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5005-001-015)

作品数:11 被引量:12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瀚旻程思思高翔叶之华张金荣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再生
  • 4篇肾生髓
  • 4篇补肾
  • 4篇补肾生髓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中药
  • 2篇中医
  • 2篇微环境
  • 2篇肝癌
  • 2篇肝炎
  • 2篇肝硬化
  • 2篇肝脏
  • 1篇调控网络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机构

  • 11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湖北省中医院

作者

  • 11篇李瀚旻
  • 2篇叶之华
  • 2篇高翔
  • 2篇程思思
  • 1篇吴雨
  • 1篇肖琳
  • 1篇宋红丽
  • 1篇晏雪生
  • 1篇沈昕
  • 1篇赵宾宾
  • 1篇马利
  • 1篇张金荣
  • 1篇王彬
  • 1篇严永祥

传媒

  • 4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构建肝癌三级预防的新方案,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根据干预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策略和"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研究成果,在现有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从直接干预肝癌细胞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结果: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胶囊、抗毒软坚胶囊、左归丸(左归饮)、姜黄胶囊及其相关制剂(饮片水煎剂、颗粒剂等),通过调控"正常肝再生修复与异常肝再生紊乱失衡"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与现有主要直接针对肝癌细胞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分级配合应用而构建的肝癌三级预防新方案能更全面更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发展,已获得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明确的部分疗效机制。结论: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可针对肝癌细胞及其微环境同时发挥作用,体现先进的防治理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方案的不断完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李瀚旻
中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Pub Med和Cochrane 5大数据库,全面搜集中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共同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纳入文献,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级和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共计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4例,其中试验组303例,对照组281例。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ADV组的HBV DNA转阴率优于单用ADV组(RR=1.24,95%CI(1.06,1.45));中药联合ADV组治疗后AST水平低于单用ADV组(WMD=-19.22,95%CI(-21.09,-17.36));中药联合ADV组治疗后TBIL水平低于单用ADV组(WMD=-3.65,95%CI(-5.17,-2.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ADV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方面可能优于单用ADV,尚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循证医学证据还需后续研究纳入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王彬马利龙远雄李瀚旻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中药阿德福韦酯
上皮-间质转型/间质-上皮转型失衡与髓失生肝被引量:18
2012年
近些年来,再生医学的发展为肝脏病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干细胞的再生医学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再生修复机制不断被发现,其中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间质-上皮转型(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李瀚旻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型肝脏病失衡干细胞
从调控肝再生探讨肝纤维化的防治被引量:12
2015年
肝纤维化是肝再生紊乱的一种形式或状态。从调控肝再生的新视角探讨肝纤维化的防治,可以提出新的防治策略与方法:关注对抗性反向调节,更强调正向诱导;综合运用促进与抑制策略,改善肝损伤与肝再生,异常肝再生与正常肝再生失调;主张防治结合,防肝纤维化的发生或乱生,治肝纤维化的过亢进展。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存在上皮-间质转型(EMT)/间质-上皮转型(MET)失衡的异常肝再生机制,地五养肝胶囊能延缓肝纤维化的病程进展,并减轻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EMT/MET失衡(抑制EMT而促进MET)而改善肝再生过程。
李瀚旻
关键词:肝硬化肝再生中药疗法
神经-内分泌-免疫-肝再生调控网络被引量:16
2014年
肝脏再生(简称肝再生)是一种非常显著的再生修复反应,可以使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得到完全恢复。肝再生的调控机制极其复杂,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肝再生调控网络是其重要环节[1,2]。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肝再生调控网络紊乱的状态下,正常的肝再生修复反应常被干扰以致出现不完全再生,或难于再生,或再生不足,或无序再生(质量表达紊乱、空间分布失衡、时间次序失常),是肝脏病证发生发展的关键共同环节,故肝再生调控成为前景广阔的防治肝脏病证的策略及方向。
李瀚旻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调控网络肝再生免疫肝脏再生
肝硬化“虚积互生”的病机探讨被引量:19
2015年
从生机学说探讨肝硬化"虚积互生"的病机认识,认为"虚"、"损"、"积"三者之间通过肝再生修复机制存在如下关系:肝损伤后通过正常肝再生修复而不会形成虚证,肝再生修复机制受到干扰后会出现虚证与实证两种结果,并会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恶性病理循环。肝再生紊乱是导致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进展中出现"因实致虚"("积生虚损")、"因虚致实"("虚损生积")两种病机转换("虚积互生")的关键环节。治疗主张协调运用"扶正除积"与"除积复正"。在"虚积互生"的病机转换之中,"肝肾精虚"是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进展的基础证候,常见的"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虚邪实"诸证均在"肝肾精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通过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打破"虚积互生"恶性病理循环,显著提高防治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李瀚旻
关键词:肝硬化
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被引量:51
2012年
系统地论述了"补肾生髓成肝"新的治疗法则的概念,继承"生机学说"、创新"肝主生发"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髓失生肝"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法则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探讨了"补肾生髓成肝"早期干预、全程监控、动态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运用时机,以"形质毁坏"(组织损伤)、"形质衰败"(功能衰竭)、甚或整体"形体衰败"为基础的客观量化标准,"中间指标"结合"结局指标"的临床疗效考核标准。并简要介绍了"补肾生髓成肝"调控肝再生防治肝病的研究进展,推动中医药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李瀚旻
关键词:肝再生干细胞
“补肾生髓成肝”对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定量检测经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指导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序贯或合方辨证加减及拉米夫定(LAM)治疗后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果:治疗组的HBV前C区1762、1764、1896、1899位点变异率(2.56%、3.85%、5.13%、6.41%)明显低于LAM对照组(6.06%,9.09%,12.12%、1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BV前C区1762、1764、1896、1899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893.54±332.79、821.34±662.32、1134.67±919.98、643.43±234.99)显著低于LAM对照组(1671.13±321.89、1267.45±451.53、2869.55±461.16、1211.12±138.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辨证加减治疗CHB相对于采用LAM治疗CHB对HBV前C区基因突变影响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HBV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风险。
肖琳李瀚旻叶之华高翔晏雪生
关键词:基因芯片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9
2015年
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是近些年来的新认识,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的新策略。"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发生发展,已具有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下丘脑-垂体-肝轴、神经-内分泌-免疫-肝再生调控网络、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脏细胞等途径,改善肝再生微环境可能是"补肾生髓成肝"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李瀚旻赵宾宾高翔沈昕吴雨张金荣宋红丽叶之华程思思
关键词:肝癌
幽门螺杆菌的中医治疗与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概括总结了近些年来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形成病因是"邪毒内犯",病机为"本虚标实,升降失调"的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建立"邪毒"(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及强度,病理损害的类型和程度作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客观量化指标及标准,极大地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现代药理实验结果和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重要科学依据。
李瀚旻严永祥程思思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中医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