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80006)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方明生安桂清高振宇孙可平李筱雨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儿童
  • 9篇教育
  • 8篇儿童学
  • 4篇课程
  • 4篇教师
  • 4篇教师教育
  • 3篇教育课
  • 3篇教育课程
  • 3篇教师教育课程
  • 2篇维果茨基
  • 1篇心理
  • 1篇眼中
  • 1篇有效性
  • 1篇援助
  • 1篇赞颂
  • 1篇真知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史
  • 1篇社会史研究
  • 1篇社会心理

机构

  • 12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杉达学院

作者

  • 10篇方明生
  • 3篇安桂清
  • 2篇孙可平
  • 2篇高振宇
  • 1篇冯兰
  • 1篇冯鲁红
  • 1篇周加仙
  • 1篇陆石彦
  • 1篇李筱雨
  • 1篇童璐

传媒

  • 10篇全球教育展望
  • 2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外国中小学教...
  • 2篇教育生物学杂...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中国儿童学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5年
民国时期儿童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当时整个社会对童年的发现,儿童被视为建设新中国的轴心力量,以及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等有密切关系。许多代表性的组织和知识分子,都曾参与到这场运动之中,并诞生了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碎片化"的事实,理论创造的缺乏及实践指导的不足,这场运动并未能造成辐射全国且持久的影响力。因此当代中国若要复兴儿童学研究运动,就必须吸取民国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国国情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之路。
高振宇
关键词:儿童学实验教育学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援助的发展历程被引量:3
2013年
成立于1946年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作为战后处理世界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儿童问题上发挥着核心作用。本文以UNICEF编撰的《世界儿童白皮书1980-2011》为基本资料,阐述了UNICEF教育援助(1960-2010)的发展历程与实例。
陆石彦方明生
关键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尤克斯奎尔“环世界”论生物学及其儿童学建构的意义
2017年
通过城市环境中的生物事例描述尤克斯奎尔的"环世界"(德文:Umwelt)论生物学。通过与生物的比较,理解作为生物主体的人的"环世界",进而理解由这一概念构筑的生物学。由于人类生命之初的生物性,"环世界"论的方法有助于理解儿童的真实状态,对儿童学建构有重要意义。
方明生
脑科学视野下理科教育中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辩议被引量:3
2013年
以脑科学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是,将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探索学习和教学的理论证据,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加客观性的解释和说明。脑科学的一些研究证据为一些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为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导向性预测。本文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科学探究教学的一些基本教学策略,以期获得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更深入的探索。
孙可平冯兰
关键词:科学探究学习
儿童学专业教育模式探究:教育研究育儿援助一体化的“儿童研究中心”之建设——访日本东大阪大学副校长、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吉冈真知子教授被引量:3
2012年
东大阪大学是日本最早开设儿童学专业的大学。该大学以"儿童研究中心"的基本设施为平台,探究了教育研究育儿援助三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为儿童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观察实习的学习机会;而且以育儿援助的方式介入社会,在为社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提供了学生相关实践的机会;并在这些活动中展开研究,深化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理论。
方明生
关键词:儿童学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儿童学课程设置的构想被引量:7
2012年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设置儿童学课程是重塑教师专业素养、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教师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其设置需要超越学科体系的组织线索,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超越心理主义的课程内容,彰显课程建构的社会文化视角;超越对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依循,关照儿童个体差异。儿童学课程要设置如下课程模块:儿童身心发展、儿童发展与社会、儿童研究方法、儿童研习实践。
安桂清冯鲁红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课程模块
寻找失落的梦:建立儿童学体系的早期构想与实践被引量:3
2012年
将对儿童各个方面的研究统一在儿童学系的旗帜之下,既是儿童研究发展的时代必然,也能有效提升儿童整体的福利,并促进相关学科的完善。儿童学以儿童为唯一的研究对象,以实验法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各国。但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内部矛盾、方法论建设上的欠缺以及对科学的过度迷信,儿童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后世学者若欲重建儿童学,吸取这些早期的经验与教训必有裨益。
高振宇
关键词:儿童学儿童福利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眼中“虎妈”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儿童的自然成长具有普遍一致的规律,而我们在寻求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文化教育的影响。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探讨儿童在父母教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心理调整和学业努力的特征,以期建立适当的文化环境来促进青少年的发展。研究中,我们调查了中美两国儿童对其父母权威和父母教养实践的感知,并分析了儿童解释父母采取如此的实践的原因。基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心理与生活体验相互作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探索儿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自主与调节。
孙可平
脑、认知与文化学习被引量:2
2012年
在人脑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人脑是所有行为与思想的发源地,是文化产生的源泉;而文化储存在人脑中,文化经验活动会改变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每一种持续性的活动,无论是文化观念与活动,如文化学习、思维想象,还是生理活动、感觉活动等都改变着人类的心智与脑,使人脑成为文化脑。人的文化具有复杂性与累积性的特征,通过人类独特的合作、模仿、教学等独特的文化能力而代代传承。脑、认知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周加仙
关键词:文化学习棘轮效应教育神经科学
百年回望:布鲁纳对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评价——《赞颂分歧: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解读被引量:12
2014年
布鲁纳在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百年诞辰之际发表的论文"赞颂分歧: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对两位发展理论的巨匠作了比较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反映了布鲁纳本人在教育学与发展理论研究上的转型。教学论关注以故事论为主的布鲁纳后期研究意味着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开拓。
方明生李筱雨
关键词:皮亚杰理论维果茨基理论范式转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