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013)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孙治雷尹希杰周怀阳杨群慧陈坚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硫酸盐
  • 2篇硫酸盐还原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证据
  • 1篇有机硫
  • 1篇铁矿
  • 1篇同位素
  • 1篇黄铁矿
  • 1篇甲烷
  • 1篇河口沉积物
  • 1篇SMT
  • 1篇沉积物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尹希杰
  • 2篇孙治雷
  • 1篇郭莹莹
  • 1篇杨群慧
  • 1篇陈坚
  • 1篇周怀阳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和不同形态硫的分布被引量:11
2010年
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3个站位(QA-11,QA-9和QA-14)的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还原硫(酸可挥发性硫,黄铁矿和有机硫)、总有机碳(TOC)和孔隙水中SO42-,甲烷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且利用稳态扩散模型计算其中2个站位(QA-9和QA-14)硫酸盐还原通量[1.74和1.14 mmol/(m2.d)]和甲烷厌氧氧化通量[0.34和0.29 mmol/(m2.d)]。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潮间带沉积物受到SO42-供给的限制,因此位于潮间带的QA-11站位硫酸盐还原带较浅(约16 cm);在潮下带的QA-9和QA-14站位,随离海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硫酸盐还原通量呈现减小的趋势,并且硫酸还原逐渐受到可利用活性有机质的限制;甲烷厌氧氧化对硫酸盐还原的贡献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由19.2%增加至25.5%。三个站位沉积物中按不同形态还原硫含量由大到小列出,它们是有机硫(OS)、黄铁矿(DS)、酸可挥发性硫(AVS)。沉积物中AVS的空间分布与硫酸盐还原通量有正相关性。QA-11和QA-14站位的黄铁矿与AVS硫的含量比值大于3,分别为7.9和3.6,表明两个站位的黄铁矿形成可能受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控制;QA-9站位黄铁矿与AVS硫的含量比值为2.2,暗示AVS向黄铁矿转化受到可利用活性铁的限制。
尹希杰周怀阳杨群慧孙治雷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黄铁矿有机硫甲烷
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与甲烷厌氧氧化: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沉积物柱孔隙水中甲烷,SO42-,Cl-,δc(34S-SO42-)、δc(13C-CH4)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了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过程在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站位(J-A和J-E)间隙水中SO42-浓度随深度增加快速减小,分别在55和130 cm深度附近消耗殆尽,而惰性的Cl-浓度随深度没有减小的趋势;孔隙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随着深度增加明显偏重。这些结果表明两个站位沉积物上部(55和130 cm)存在明显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孔隙水中甲烷浓度在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ulfate-methane transition,简称SMT)随着深度减小急剧增大,与此同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也相应偏重,表明两个站位沉积物下部产生的大量甲烷在SMT附近被AOM消耗。沉积物中SMT分布深度与上覆水盐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反映了研究区上覆水盐度变化所导致的硫酸盐浓度改变是控制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SMT深度的关键因素。
尹希杰陈坚郭莹莹孙治雷邵长伟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