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80026)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武毅英王志军杨珍洪文建王芳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就业
  • 5篇高校
  • 4篇大学生
  • 3篇学生就业
  • 3篇毕业生
  • 2篇大学生就业
  • 2篇院校
  • 2篇社会
  • 2篇教育
  • 2篇就业质量
  • 2篇高校专业
  • 2篇高校毕业
  • 2篇高校毕业生
  • 1篇大学毕业
  • 1篇大学毕业生
  • 1篇大学联盟
  • 1篇性别
  • 1篇直属
  • 1篇直属高校
  • 1篇社会分层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2篇宁波大红鹰学...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作者

  • 4篇武毅英
  • 3篇王志军
  • 1篇杨珍
  • 1篇任艳青
  • 1篇廖莉萍
  • 1篇吕建强
  • 1篇洪文建
  • 1篇陈晓龙
  • 1篇王芳

传媒

  • 2篇江苏高教
  • 2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中国大学生就...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重庆高教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探析--基于就业情况、求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使用方差分析、卡方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某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升学比例、人力资本较高,但求职过程与非经济困难学生相比,并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访谈发现"双困"学生主要来自中西部偏远地区。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经济困难学生应树立求职信心;学校帮扶应有针对性,做到分类指导,"精准帮扶"。
任艳青吕建强范承铭
关键词:经济困难大学生社会资本
就业前景视阈下高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基于34所“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被引量:11
2014年
以全国34所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4所院校设置的"红黄绿牌"的专业总数、设置"红黄绿牌"专业的院校数量和"红黄绿牌"专业数量占各院校专业总数的比例三个维度,分析34所院校的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此类院校的专业设置结构布局总体不够合理,存在专业设置错位、发展意识淡薄、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重学术,轻应用"等问题。据此,此类院校今后在专业设置方面应注重差异性,强调地方性,突出应用性。
王志军
关键词:学生就业
改造工作论视域下的大学生“低层次就业”
2014年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不少大学生靠"挤占"低学历者的工作岗位而获就业。此现象与多数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情况相似,因此被称为"低层次就业"或"教育过度"现象。对此,马丁·特罗的"改造工作论"却有另一番解读:大众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术精英,由于其拥有更丰富的应用与职业技能,因此一旦从事低层次工作,便能较好地发挥创造性来改造和改善"低层次"工作状况;"教育过度"有时是个体为提升自身素质而对教育产生的需求,这种需求产生的教育过度具有不可控和不确定性,未必都是政策失误所致。显然,"改造工作论"的观点更全面、客观与积极,它以独特的视角将"低层次就业"与个体发挥创造性联系起来,这或许能为化解大学生的就业困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武毅英陈晓龙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质量视域下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其审视——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34所院校的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的34所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所设置的有关2012届全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分别排前50位本科专业的统计分析,从就业质量的视角探讨了其专业设置的现状。结果表明:此类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结构布局总体不够合理、所设置的专业就业质量不高、专业的应用性不够突出等问题。据此,此类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可采取如下对策:发挥后发优势,增设一批就业质量高的新专业;抢抓政策机遇,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结构;结合地方特色,培育一些应用性突出的特色专业。
王志军
关键词: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异分析——基于社会性别的视野被引量:22
2013年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某省若干所不同类型院校的样本为例,重点考察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的两性就业差异状况。研究表明:同类型院校中的两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女生获得的面试机会、薪酬水平、发展机会和就业质量等均不如男生,显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导致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一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导致女生就业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对女生择业产生一定困扰;三是社会化过程对女生社会性别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将先进的性别敏感发展理念引入高校,借以促进两性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武毅英杨珍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就业状况社会性别大学生
高等教育过度视角下的毕业生供求状况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高校规模的扩张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无法规避的现实:总量上的供求失衡,专业、层次和地区的结构性失衡均是高校毕业生供求的现状。基于高等教育过度的视角对这些失衡现象进行原因探析,指出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个人3方的共同努力方能得到缓解。
王芳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供求失衡高等教育过度
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被引量:18
2015年
对高水平大学而言,考察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能仅限于就业率的高低,还必须将就业质量纳入评价体系,以符合国家、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心理预期。据此,建构科学合理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以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内涵、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总体上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仍存在评价标准不同、评价主体单一、数据来源各异、统计口径不一、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就业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要明确就业质量评价数据的具体来源,三是要完善以第三方为评价主体的就业质量评价机制,四是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口径的一致。
武毅英王志军
关键词:教育部直属高校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
2012年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不是因为总量上的提供过多,而是由于结构性失衡导致的。其中专业结构性失业是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专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促进专业设置的优化和调整成为迫切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视角下分析,探讨普通高校专业结构设置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并为实现专业结构的优化设置和合理调整提供建议和对策。
廖莉萍
关键词:就业
现行劳动力市场结构下的大学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被引量:8
2013年
文章以大学生的就业流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观点,从城乡、区域和行业三个维度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在现行劳动力市场结构下的就业流动和社会分层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不同视角剖析大学生就业难与收入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革对策与建议。
武毅英洪文建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动社会分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