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326)

作品数:78 被引量:657H指数:13
相关作者:常小荣刘密张国山李成文刘未艾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针灸
  • 29篇学术思想
  • 17篇灵枢
  • 16篇针灸学
  • 16篇针灸学术
  • 14篇灸法
  • 13篇针灸学术思想
  • 9篇药饼
  • 9篇药饼灸
  • 9篇针灸理论
  • 9篇隔药饼灸
  • 9篇饼灸
  • 8篇胃肠
  • 8篇胃肠病
  • 8篇黄帝
  • 8篇黄帝内经
  • 8篇功能性胃肠病
  • 8篇肠病
  • 7篇素问
  • 7篇艾灸

机构

  • 79篇湖南中医药大...
  • 21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省教育厅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75篇常小荣
  • 49篇刘密
  • 19篇张国山
  • 15篇刘未艾
  • 15篇李成文
  • 13篇赵钊
  • 12篇章海凤
  • 11篇李金香
  • 11篇黄洁
  • 10篇陈选
  • 10篇何亚敏
  • 9篇雷毅军
  • 9篇葛君芸
  • 8篇张佳丽
  • 8篇刘昭
  • 8篇谢慎
  • 8篇刘雨儿
  • 8篇胡薇
  • 7篇娄必丹
  • 6篇李铁浪

传媒

  • 12篇中医药学报
  • 1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0篇国医论坛
  • 7篇辽宁中医杂志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中国中医急症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针刺研究
  • 3篇实用中医内科...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福建中医药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3篇2015
  • 25篇2014
  • 32篇2013
  • 5篇2012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经特定穴针刺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情感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探讨经穴效应差异性。方法 70例FD患者随机分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组(A组)35例和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组(B组)35例。A组针刺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B组针刺条口、阴市、伏兔、犊鼻,并均沿穴位所在经络近心端约2 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各组针刺点及其旁开的辅助针刺点均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均每日1次,9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心理、躯体、物质和社会各项目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对FD患者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均具有改善作用,但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在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证实了经穴特异性效应的存在。
刘兆平谢辉常小荣
关键词:针刺胃经特定穴情感障碍
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血清CRH、ACTH、CORT及胃排空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血清CRH、ACTH、CORT及胃排空率的影响,从HPA轴途径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多潘立酮组(C组)、隔药饼灸组(D组)和逍遥散组(E组)。除空白组外,余下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模,连续3周。造模成功后,按组分别施加被试因素,连续2周。治疗结束后,通过灌服营养性半固体糊的方法检测大鼠的胃排空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RH等的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均升高,胃排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隔药饼灸组及逍遥散组大鼠的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均降低,胃排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HPA轴功能亢进,胃动力下降;隔药饼灸和多潘立酮、逍遥散一样,能调控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HPA轴功能,增强胃动力;HPA轴途径可能是隔药饼灸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周魁明王凌燕肖靓宜刘未艾吴清明付磊
关键词:隔药饼灸功能性消化不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胃排空率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篇学术思想探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王德军艾坤刘密张泓李铁浪常小荣
关键词:黄帝内经学术思想
《灵枢·五邪第二十》针灸学术思想探源被引量:3
2015年
《灵枢·五邪》主要论述了邪气侵入五脏所引起的常见病症和刺治方法。文中提出了邪在肺以痛为腧,取阿是穴;邪在肝刺络放血,疏通经络;邪在脾双向调节,取之于合;邪在肾取之跷脉,效验多状;邪在心刺血络法,治疗广泛的针刺方法。对今天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胡薇刘雨儿谢慎葛君芸常小荣
关键词:灵枢学术思想针灸理论
《黄帝内经》与针灸理论被引量:5
2014年
《黄帝内经》是我国秦汉以前医疗水平的代表性著作,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为后世针灸学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五行道地,异法方宜"、"取类比象,遂生经络"、"以痛为输,渐以定穴"、"补虚泻实,凝神侯气"四个方面来探讨《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以溯古求源。
张国山刘密章海凤雷毅军李铁浪常小荣
关键词:黄帝内经灵枢素问针灸
灸药结合治疗虚性小儿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艾条温和灸结合中药疗法治疗虚性小儿哮喘非急性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儿按病情分层抽样的实验设计原则分为艾灸组(艾条温和灸组)、灸药结合组和中药组各30例。艾灸组采用单纯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 min,每日1次;中药组以口服平喘方为主,每日1剂,分2~3次温服;灸药结合组的艾灸方法及穴位同艾灸组,中药处方及服用方法与中药组相同。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各1次,轻度病例记录症状体征的临床控制所用时间。结果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哮鸣音症状体征的临床疗效,灸药结合组均明显高于另两组;轻度病例,咳嗽,喘息,哮鸣音音症状体征的临床控制所用时间3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单纯艾条温和灸及口服中药治疗虚性小儿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均有较好的疗效,而灸药结合则临床效果更突出;对轻度病例,则可以采用单纯艾条温和灸治疗。
彭娜李金香刘密章薇娄必丹黄洁常小荣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古代文献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高脂血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这个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高脂血症可以归属于中医"痰浊"、"血瘀"、"膏脂"等范畴,本文试从古代文献中通过针灸对肥人、血瘀、痰浊的治疗,用以防治高脂血症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后人运用针灸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提供文献依据。
卢享君潘思安李成文赵钊常小荣
关键词:针灸血瘀
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近况被引量:4
2012年
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的相关症状,罗马Ⅲ标准Ⅲ将FGIDs分为包括成年人和儿童在内的8大类45种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并具有多种症状重叠、多变或相互转换以及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等特点,西药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灸法治疗FGIDs具有适应证广、早期起效迅速、远期疗效稳定、多途径调节、
何亚敏刘未艾刘密吕瑶常小荣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灸法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针灸学术思想刍议被引量:5
2013年
《邪气脏腑病形》篇为《黄帝内经·灵枢》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邪气伤人,经脉相传"、"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刺之有道,必中气穴"四点出发,就其针灸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邪气脏腑病形》篇对针灸学理论的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陈述了邪气致病及循经传变过程,针刺与脉象之间的关系,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的针刺治疗原则及针刺补泻相关理论,这些都为后世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国山刘密章海凤雷毅军李铁浪常小荣
关键词:黄帝内经灵枢针灸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学术思想探源被引量:3
2013年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论述了刺五节的适应证和针刺方法、刺五邪手法、解结法的适应证及操作、推引法的应用,并重申真气、正气、邪气概念。本文从刺有五节、随证而异,病有五邪、刺有五章,人参天地、故可为解,推引三法、寒热辨之,真正邪气、明辨性质5个方面论述了该篇的主要学术思想。
刘雨儿葛君芸谢慎胡薇常小荣
关键词:学术思想针灸理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