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673)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游潮贺民刘翼毛伯镛李浩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硬脊膜
  • 1篇硬脊膜内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观察
  • 1篇造影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吲哚菁绿
  • 1篇吲哚菁绿血管...
  • 1篇外科治疗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篇刘翼
  • 2篇贺民
  • 2篇游潮
  • 1篇孙鸿
  • 1篇张瑜
  • 1篇李浩
  • 1篇毛伯镛
  • 1篇叶锋
  • 1篇贾禄
  • 1篇李进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0年
目的探讨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初步探索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有24例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了半椎板切除显微外科治疗并获得随访。其中2例为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因复发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接受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脊髓功能评价采用改良阿米诺夫量表,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影像学随访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脊髓功能评价16例为优,阿米诺夫评分平均0.7分;4例为良,平均4.8分;3例为中,平均6.7分;1例为差,平均9.0分。综合疗效评价,治愈16例,改善6例,无变化2例。结论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是对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手术。
叶锋游潮贺民李进贾禄刘翼张瑜
关键词:动静脉瘘显微外科手术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预后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技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77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血管旁路移植合并动脉瘤切除术.术后均常规进行叫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监测手术结果.从Hunt-Hess分级、不同部位动脉瘤及不同手术时机三个方面观察预后,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 全组80例中,出院时GOS评分良好67例(83.8%),差9例(11.2%),死亡4例(5.0%).①Hunt-Hess 0~Ⅲ级的73例中,良好65例(89.0%); Hunt-Hess Ⅳ级的7例中,良好的仅2例(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3.006,P 〈 0.001.②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瘤良好率分别为92.8%(13/14)和91.7%(11/12);床突旁动脉瘤和椎-基底动脉瘤良好率为60%~70%.由于各组例数不多,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99,P 〉0.05.③在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手术时机≤3d者良好率低于>3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8,P〈0.05.结论 ①术中更充分地暴露、近端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调整瘤夹以对瘤颈良好塑形、做好必要时血管旁路移植术的准备,是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成功关键.②手术疗效与Hunt-Hess分级和手术时机相关.③不同部位动脉瘤因样本量有限,未显示与手术效果相关.
孙鸿毛伯镛游潮贺民李浩刘翼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