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70007)

作品数:2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山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墓志
  • 4篇汉字
  • 4篇碑刻
  • 3篇典故
  • 3篇释文
  • 3篇例释
  • 3篇考释
  • 3篇汉字史
  • 3篇碑志
  • 3篇碑志文
  • 2篇语词
  • 2篇释文校补
  • 2篇宋代
  • 2篇俗字
  • 2篇校释
  • 2篇明代
  • 2篇汉语
  • 2篇辞书
  • 1篇典故词语
  • 1篇疑难字

机构

  • 2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2篇何山

传媒

  • 2篇安康学院学报
  • 2篇保定学院学报
  • 2篇重庆第二师范...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辞书研究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焦作大学学报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中国文字研究
  • 1篇阿坝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代碑刻纂录中的人名举误
2014年
人名乃碑志文的焦点信息,涉及碑志主或责任者的身份、职责等核心内容,有的还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现有石刻纂录成果中,出现了各种人名错误,其中以明代石刻最为典型,主要包括误判碑志制作人员、人名断取错误、误认形近字、误拆重组人名用字、张冠李戴、误判人事关系等八类问题。根据碑拓分类简析其人名讹误的原因并择要校正,可供还原文献、澄清史实及研究、使用和整理碑刻材料时参考借鉴。
何山
“央,且也”辨误被引量:1
2015年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何山
关键词:辨误《经典释文》《诗经》
唐《王同皎墓志》用典例释
2018年
用典是古代墓志典型的语言特征。探求典故来源与破解用典之意,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键,也是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具体考释唐《王同皎墓志》中"祀骨""吹剑""衡""赤芾""凝阴""疑阳""刳肠抉目"以及"的莫"等8则典故语,准确抉发典故来源,正确分析典故成分,科学解读典故语,有利于深入研究该墓志,并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张敏何山
关键词:用典例释
碑刻注音材料浅论被引量:2
2015年
同碑铭韵语一样,唐宋碑刻随文和集中标注汉字读音两类注音材料都是汉语音韵研究的重要对象。注音方式有标调、直音、描述发音方法和反切四种,以反切法为主。少数注音直接采录前代辞书所收字音,绝大部分注音暗借已有字音并加以改良,既强调音理,又贴近时音,因此注音效果总体良好。本文分类爬梳、补正阙误,为学界整理出一份完整、科学、准确的碑刻注音资料,可藉此考求汉字古音,抉发特殊语音现象,揭示字音的复杂来源和层次,从而为汉语断代音系和语音史研究提供积极支撑和有效帮助。
何山
关键词:汉语语音史
冯聿、源模、张懋三种北魏墓志志文释录琐议
2013年
邙洛地区近年陆续出土北魏冯聿、源模、张懋三种新墓志材料,《中原文物》2012年第5期予以集中刊布,包括图录和释文,为研究北魏相关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充分肯定。三通墓志均较完整而清晰,但异体俗字众多,给志文释录增加了难度。已有录文存在文字误读、缺释和断句等问题,导致志文无法读通,直接影响材料的应有价值和科学准确地利用。现对照志石拓本,结合校勘、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补正其缺误,以便学界有效使用。
何山
关键词:校勘
新刊隋唐碑志俗字考被引量:4
2015年
出土碑志材料真实、内容广泛、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关键;难点在于文字俗讹多变不易分辨,铭文残缺模糊不易识断,语言典雅深沉不易理解。考释新刊隋唐碑志俗字疑难字需要抉发俗变原因,梳理形变脉络,沟通字际关系,分析构形理据,融贯变异规律,运用有效辨识方法。
何山
关键词:俗字考释隋唐汉字史
《全宋文》补遗碑志文标点商校
2014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6期《〈全宋文〉所收碑志文补遗七篇》一文,从《石刻史料新编》辑出《全宋文》漏收之碑志文七篇,用现代通行简化字迻录,并标点和简析碑志文所涉相关信息,为文史等研究提供了便利,值得充分肯定。但录文中有文字的错、衍、脱等问题,特别是断句标点存在多处失误,导致文献信息失真,极大影响材料的科学利用。本文对照拓片或碑志原文,按文意理解、文字释读、文句表达规律和古代文化礼制四方面分类校正并简析其中的标点错误,以供学界使用时参考。最后总结正确标点碑志文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科学著录碑刻文献提供借鉴。
何山
关键词:碑志文标点
《说文偏旁字源》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释梦英《说文偏旁字源》因正林罕《字原偏旁小说》错简而作,北宋初年成书,咸平二年刊刻于石。传世本今存但少见,石刻本成为该书最直接的实物证据。书中以篆文书《说文》540部首,每字下加楷书注释,或为篆文偏旁楷定字,或为楷书注音字,后附梦英自序及郭忠恕答书。该书是一部重要的《说文》部首字样书,为建立汉字偏旁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汉字部件及字原发展、研究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书中蕴含着较丰富的语音、文字等信息,值得深入探讨。不论传世本还是石刻本,后代学者对其体例认识不清,内容得失褒贬不一,有必要结合具体文献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客观评判,以发挥其应有的辞书史和辞书学价值。
何山
关键词:字书体例辞书史
新刊碑志俗字考释八题被引量:1
2015年
俗字纷出是古代碑刻文献的显著特征,也是碑刻整理史上的大问题。即使改进碑拓处理技术,拓展研究领域,也未能改变现况。石本转作碑刻文本时必定要面对疑难字等文字问题,文字释读始终是碑刻文献整理中的核心环节,应当结合字形俗变规律,合理把握形变特征,科学分析形体来源,仔细推敲文意表达,适时参考字书载录,从而作出准确识断。尤其是一些希见、新出字形,通常处于字群系统边缘,更要着力审辨。文章以文博期刊新近刊布的几种隋唐碑志拓本为依据,选择考释其中的疑难俗字,釐析思路,探求字源,究明理据,理顺文意,还原文献,延伸拓展,旁及他字,订正误释,一则为新碑志材料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碑刻俗字释读考辨、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参考。
何山
关键词:俗字考释
唐《杨弘嗣墓志》典故语考释八则
2017年
用典是古代碑志文的常见现象。典故语言简义丰、典雅庄重,于词汇史、汉语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探求典故来源、破解用典之意,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键,也是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论文对唐《杨弘嗣墓志》中的"月树之明""家禽之对"等典故语试作解析,旨在为解读该志文提供帮助,也为碑志典故语、汉语词汇等研究提供参考。
狄梦珊何山
关键词:例释汉语词汇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