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作品数:13 被引量:139H指数:9
相关作者:胡俊蒙美莲张笑宇陈慧马志伟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马铃薯
  • 5篇枯萎
  • 5篇枯萎病
  • 5篇黑痣病
  • 3篇枯萎病菌
  • 3篇防效
  • 3篇病菌
  • 2篇毒力
  • 2篇杀菌剂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田间
  • 2篇田间防效
  • 2篇土壤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 2篇酶活性

机构

  • 1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内蒙古中加农...
  • 1篇通辽市科尔沁...

作者

  • 12篇胡俊
  • 12篇蒙美莲
  • 5篇张笑宇
  • 5篇陈慧
  • 4篇马志伟
  • 3篇刘宝玉
  • 3篇曲延军
  • 3篇薛玉凤
  • 2篇石立航
  • 2篇王晓丽
  • 2篇刘智慧
  • 1篇孙晓光
  • 1篇王晓东
  • 1篇何晓明
  • 1篇李长青
  • 1篇王祺
  • 1篇周建强
  • 1篇燕瑞斌
  • 1篇田晓燕
  • 1篇李亚平

传媒

  • 9篇中国马铃薯
  • 2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防菌与有机肥联用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及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种植区为害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将生防菌与有机肥结合施用,经田间试验,明确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与有机肥混合施用能够较好地控制枯萎病的发生;土壤中真菌数量明显下降,细菌与放线菌数量上升;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生防菌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马铃薯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抑制病原菌,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刘智慧陈慧包美丽蒙美莲胡俊陈雯廷王祺李云伟
关键词:枯萎病有机肥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融合群的鉴定被引量:19
2011年
从马铃薯种植区的部分县市分离纯化得到44个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经核相测定均为多核菌株。通过与标准菌株AG-1-ⅠA、AG-1-ⅠB、AG-2-1、AG-2-ⅢB和AG-3的菌丝融合试验,最终将44个菌株分为3个菌丝融合群,即AG-3、AG-1-ⅠB和非融合类,AG-3和AG-1-ⅠB分别占测定菌株的86.36%和2.27%,非融合类占测定菌株的11.36%。说明马铃薯黑痣病菌的优势菌群是AG-3融合群。通过对峙培养,又将AG-3融合群的所有菌株划分为1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AG-3-5所占测定菌株的比例最高,为15.79%;AG-3-1、AG-3-2和AG-3-8各占测定菌株的13.16%;AG-3-3、AG-3-4、AG-3-6、AG-3-7和AG-3-9占测定菌株的5.26%;AG-3-10、AG-3-11、AG-3-12、AG-3-13、AG-3-14、AG-3-15和AG-3-16仅占测定菌株的2.63%。
田晓燕蒙美莲张笑宇董瑞利胡俊
关键词:马铃薯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
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防效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重茬种植现象普遍,黑痣病与黄萎病危害严重。目前主要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一些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较好,为明确其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应用方法,在重茬地进行了田间防治和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枯草芽孢杆菌与有机肥混合沟施(每667 m^2沟施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10 kg+有机肥500 kg)对马铃薯块茎黑痣病防治效果最佳,达到了63.65%,枯草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混合拌种(每667 m^2种薯用枯草芽孢杆菌粉剂500 g+3%中生菌素43 g+70%甲基硫菌灵107 g拌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达到了38.72%。这2种处理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也最为明显,分别增产20.00%和22.66%。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分析得知,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没有显著效果。化学药剂拌种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武建华吕文霞刘广晶胡俊孙彦敏刘智慧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防效土壤酶活性
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毒力及田间防效被引量:5
2012年
为明确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仅为0.71g/L,碳酸氢钾EC50为3.8g/L;在PSA培养基中同时加入0.79g/L碳酸氢铵、1g/L碳酸氢钾与在PSA培养基中含1.58g/L碳酸氢铵的抑菌效果一样;尿素对马铃薯黑痣病没有防治效果。碳酸氢铵与碳酸氢钾混配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相对尿素最高防治效果可达到63.4%。覆膜栽培能够提高碳酸氢盐的防效和马铃薯产量。碳酸氢盐可用于田间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刘宝玉胡俊蒙美莲石立航何晓明燕瑞斌周建强
关键词:马铃薯黑痣病碳酸氢盐抑菌作用防效
混合盐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抗氧化系统及Na^+,K^+含量的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以紫花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NaCl和Na2SO4两种混合盐胁迫对马铃薯脱毒苗抗氧化系统及Na+、K+含量变化的影响。NaCl和Na2SO4分别按2︰1(A),1︰1(B)和1︰2(C)摩尔比例混合,每一种比例下设7个盐浓度梯度,即0、0.15%、0.30%、0.45%、0.60%、0.75%和0.90%。主要结果如下:混合盐胁迫下,3种比例马铃薯脱毒苗SOD活性、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存在在某一盐浓度下活性突然增加的趋势,盐浓度对马铃薯脱毒苗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影响极显著,盐比例及盐浓度和盐比例交互作用对马铃薯脱毒苗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影响不显著;随混合盐浓度的增加Na+含量显著增加,K+含量平缓下降,Na+/K+比值则显著上升。
李亚平孙晓光蒙美莲李长青王晓东
关键词:马铃薯胁迫抗氧化系统K+
马铃薯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3
2012年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重要病害,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为了解该病发生规律,试验进行了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关系的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36.7%、58.3%和71.3%,播种带病种薯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11.7%、18.0%和21.4%,由此明确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田间不同施肥种类及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均能延缓植株发病,其中施用尿素的植株萎蔫率、病薯率分别是13.3%、47.1%,显著低于CK及其它施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2 202 kg/667 m2;其次是马铃薯专用肥及碳酸氢盐类处理,均比CK植株萎蔫率低,产量有所增加。采用覆膜起垄栽培可以有效降低病薯率。
王晓丽蒙美莲薛玉凤何连开胡俊
关键词:马铃薯枯萎病初侵染来源
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被引量:10
2015年
近年来,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黑痣病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但目前还没有有效防控马铃薯黑痣病的综合措施。试验于2013年在内蒙古对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田间试验和优化集成。结果表明,底肥增施碳酸氢铵、碳酸氢钾,木霉菌浸种阴干后再用甲基硫菌灵拌种,播种时沟喷20%甲基立枯磷或25%嘧菌酯的综合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陈雯廷蒙美莲曲延军陈慧马志伟胡俊
关键词: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
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鉴定被引量:17
2015年
通过室内接种试验与田间接种试验,调查评价供试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结果显示,供试的马铃薯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脱毒组培苗接种病原菌测定的19个品种中,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2个,占供试品种的10.53%;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有10个,占供试品种的52.63%;表现为高感的品种7个,占供试品种的36.84%。田间接种病原菌测定的20个品种中,中抗及以上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45%,中感及高感品种11个,占供试品种的55%。
曲延军蒙美莲张笑宇陈雯廷胡俊马志伟陈慧
关键词:马铃薯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抗性鉴定
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1
2016年
马铃薯枯萎病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为明确其病原,2009-2014年对采自内蒙古各地的马铃薯枯萎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 DNA-ITS测序、同源性比对,得知引起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Bilais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三线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 H为7,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和燕麦粉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茄病镰刀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陈慧薛玉凤蒙美莲马志伟刘智慧胡俊
关键词: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玉米、小麦、大豆根系水溶性分泌物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以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作物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法收集3种作物根系分泌物测定其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小麦和大豆的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产量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玉米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小麦根系分泌物次之,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抑制效果较差。
马志伟陈慧蒙美莲曲延军胡俊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