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7-66)
作品数:
9
被引量:38
H指数:3
相关作者:
王涛
陈琳
顾玉东
杨剑云
刘靖波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9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9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臂丛
3篇
周围神经
2篇
动物
2篇
神经根
2篇
神经移位
2篇
神经再生
2篇
桡神经
2篇
健侧
1篇
电刺激
1篇
电生理
1篇
电生理学
1篇
电生理研究
1篇
动物实验
1篇
动物实验模型
1篇
端侧
1篇
端侧缝合
1篇
正中神经
1篇
支配
1篇
指功能
1篇
神经电
机构
9篇
复旦大学
作者
4篇
陈琳
4篇
王涛
3篇
顾玉东
3篇
杨剑云
2篇
罗鹏波
2篇
刘靖波
2篇
虞聪
2篇
吴可晚
2篇
彭峰
1篇
华续赟
1篇
蔡佩琴
1篇
徐文东
1篇
左传涛
1篇
徐建光
1篇
张凯莉
1篇
杨蓊勃
1篇
田东
1篇
陈乐滋
1篇
陈德松
1篇
虞庆
传媒
9篇
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4篇
2010
2篇
2009
3篇
2008
共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臂丛颈7神经根支配主要代表肌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电生理检测分析臂丛颈,神经根的主要代表肌。方法选择16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健侧颈,神经根移位的患者,术中采用电生理检测,对颈,神经根支配肌的波幅进行分析,确定颈,神经根的主要代表肌。结果电生理检测表明背阔肌与肱三头肌长头均可较好地代表颈,神经根的功能。尤其是肱三头肌长头在所有16例患者的检测中,刺激颈,神经根所得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值均明显大于其余神经根所得波幅值;而背阔肌有4例(占25.0%),在刺激颈。神经根时所得CMAP波幅值与颈,神经根接近。结论将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作为定位颈,神经根的代表肌更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
田东
徐雷
张凯莉
顾玉东
关键词:
臂丛
电生理学
神经根
健侧颈7移位正中神经后的脑功能重组改变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健侧颈,移位术后脑功能区变化的现象和可能的机制,为临床促进健侧颈,移位后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损伤组:左侧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行健侧颈,移位术后成年男性患者6例,在健侧肩内收带动下患侧屈腕、屈指肌力恢复至地或以上者。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6例,运动模式为健侧(右侧)肩内收。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对头部图像进行分析。结果PET显示,对照组右侧肩内收时以左侧半球兴奋为主,而损伤组右侧肩内收时除左侧半球兴奋外,右侧半球额、顶叶皮质区有兴奋,包括SMI和SMA,同时皮质下区域也有兴奋。结论发现成人大脑存在跨两半球功能重组的脑功能显像证据,并定位了参与功能重组的区域,提出了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试图利用原功能区来恢复对患肢控制的假设。
华续赟
左传涛
徐文东
徐建光
顾玉东
关键词:
神经移位
臂丛
神经元可塑性
全长膈神经移位恢复伸腕指功能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在应用显微解剖学方法对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全长隔神经移位到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分以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6具32侧尸体标本应用显微解剖学的方法,研究桡神经深、浅支在上臂段的特点及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在主干中的部位;在临床上开展2例经胸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阔肌止点处桡神经深支部分的手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发现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内均可看见2个大的神经束组,在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主要位于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中。1例术后1年10个月随访,肩外展80°,屈肘90°,伸肘0°,伸腕、指到位,屈腕10°,屈指尚不能;伸腕肌力达到M4,伸指肌力达到M3。另1例术后2年随访,肩外展40°,屈肘30°,伸肘0°,伸腕到位,伸指轻限,屈腕、指尚不能;伸腕肌力M3,伸指肌力达到M3-。结论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可能是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伸腕、指功能的有效方法。
杨剑云
王涛
蔡佩琴
陈琳
陈德松
关键词:
膈神经
桡神经
解剖学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联合神经瘤切除或松解治疗痛性神经瘤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痛性神经瘤的新方法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006年,应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联合神经瘤切除或松解治疗痛性神经瘤患者9例。其中8例切除残端神经瘤后,将神经近端置于正常的软组织内;1例连续性神经瘤仅做神经松解。所有病例均在神经瘤切除或松解后,根据神经干粗细的不同分别用1%的阿霉素0.3~1.0ml作近端神经干注射。结果经过24—60个月的临床随访,7例残端神经瘤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减轻,1例无效(仅做神经松解),手术优良率为77.8%。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联合神经瘤切除能有效缓解残端神经痛。
王涛
罗鹏波
虞庆
刘靖波
张高孟
顾玉东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瘤
阿霉素
尺神经神经束膜瘤二例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2例尺神经神经束膜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该病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方法例1为女性患者,发现右上臂肿块3年,术前患肢感觉正常,手部运动功能略减退。术中见肘上尺神经呈梭形增粗膨大约4cm×2cm,将肿瘤切除1周后行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例2为男性患者,发现右肘部肿块3个月,术前右小指刺痛觉减退,手内在肌肌力下降。术中见尺神经于肘部呈梭形增粗膨大约9cm×4cm,切取部分尺神经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后2例病理报告均为尺神经神经束膜瘤。例1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尺神经支配区手功能无恢复。例2术后随访9个月,肿瘤无增大,手功能与术前相同。结论神经内神经束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过程,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可手术切除并行神经修复,也可取神经活组织检查,定期随访肿瘤的进展情况。
彭峰
王涛
陈琳
关键词:
尺神经
病理学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直接修复对侧臂丛神经下干的动物实验模型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经颈前皮下直接缝合患侧下干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以右侧为健侧,左侧为患侧,将健侧的颈,神经根前、后股经颈前皮下隧道直接与患侧的颈8、胸1神经根缝合。通过测量健侧颈,神经根至前后股远端的最大长度与前后股的直径和、颈7神经根前后股远端跨过(或未达到)颈前中线的长度、颈8胸1神经根近端跨过(或未达到)颈前中线的长度、颈8胸。神经根的直径和与缝合口的神经通过率来综合评价建立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健侧颈,神经根至前后股远端的最大长度平均为8.15mm,颈7神经根前后股远端未达到颈前中线的长度平均为2.74/mm,前后股的直径和平均为924.64舯,颈8胸1神经根近端跨过颈前中线的长度平均为3.88mm,颈8胸1神经根的直径和平均为1296.38μm,上述二者可在颈前皮下直接缝合。缝合口的神经通过率平均为70.53%。结论大鼠健侧颈,神经根移位经颈前皮下可直接与患侧下干缝合,术后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该模型有效、重复性好,为研究健侧颈,神经根经颈前皮下直接缝合对侧下干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罗鹏波
王涛
冯俊涛
刘靖波
关键词:
动物
神经移位
臂丛
不同端-侧缝合方式修复周围神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标准端-侧缝合方式与其他变体在修复效果上的差异。方法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7组,将右侧肌皮神经切断,以同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按照端-端缝合组(end-to-end,E-E组)、端-侧缝合组(end-to-side,E-S组)、侧-侧缝合外膜开窗组(side-to-side,S-S组)、侧-侧缝合外膜不开窗组(side-to-side,S-S’组)、螺旋缠绕外膜去除组(spiral,Sp组)、螺旋缠绕外膜保留组(spiraI,sp’组)、阳性对照组(controlling group,CG组)制作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神经电生理、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3个月,各端-侧缝合组均有明显神经再生现象,但效果均不及端-端缝合组,各种端-侧缝合术式的变体与标准端-侧缝合方式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保留神经外膜的两组为各组中效果最差。结论神经外膜对端-侧缝合效果有影响,各种缝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通过手术方式提高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能力的效果非常有限。
杨蓊勃
虞聪
陈琳
杨剑云
吴可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动物
端侧缝合
臂丛神经卡压对颈交感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臂丛神经卡压及松解后对颈交感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规律。方法取SD大鼠24只,分为臂丛上干卡压组、下干卡压组、上千松解组和下干松解组,每组各6只。臂丛上干和下干卡压组在卡压术后3个月,取材颈中交感神经节。臂丛上于和下干松解组在卡压术后3个月、神经松解1个月后,取材颈中交感神经节。电镜观察颈中神经节超微结构。结果电镜下见臂丛上干和下干卡压组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明显肿胀、嵴缺失呈空泡样改变;上干和下干松解组的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线粒体体积缩小,数量增多。结论不同类型臂丛神经卡压后,颈中交感神经节的主要变化可能与神经元的代谢障碍有关;而神经松解后,颈中交感神经节主要变化可能与神经元的分泌功能有关,同时线粒体有可逆性的变化。
陈琳
彭峰
杨剑云
吴可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节
交感
神经卡压
超微结构
经皮电刺激促进桡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对上臂桡神经完全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对电刺激的参数、波形进行优化组合,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8例上臂段桡神经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在行桡神经缝合术后,各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术后4~6周石膏拆除后加用电刺激治疗。第1个月使用方波治疗,脉冲频率为2Hz;第2个月使用变幅脉冲波治疗,脉冲频率为15Hz;第3个月起继续使用变幅脉冲波治疗,脉冲频率为15Hz,同时每次附加肌肉训练波,脉冲频率为60Hz;之后均使用变幅脉冲波+肌肉训练波,并适度增加肌肉训练波的治疗时间。术后随访内容:伸腕、伸指肌力,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电刺激组的临床伸腕、伸指肌力与肌电图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的肌力恢复时间与肌电图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治疗对促进上臂段桡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效果明显,在对电刺激仪的工作参数、电流波形进行优化组合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陈乐滋
虞聪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经皮神经电刺激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