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08077)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汉新陈丽娟李春溟李建勇陆化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原位杂交技术
  • 1篇原位杂交技术...
  • 1篇杂交技术
  • 1篇硼替佐米
  • 1篇轻链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畸变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机构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作者

  • 2篇陆化
  • 2篇李建勇
  • 2篇李春溟
  • 2篇陈丽娟
  • 2篇吴汉新
  • 1篇许家仁
  • 1篇仇海荣
  • 1篇许景艳
  • 1篇钱思轩
  • 1篇杨瑞芳
  • 1篇邵小雁
  • 1篇周敏
  • 1篇徐勇
  • 1篇马玉娟
  • 1篇仇红霞
  • 1篇徐卫
  • 1篇欧阳建

传媒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40例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6例初治、11例复发难治性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VDT方案)化疗,7例初治、4例复发难治性患者采用VD方案化疗,2例初治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美法仑与沙利度胺(VPT方案)化疗,28天或35天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2-8疗程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总有效率为72.5%,其中16例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及尿潴留等,经对症治疗和减低剂量后均缓解。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确切,患者对其不良反应一般可以耐受。
李春溟陆化吴汉新仇红霞钱思轩徐卫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
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号染色体异常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染色体1q21异常扩增和1p12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1q21扩增和1p12缺失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q21扩增阳性率为54.2%(48例中26例),伴有1q21扩增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有1q21扩增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an(D-S)分期、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分析出现3个扩增信号和4个及以上扩增信号的两组患者,其D-S分期和病死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分型、年龄、分组和IS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12缺失阳性率29.2%(48例中14例),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分型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号染色体异常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是MM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1q21扩增信号≥4的患者预后较扩增信号为3者更差,说明随着1q21扩增信号的增加,患者预后有越来越差的趋势.
杨瑞芳李春溟仇海荣陆化吴汉新许家仁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畸变
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Dickkopf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目前,已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骨髓瘤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ickkopf1(DKK1)等,对疾病进展及预后非常重要。文中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IL-6、TNF-α、DK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9例MM患者与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DKK1的水平。将患者分为初发及进展期组和稳定期组2组进行分析。结果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IL-6分别为(45.30±42.11)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19.64±14.06)pg/ml(稳定期组)、(12.62±14.71)pg/ml(对照组),P<0.05。TNF-α分别为(8.72±5.46)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4.77±2.45)pg/ml(稳定期组)、(4.97±2.52)pg/ml(对照组),P<0.05。稳定期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稳定期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KK1分别为(12825.40±9136.55)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6847.11±4374.93)pg/ml(稳定期组)、(2973.66±877.84)pg/ml(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TNF-α、DKK1的水平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测定血清IL-6、TNF-α、DKK1水平对于MM病情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许景艳马玉娟欧阳建邵小雁周敏徐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多发性骨髓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