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682)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晓光方勇姚敏徐鹏俞为荣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愈合
  • 5篇细胞
  • 4篇纤维细胞
  • 4篇成纤维细胞
  • 3篇血管内皮
  • 3篇内皮
  • 3篇创面
  • 3篇创面愈合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新生
  • 2篇愈合过程
  • 2篇增殖
  • 2篇生长因子表达
  • 2篇皮肤成纤维细...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调节激酶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方勇
  • 6篇李晓光
  • 5篇姚敏
  • 4篇俞为荣
  • 4篇徐鹏
  • 2篇胡孝辉
  • 2篇倪涛
  • 2篇王莹
  • 1篇顾钏
  • 1篇王毅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新生的机制和过程被引量:14
2010年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又高度协调的过程,包括炎性反应、组织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建3个互相重叠但又具有不同特点的阶段。血管新生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创面愈合的结局和疾病的转归。创面血管新生是指皮肤组织损伤后,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如出血、缺血缺氧和炎性反应等),在原有微血管床基础上血管再生的过程,它为创伤部位提供氧、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对创面愈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仅就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新生的机制和过程作一综述。
李晓光方勇
关键词:血管新生愈合过程组织细胞增殖皮肤组织损伤生物活性物质炎性反应
ERK通路在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对此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在对数生长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添加GMCSF和(或)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D98059组、GMCSF组及PD98059+GMCSF组。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D98059组比较,GMCSF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质量体积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在GMCSF+PD98059组中,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应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GMCSF组(P<0.05)。结论 GMCSF可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表达,ERK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晓光方勇姚敏胡孝辉徐鹏俞为荣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并为临床准确定量应用该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应用浓度为0、25、50、75、100、150ng/mlGMCSF培养液孵育离体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24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活性。选择最适浓度GMCSF干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周期变化;应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合成情况。结果:GMCSF在浓度为25~100ng/ml之间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中以50/ml最为显著;成纤维细胞在最适浓度GMCSF干预24h后,细胞大多处于DNA合成前期和合成期;与空白组比较,GMCSF组Ⅰ、Ⅲ型胶原分泌明显增加(P<0.01),且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P<0.01)。结论:GMCSF在浓度为25~100ng/ml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Ⅰ、Ⅲ型胶原,这可能是其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李晓光方勇姚敏胡孝辉徐鹏俞为荣倪涛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创面愈合细胞增殖
创伤愈合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新生血管化的分子机制
2011年
目的观察创伤愈合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经ERK通路活化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诱导创伤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创伤部位HDFs,并用GMCSF处理。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HDFs VEGF mRNA和蛋白水平;应用GMCSF作用HDFs后,采用Western blot观察ER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进一步应用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HDFs。再用GMCSF刺激已预处理过的细胞,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水平的变化;进一步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采用免疫荧光检测NF—κB的活化。另外,应用核质抽提试剂盒分离胞质和胞核,采用Westem blot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随着GMCSF浓度的增加,VEGF mRNA及蛋白水平也逐步增加,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GMCSF作用于HDFs2h后,VEGF mRNA水平开始升高,至4~6h达到峰值。GMCSF能够显著活化ERK磷酸化过程;与GMCSF组相比,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能显著抑制GMCSF诱导VEGF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抑制ERK后NF—κB的活化受到显著抑制。结论GMCSF可通过ERK信号通路活化NF—κB从而诱导HDFs VEGF的表达。
李晓光姚敏方勇俞为荣徐鹏王莹顾钏王毅
关键词:伤口愈合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GM—CSF(GM—CSF组)和不含GM—CSF(对照组)培养液,孵育离体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1SA)分别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GM—CSF作用1、3、6、12h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其中GM—CSF作用6h后VEGFmRNA表达最强;与对照组比较,GM—CSF作用12、24、48h后。成纤维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旺著增强,其中24h表达最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堪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时相点GM-CSF组VEGF蛋白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M—CSF可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GM-CSF加速创面血管新生化的机制之一。
李晓光方勇姚敏徐鹏俞为荣倪涛王莹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创面愈合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创面愈合及血管新生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具有多效能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趋化并激活炎性细胞,提高创面抗感染能力;促进创面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助于创面愈合的细胞因子的分泌。近年来,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创面愈合及血管新生调控的研究成为热点,现予以综述。
李晓光方勇姚敏
关键词:创面愈合血管新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