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218)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林娟叶秀云李仁宽李云程曹泽丽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发酵
  • 2篇混合发酵
  • 2篇红茶
  • 2篇红茶菌
  • 1篇抑菌
  • 1篇抑菌作用
  • 1篇曲霉
  • 1篇酯酶
  • 1篇微生物
  • 1篇梅花鹿
  • 1篇酶基因
  • 1篇酶学性质
  • 1篇酵母
  • 1篇菌株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性
  • 1篇克隆
  • 1篇克隆表达
  • 1篇果胶
  • 1篇果胶酶

机构

  • 4篇福州大学

作者

  • 4篇叶秀云
  • 4篇林娟
  • 2篇李仁宽
  • 1篇严芬
  • 1篇张秋芳
  • 1篇林峻
  • 1篇王国增
  • 1篇陈勇强
  • 1篇陈冬梅
  • 1篇曹泽丽
  • 1篇李云程

传媒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研究采用自行分离获得的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能。方法: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按体积比1∶1∶1菌种配比进行复配,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测定"红茶菌"发酵液中醋酸、L-乳酸、柠檬酸、还原糖、乙醇、茶多酚、咖啡因、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含量,研究其主要成分与"红茶菌"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性的关系。结论:"红茶菌"发酵液对6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成分除茶多酚外,还含有代谢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主要为醋酸),耐热性的抑菌物质等。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红茶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5.00%,60.07%和3.80%,还原力为1.11。"红茶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茶多酚含量相关。
王国增林娟叶秀云曹泽丽李云程
关键词:抑菌作用抗氧化性
梅花鹿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克隆得到梅花鹿过氧化氢酶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HQ877674).基因编码区全长1 584 bp,编码527个氨基酸,理论计算分子量为60 027.4 Da,理论计算等电点为6.67,预测蛋白质结构中不含有二硫键,在蛋白质序列中,具有过氧化氢酶家族活性中心保守序列和过氧化氢酶家族亚铁血红素保守序列,其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均与Bos taurus来源过氧化氢酶的同源关系最为接近.使用pPICZαC质粒和毕赤酵母GS115菌株,成功异源表达该基因,对诱导表达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活性测定,酶活为463 U·mL-1.
林峻林娟叶秀云
关键词:梅花鹿过氧化氢酶克隆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观察透明圈与液态发酵测酶活相结合的方法,从腐烂的水果中筛选获得1株果胶酶产生菌G1。通过形态观察与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1为黑曲霉。对G1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g/L):桔皮粉32,麸皮10,(NH4)2SO422,Na2HPO4·12H2O 8.4,KH2PO41.4,MgSO4·7H2O 1.0,CaCl20.1,FeSO4·7H2O 0.1,ZnSO4·7H2O 0.1,培养基初始pH 6.5;最佳发酵条件是: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9%(体积分数),32℃培养7 d。在此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270.4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8.7倍。
陈勇强严芬叶秀云李仁宽陈冬梅林娟
关键词:果胶酶黑曲霉发酵工艺
“红茶菌”中微生物的分离及纯菌混合发酵生产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从福建民间收集"红茶菌"样品,从中分离微生物,以不同的菌种组合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不同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与传统酿造的"红茶菌"进行成分和感官的比较。结果:从"红茶菌"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酵母菌和3株醋酸菌,分别为酿酒酵母、拜耳接合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葡糖醋杆菌、醋杆菌、汉氏葡糖醋杆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和汉氏葡糖醋杆菌为首次从"红茶菌"中发现。与传统酿造的"红茶菌"相比,采用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不仅具有酸甜适宜、香醇爽口的独特风味,而且还含有多种功效成分。该方法还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从传统的10 d缩短到56 h。结论:采用不同的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功效成分含量不同,这是由于发酵过程中菌群处于不同的生长状态,从而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
林娟叶秀云曹泽丽谢范英徐美爱
海鲍分离微生物Acinetobacter sp.酯酶基因的表达和酶学性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克隆源于海鲍内脏中一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的酯酶基因estA,并对其进行重组表达和性质研究。【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酯酶基因estA并构建pPICZα-C-estA重组表达载体,并通过电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毕赤酵母X33中;通过甲醇诱导培养重组菌获得重组酯酶,并对重组酯酶进行生化表征。【结果】克隆得到的estA基因序列全长912 bp,编码304个氨基酸;重组X33发酵上清液中酯酶酶活力达到1 200 U/L,重组酯酶的分子量约为33.7 kD;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重组酯酶催化底物对硝基苯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最适pH和温度为8.0和40?C,在pH 8.0-10.0温度及小于60?C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成功克隆了海洋来源的不动杆菌酯酶基因并在Pichia pastoris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张秋芳李仁宽林娟叶秀云
关键词:不动杆菌酯酶毕赤酵母克隆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