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055)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宋西正王文军易国良王程晏怡果更多>>
相关机构:南华大学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轴向
  • 4篇腰椎
  • 4篇腰骶
  • 4篇骶前
  • 4篇脊柱
  • 3篇腰骶椎
  • 3篇融合术
  • 3篇前间隙
  • 3篇骶前间隙
  • 3篇骶椎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间盘
  • 2篇微创
  • 2篇内固定
  • 2篇脊柱融合
  • 1篇带锁
  • 1篇钉点
  • 1篇动静结合治疗

机构

  • 11篇南华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宋西正
  • 4篇王文军
  • 4篇易国良
  • 3篇王程
  • 2篇欧阳智华
  • 2篇晏怡果
  • 2篇易明
  • 1篇姚女兆
  • 1篇易新
  • 1篇李学林
  • 1篇王善坤
  • 1篇薛静波
  • 1篇胡朝阳
  • 1篇周爱霞

传媒

  • 4篇中南医学科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骶轴向融合与尾骨周围解剖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微创经骶骨前入路腰骶椎轴向融合内固定术(Axia LIF)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微创技术。因该手术入路是经尾骨尖旁入路,存在骶尾曲曲度过大,尾骨遮挡轴向通道的问题。本文将从尾骨的形态学、韧带及筋膜、肌肉、神经、奇神经节、血供以及临床常见的尾骨痛和尾骨切除术方面进行综述,可为Axia LIF手术改善轴向通路提供参考。
颜琳力宋西正
关键词:尾骨尾骨痛
脊柱外固定动静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动静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胸腰椎骨折病例120例(120个椎体):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8.05±9.78)岁;随访时间3~12个月。椎体分布:胸椎55例(T_93个,T_(10)7个,T_(11)19个,T_(12)26个);腰椎65例(L_123个,L_217个,L_419个,L_56个)。分为对照组64例、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钉棒内固定手术方法,试验组采用脊柱外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骨痂形成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试验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试验组ODI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及末次随访时试验组的骨痂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固定动静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效果及骨折愈合率均优于传统钉棒内固定,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宋西正康禹王程易国良易新易明王文军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轴向融合联合经皮螺钉治疗轻中度腰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的"组合微创"技术和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轻中度腰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无根性症状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39例(Meyerding分级均≤Ⅱ度),其中17例采用"组合微创"技术,22例采用"传统开放"技术,对两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影像学指标、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Meyerding分级、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传统开放组术中出血平均值大于组合微创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Meyerding分级≤Ⅱ度且无根性症状的腰5/骶1滑脱症相对于传统腰椎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微创优势。这种"组合微创"技术是治疗腰5/骶1滑脱症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欧阳智华阙伊辰宋西正王程晏怡果王文军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腰椎滑脱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全脊柱内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共1143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832例,经椎板间隙入路311例。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疗效。结果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4例,发生率7.34%。术后12个月时随访优470例(41.1%)、良590例(51.6%)、可60例(5.2%)、差23例(2.0%),优良率92.7%。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并做好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薛静波王文军晏怡果王程李学林欧阳智华周爱霞胡朝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手术微创
人体应力与椎间盘退变性腰痛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性腰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范围有近80%的人在一生中曾受其困扰[1].国内外学者对IDD性腰痛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椎间盘内承受异常的压缩应力所致已经得到共识[2-3].IDD性腰痛多因久坐椎间盘长期处于一个持续压缩应力造成腰椎间盘局部纤维环、髓核等组织细胞发生退变及周围毛细血管及细胞间液的循环障碍[4]。
宋西正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腰痛应力
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
2019年
背景:21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L5-S1单纯轴向融合内固定进行了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其技术微创,利于植骨的成功融合,并能够满足人体生理需求,但其抗旋转固定不够。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微创操作、又能达到稳定固定的新内固定器械。目的:通过对团队前期研制的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螺钉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进一步加以改进及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取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截取腰骶椎运动节段(L3-S5),分为以下5组顺次进行生物力学测试:①正常组:结构完整;②峡部裂组:双侧峡部裂;③锁定组:带锁轴向固定螺钉固定+双侧峡部裂;④螺钉组:轴向固定螺钉固定+双侧峡部裂;⑤复合固定组:轴向固定螺钉固定+双侧峡部裂+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分别测试各个标本在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各个不同运动状态下L5/S1节段的活动度及轴向抗压刚度;其中在屈伸状态下,另外测试各组标本在施加300N轴向跟随力时的运动范围。实验方法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峡部裂组在屈伸及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在侧弯方向上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屈伸及侧弯方向上,3种内固定方式的活动度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其中在屈伸方向上复合固定组及锁定组的活动度均显著小于螺钉组(P<0.05),轴向螺钉+椎弓根钉组(复合固定组)与锁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侧弯方向上锁定组的活动度与其他2种内固定方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固定组的活动度显著小于螺钉组(P<0.05);④在旋转方向上,轴向锁定组与轴向螺钉+椎弓根钉组(复合固定组)的活动度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轴向螺钉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固定组活动度显著小于锁定组(P<0.05);锁定组中左旋与右旋的活动度比较差异无
易国良王善坤宋西正
关键词:脊柱融合内固定生物力学
AxiaLIF在腰骶椎融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背景:腰骶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而传统的开放融合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为了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提高愈合率,国内外学者对腰椎融合手术进行改良,腰椎融合微创手术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2004年Cragg提出经骶骨前入路经皮腰骶椎轴向融合术(Axia LIF),该术式是经直肠后壁和骶前间隙入路,轴向置钉,对L5/S1进行融合,保留了脊柱重要的肌肉、韧带血管等结构的完整,与传统的融合手术有相似的力学稳定性,手术节段的骨性融合率高等优点,符合脊柱微创手术的理念。目的:综述国内外文献,从传统腰椎融合和目前腰椎融合角度总结其优势与不足,并探讨Axia LIF在腰骶椎融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以"Axial interbody fusion and(properties or evaluation),biomechanics,spine mechanical test,spine and(kinematics or motio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数据库,以"轴向融合,生物力学研究评估,生物力学,骶骨前间隙,脊柱微创"为检索词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腰椎融合术及并发症、生物力学、人文医学等相关文献,主要整理近5年来该领域内的经典文献,排除重复性工作,重点对46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结论:近90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各个层面对腰椎融合手术的方式展开了研究,分析和总结各种术式的优缺点,明确了腰椎疾病融合手术的指征。文章通过综述性对比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的特点,表明目前腰椎融合微创手术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Axia LIF术后生物力学稳定性、并发症、术后康复时间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在未来的医学研究道路上,仍旧任重而道远。
舒小林宋西正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
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征
2020年
背景:探寻一种微创操作、固定牢靠、具有良好抗旋转能力的新技术对于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骶椎失稳的生物力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腰骶椎尸体标本,截取腰骶椎运动节段(L3-S5),分为以下5组:结构完整的正常组、双侧峡部裂组、双侧峡部裂+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组(A组)、双侧峡部裂+单纯中轴螺钉固定组(B组)、双侧峡部裂+单纯中轴螺钉固定+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C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中L5/S1节段屈伸、侧弯、旋转的三维运动范围及轴向抗压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在不同方向的运动下,A、B、C组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均优于正常组与双侧峡部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A、B、C组3种内固定方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而在左右旋转方向上,A组旋转运动的三维运动范围显著小于B组,且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旋转能力强,有望应用于临床。
易国良宋西正舒小林
关键词:内固定生物力学
经骶前间隙双节段椎体间轴向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轴向椎间融合术是2004年由美国的Cragg等[1]人提出的一种新式的微创技术。该术式最初设计及应用于L5S1节段的融合。目前其应用也延伸到L5S1和L4、5双节段的融合。本文就双节段轴向融合术(AxiaLIF)的解剖学及影像学、操作技术、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易明宋西正
关键词:双节段
网格定位板在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进钉点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出血少、肌肉及软组织剥离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经皮椎弓根进针点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自制网格定位板在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进钉点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腰椎段后路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的患者428例,患者在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前随机应用网格定位板或传统定位法(髂嵴定位、肋骨定位、伤椎形态定位、皮肤标志物定位、克氏针定位和穿刺针定位法)进行术前进针点定位,比较不同定位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定位时间及透视次数。结果与结论:(1)网格定位板定位法定位准确率优于传统定位法(P<0.05);定位时间短于传统定位法(P<0.05);定位过程中透视次数少于传统定位法(P<0.05)。网格定位板在脊柱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中前定位的定位准确率、定位时间、透视次数均优于传统定位法;(2)结果表明,网格定位板法与传统定位法比较,具有定位准确率高、定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等优点,在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进针点定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易国良宋西正王文军姚女兆
关键词:骨钉骨科植入物术前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