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DFA31140)

作品数:27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朱平庄建陈寄梅郭惠明郑少忆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缺血
  • 13篇灌注
  • 12篇再灌注
  • 12篇脊髓
  • 12篇灌注损伤
  • 11篇再灌注损伤
  • 11篇缺血再灌注
  • 9篇缺血再灌注损...
  • 8篇细胞
  • 8篇脊髓缺血
  • 7篇脊髓缺血再灌...
  • 6篇脊髓损伤
  • 5篇心脏
  • 5篇手术
  • 5篇脊髓缺血再灌...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术后
  • 4篇外科
  • 3篇腺苷

机构

  • 16篇广东省人民医...
  • 9篇广东省心血管...
  • 8篇汕头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26篇朱平
  • 23篇庄建
  • 20篇陈寄梅
  • 17篇郭惠明
  • 15篇郑少忆
  • 12篇范瑞新
  • 11篇周正芳
  • 7篇吴若彬
  • 6篇黄晶晶
  • 6篇范小平
  • 6篇卢聪
  • 5篇肖学钧
  • 5篇麦明杰
  • 5篇刘怀普
  • 5篇李小辉
  • 4篇王世强
  • 3篇张晓慎
  • 3篇黄劲松
  • 3篇陈星权
  • 2篇陈培锦

传媒

  • 7篇岭南心血管病...
  • 5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温18℃实验组(深低温组),低温28℃实验组(中低温组),常温手术对照组(常温组),常温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前3组采用手术夹闭大鼠左肾动脉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上端腹主动脉90 min致脊髓缺血,然后松开再灌注,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在阻断前20 min分别降至18、28℃,解除阻断后30 min内将体温升至37.0℃。常温组阻断前无需降温每只大鼠再灌注72 h、1周按照TARLOV法对下肢进行评分。每组分为24 h、72 h、1周3个不同时间点取L1-L5段脊髓,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采用普通病理HE染色、Nissl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脊髓组织,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法观察脊髓组织Bax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ARLOV神经评分结果显示,深低温组、中低温组下肢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温组(P<0.01),而中低温组评分又高于深低温组(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假手术组未发现明显病理学改变,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常温组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且中低温组轻于深低温组,深低温组组轻于常温组;TUNEL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几乎未发现凋亡细胞,常温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较深低温组及中低温组明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各时间点Bax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常温组,但中低温组降低比深低温组明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常温组,且中低温组较深低温组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温保护下肢神经功能及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
李小辉富旗周正芳郭惠明黄成峰张晓慎陈寄梅庄建谭茵朱平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
西罗莫司促进TGF-β分泌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体外共培养对CD4+CD25+Treg增殖情况及对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西罗莫司促进TGF-β分泌诱导Treg体外分化和增殖的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C57BL/6小鼠脾脏,分离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设空白对照组、西罗莫司组、环孢霉素A组,共培养96h。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反转录聚合酶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处理后的CD4+CD25+Treg的FoxP3+、TGF-βmRNA表达水平和分泌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GF-β信号通路重要的活化分子Smad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对CD4+CD25+FoxP3+Treg增殖的影响;使用TGF-β中和抗体进一步验证TGF-β在西罗莫司促进CD4+CD25+FoxP3+Treg分化增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罗莫司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增加近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环孢霉素A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则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环孢霉素A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25%vs.69.22%,P<0.01);西罗莫司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vs.69.22%,P>0.05)。西罗莫司组FoxP3+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vs.40.2%,P<0.05);而环孢霉素A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vs.40.2%,P<0.01)。结论西罗莫司在体外培养促进CD4+CD25+Treg的增殖与生长,而环孢霉素A体外抑制CD4+CD25+Treg的增值与生长。西罗莫司通过诱导TGF-β表达分泌来促进CD4+CD25+FoxP3+Treg的增殖。
麦明杰陈星权叶秀娟朱平郑少忆刘怀普黄晶晶肖泽周王全兴沈攸云陈寄梅庄建
关键词:西罗莫司环孢霉素A调节性T细胞FOXP3小鼠
低温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下肢截瘫或者轻度瘫痪是外科大血管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沉重打击,对临床医生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随着低温在改善颅脑损伤方面的广泛应用,脊髓损伤的低温保护作用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低温保护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将低温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周正芳郭惠明庄建朱平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科手术
深低温处理脊髓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2的表达情况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深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18℃处理组(A组);常温手术对照组(B组);常温假手术组(C组)。每组分为6h、24h、1周三个不同时间点取L2~L5段的脊髓,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采用普通病理HE染色、Nissl染色、电镜从形态学上观察脊髓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和RT—qPCR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Caspase1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A、B组病理改变均较c组严重,且A组比B组轻.病理学累积评分A、c组明显低于B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和RT-qPCR检测结果分别显示,Caspase12蛋白和mRNA在A、B组各时间段均高于C组,且A组升高程度比B组低(P〈0.05)。结论:深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12的表达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朱小兰周正芳任琼朱平郭惠明富旗范小平陈寄梅庄建范瑞新
关键词:脊髓损伤再灌注损伤
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氧气(oxygen,O2)及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混合高压气体干燥保存方法对小鼠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4~6周龄供体鼠48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12):空白对照组(A组)、即刻移植组(B组)、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 solution,HTK)液保存组(C组)及高压干燥保存组(D组)。6~8周龄小鼠36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刻移植受体组、HTK受体组及高压干燥受体组(n=12)。供心处理如下:A组仅取供体心,不做移植;B组供心不经保存取下后即刻移植;C组供心浸泡于HTK液中;D组供心悬挂并置于高压气体罐中(PO2:3.2×101.3 k Pa+PCO:0.8×101.3 k Pa=4×101.3 k Pa)。C、D两组供心均于4℃冰箱中保存24 h后,分别移植于受体组小鼠颈部。移植后2 h,对比观察B、C、D三组复跳情况及供心功能。移植后24 h,检测受体鼠血清心功酶变化;取各组供心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Tunnel染色及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检测,对比观察供心病理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组10只供心复跳,C组2只供心复跳,D组9只供心复跳,3组间复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10/12)vs.16.7%(2/12)vs.75.0%(9/12),P=0.0015];其中D组复跳率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移植2 h后B、C、D组间供心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vs.0 vs.3,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 I)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高于A、B两组,但低于C组(P〈0.001)。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D组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组织变化情况较A、B两
黄帅赵明一富旗黄成锋庄建郑少忆卢聪郭惠明朱平
关键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凋亡
GFAP和MAP_2 mRNA在缺血预处理与单纯缺血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GFAP、MAP2mRNA在缺血预处理与单纯缺血的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将54只200 g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3组。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6只,手术开始步骤同其他两组,但不做肾下腹主动脉阻断即缝合伤口;I/R组24只,直视下采用动脉夹夹闭腹主动脉段左肾动脉分支起始处下方5 mm处(即肾动脉下型),仅阻断腹主动脉60 min后开放灌注;而IPC组24只,先阻断腹主动脉5 min,开放5 min,随即阻断腹主动脉60 min后开放灌注。再灌注后1、2、5、10 d时对其各个时间点进行后肢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脊髓GFAP、MAP2mRNA表达的影响,用2-△△Ct的方法计算各组脊髓中GFAP、MAP2mRNA的表达倍数。结果 54只大鼠术后全部存活。行为学评分发现与Sham术组比较,各实验组行为学评分均下降,随着再灌注观察时间的延长,各组分值均升高,第5天时评分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时定量PCR检测GFAP、MAP2mRNA的表达时发现,I/R组再灌注第2天时MAP2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IPC组在再灌注1、2 d时MAP2表达高于Sham组,且与同时间点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C组的MAP2mRNA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较I/R组早,峰值较I/R组高。I/R组仅在再灌注第10天时GFAP mRNA表达高于Sham组,达到峰值;IPC组在再灌注2、5 d时GFAP表达高于Sham组,且第5天时达到峰值;I/R组和IPC组各自不同时间点出现的GFAP mRNA的峰值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GFAP、MAP2mRNA在不同处理大鼠脊髓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急性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组织可逆性的损伤修复的规律有关。
杨国柱郭惠明张晓慎朱平范瑞新范小平庄建陈寄梅刘怀普黄晶晶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实时定量PCR
逆行灌注白藜芦醇对猪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猪脊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西藏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I/R组,n=6);冷液(cold saline,CL)逆灌组(CL组,n=6);Res逆灌组(CL+Res组,n=6).I/R组:常温阻断降主动脉70 min;CL组:阻断前游离出副半奇静脉,阻断降主动脉70 min,同时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4℃)9 g/L氯化钠溶液,灌注流速为16.65 mL/min;CL+Res组:阻断降主动脉70 min,同时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含Res 10 mg/kg的低温(4℃)9 g/L氯化钠溶液.于术后6、24、48 h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48 h取L2~L4段脊髓,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Bax及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18只西藏小型猪全部存活.术后6、24、48 h各组行为学评分均降低,I/R组低于CL+Res组、CL组,CL+Res组高于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41、18.553、9.637,P<0.05).将主动脉阻断后各组实验动物的鼻咽温度和椎管温度均有下降,I/R组、CL+Res组和CL组分别在阻断70 min和再灌注20 min时降至最低.再灌注后,I/R组的鼻咽温度和椎管温度逐渐回升,至再灌注60 min时与阻断前相近(P=0.293、0.115);而CL组和CL+Res组回升不明显,在再灌注60 min时仍明显低于阻断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CL+Res组与CL组均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L+Res组高于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在CL+Res组与CL组均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L+Res组低于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猪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9 g/L氯化钠溶液及Res对脊髓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ax及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罗智超周正芳郑少忆郭惠明范瑞新陈寄梅庄建朱平
关键词:白藜芦醇脊髓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在抗凝监测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在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抗凝治疗病人(实验组)的血浆PIVKA-Ⅱ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比较3者出现明显异常的最早时间,分析PIVKA-Ⅱ与PT及IN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6h,血浆PIVKA-Ⅱ浓度即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60h,PT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24h,INR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浓度与PT呈正相关(r=0.786,P<0.01);PIVKA-Ⅱ浓度与INR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在抗凝治疗的患者中,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浆PIVKA-Ⅱ浓度可以有效地监测其抗凝程度,联合监测患者的血浆PIVKA-Ⅱ浓度、PT、INR则更能早期、有效的监测患者抗凝程度。
朱平庄建吴若彬肖学钧郑少忆陈寄梅卢聪范瑞新郭惠明刘菁黄劲松舒峻周志凌
关键词:华法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44例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应用17mm St Jude Regent机械瓣术后早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我院的44例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7mm)患者行St Jude Medica Regent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等改变,探讨是否存在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院有44例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7mm)患者,置换17mm St Jude Medica Regent机械瓣膜组;随机选择同期44例直径为21mm患者,置换21mm St Jude机械瓣膜组。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mm St Jude Medica Regent机械瓣膜组中,心电图检查8例有ST段改变,术后3例仍存在胸闷症状,偶尔有胸痛不适3例;术后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4例。21mm St Jude机械瓣膜组术后心电图检查6例有ST段改变,2例有胸闷症状,偶尔有胸痛不适2例;术后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压差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6~12月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较轻(≤60kg)、体表面积较小(≤1.6cm2)的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换17mm St Jude Medical Regent机械瓣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部分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置换外径21mm St Jude机械瓣膜组,无明显PPM现象,无须行主动脉瓣环扩大术。
朱平郑少忆麦明杰庄建陈寄梅陈星权陈培锦吴若彬
关键词:心脏瓣膜小主动脉瓣环左心功能
脂肪来源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2013年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其所致的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是影响心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的病理基础。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均只能达到改善梗死区心肌血供,而无法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细胞。
周正芳王世强陈寄梅朱平
关键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顽固性心力衰竭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血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