鹏陈虎杨丽涛李杨瑞陈保善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差异基因
甘蔗的起源和进化被引量:11
2014年
文章通过总结近20年来有关甘蔗属分类、地理起源、栽培起源与传播、甘蔗进化以及甘蔗基因组进化等的研究结果,全面分析了甘蔗的起源和进化进程,分析结果支持Brandes于1958年提出的假说。建议今后应对割手密种、大茎野生种和热带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以便更全面了解甘蔗的起源和进化;同时应开展甘蔗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及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全面深入剖析甘蔗的遗传结构和驯化进程。
杨翠凤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假说
间作大豆对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为探讨间作大豆(Glycine max)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收集和开发固氮菌资源,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选用3个甘蔗栽培品种‘ROC22’、‘GT21’、‘B8’与大豆品种‘Guizao 2’进行间种栽培,采用巢式PCR特异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和固氮细菌nifH基因片段,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间作大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进行系统演化和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间作大豆改变了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原来的群落组成结构,尤其对固氮菌群落组成的改变更大,但对群落物种的优势度影响较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影响甘蔗根际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的多样性,其中对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不同甘蔗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间作大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多样性,‘ROC22’和‘GT21’间作处理甘蔗根际土壤固氮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ROC22’与大豆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最为丰富。在大豆生长盛期,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为丰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也最大,随后下降。总体来看,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地影响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和群落多样性,有助于对甘蔗合理间作栽培模式的认识和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
彭东海杨建波李健邢永秀覃刘东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间作固氮细菌大豆甘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