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141)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田振军蔡梦昕陈婷张可史秀超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马里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5篇细胞
  • 4篇大鼠心肌
  • 3篇对心
  • 3篇心功能
  • 3篇心肌细胞
  • 3篇有氧运动
  • 3篇受体
  • 3篇肌细胞
  • 2篇凋亡
  • 2篇心梗
  • 2篇心梗大鼠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细胞增殖
  • 2篇心脏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集落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集落刺...
  • 2篇集落

机构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马里兰大学

作者

  • 10篇田振军
  • 3篇蔡梦昕
  • 2篇张可
  • 2篇史秀超
  • 2篇陈婷
  • 1篇丁树哲
  • 1篇孙易
  • 1篇王友华
  • 1篇吕志伟
  • 1篇孙婧瑜
  • 1篇魏亚娟
  • 1篇刘保民
  • 1篇贺志雄
  • 1篇贾玄慧
  • 1篇刘智炜

传媒

  • 5篇体育科学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氧运动对心梗大鼠左心室β3-AR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β3-AR及其下游分子eNOS和nNOS的变化是否在有氧运动保护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中发挥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心肌梗死组(MI),心梗+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ME1),心梗+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ME2),每组12只。C组大鼠常规饲养,MI组采用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法,建立MI模型。ME1和ME2组大鼠在MI手术后一周进行8周跑台运动。ME1组运动以10m/min速度,运动5min后,以3m/min的速度递增至16m/min。ME2组运动以10m/min速度,运动10min后,速度逐渐递增至25m/min,运动7min;然后间歇3min,其速度为15m/min,之后依次交替进行。ME1和ME2组运动总时间均为60 min,5d/1wk×8wk。训练结束后,测定LVSP、LVEDP、±dp/dtmax指标,判定各组大鼠心功能变化。之后开胸摘取心脏,进行组织学制片,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法观察分析左心室β3-AR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β3-AR、eNOS及nNOS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MI组胶原容积百分比(CVF)和LVEDP显著升高(P<0.01),LVSP和-dP/dt max均显著降低(P<0.05)。MI后可见左心室β3-AR阳性染色,位于心肌细胞膜表面。同时β3-AR蛋白表达有增高趋势。左心室eNOS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nNOS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MI组比较,ME1和ME2组CVF和LVEDP均显著降低(P<0.01),ME1组-dP/dt max显著升高(P<0.05),ME2组LVSP显著增加(P<0.05)。ME1和ME2组均可见左心室β3-AR阳性染色,同时ME1组β3-A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E2组β3-AR表达有增加趋势。ME1和ME2组eNOS和nNOS表达较MI组均显著增加(P<0.05,P<0.01)。而ME1和ME2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均可通过增加左心室β3-AR表征,上调其下游因子eNOS及nNOS蛋白表达,抑制心梗后胶原过度增生,保护心梗大鼠心功能。
陈婷呼德尓朝鲁张可田振军
关键词:Β3-AR
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改善:有氧运动干预发挥效应新视角被引量:14
2019年
治疗和预防心肌梗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有氧运动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恶化及有氧运动干预对心肌梗死保护的分子机制,主要从心肌梗死和运动干预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变化、线粒体自噬变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心肌梗死后心脏的损伤机制及运动干预对心脏发挥保护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王友华马美田振军
关键词:有氧运动心肌梗死神经重构
Aerobic exercise ameliorates sympathetic nerve sprouting and betaadrenergic receptor signalling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正>Objectives:To testify whether aerobic exercise(AE) provides cardioprotection against MI by ameliorating sym...
Ting ChenYou-you LiMeng-xin CaiXiu-chao ShiZhen-jun Tian
文献传递
不同干预方式对小鼠骨骼肌AMPK/ACC信号通路及CD36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分别观察高脂膳食、自主运动及能量限制3种干预方式对小鼠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水平及脂肪酸移位酶(CD36)总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CD36总蛋白含量在不同骨骼肌脂肪酸氧化水平中的差异。方法:清洁级雄性C57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n=10)、高脂膳食组(HD,n=10)、自主跑轮运动组(E,n=10)及能量限制组(CR,n=10)。经过8周干预后,小鼠断颈处死,摘取右侧股四头肌。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高脂膳食、自主运动及能量限制干预下小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信号通路AMPK、ACC的磷酸化水平及CD36总蛋白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经过8周跑轮运动(P<0.05)、能量限制(P<0.05和P<0.01)干预的小鼠骨骼肌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有显著的增加,然而,经过8周高脂膳食干预的小鼠骨骼肌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经过8周高脂膳食干预的小鼠骨骼肌CD36总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经过8周能量限制的小鼠骨骼肌CD36总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然而,经过8周自主运动的小鼠骨骼肌CD36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与高脂膳食组小鼠相比,经过8周自主跑轮运动及能量限制的小鼠骨骼肌CD36总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ACC磷酸化水平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1)当骨骼肌脂肪酸的摄取不足以满足脂肪酸氧化需要时(如运动和热量限制),AMPK/ACC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脂肪酸氧化代谢的调控。2)CD36总蛋白含量可能和骨骼肌脂肪酸氧化水平密切相关,这说明CD36总蛋白含量的调节也可能参与对小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代谢的调控。
孙婧瑜孙易丁树哲
关键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高脂膳食
8周间歇运动激活LIF-LIFR-STAT3信号和诱导骨骼肌细胞增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增殖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表征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间歇运动组(CE),每组15只。运动组采用小动物跑台运动,运动方式为先以10 m/min×10 min,再以25 m/min×7 min和15m/min×3 min,依次交替,60 min/d,5 d/周×8周。运动结束后次日,分离切取大鼠腓肠肌组织,称重。组织学方法测定腓肠肌细胞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LIF及其受体(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LI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及其磷酸化水平(p-STAT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化学观察分析腓肠肌LIF、LIFR、PCNA和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表达;RT-q PCR检测腓肠肌LIF/LIFR mRNA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CE组大鼠腓肠肌重量和细胞CSA增大(P<0.01),LIF/LIFR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PCNA和ki67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8周间歇运动可促进正常大鼠骨骼肌细胞肥大,激活LIF-LIFR-STAT3信号通路,诱导骨骼肌细胞增殖。
贾单单田振军Shaojun Du
关键词:细胞增殖白血病抑制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
运动训练诱导大鼠心肌HGF和TGF-β1表达对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诱导大鼠心肌HGF和TGF-β1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30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安静对照组大鼠不运动,有氧运动以15 m/min开始,递增速度为3 m/min、时间为5 min,运动至速度20 m/min,增加跑台坡度为5%,运动总时间为60 min,每周训练5天。大强度运动以15 m/min开始,递增速度为3 m/min、时间为10 min,运动至速度35 m/min,增加跑台坡度为10%,运动总时间为90 min,每周训练6天,各组训练时间均为8周。训练结束后进行HE染色观察、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测定,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大鼠心肌PCNA、Ki-67、HGF和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氧训练组大鼠心系数、LVSP、±dp/dtmax和T波电压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LVEDP和心率均显著下降(P<0.05),双核细胞出现率增加,心肌组织中Ki-67、PCNA、HGF和TGF-β1的MOD值均显著升高(P<0.05),Ki-67和PCNA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大强度训练组大鼠心系数、心率、LVED和PQT间期均显著性升高(P<0.05),LVSP和±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心肌组织中Ki-67和PCNA和HGF的MOD值下降,其中HGF的下降显著(P<0.05),TGF-β1的MOD值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大鼠心肌组织Ki-67和PCNA的表达升高,Ki-67和PCNA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心肌细胞增殖,有氧运动上调HGF和TGF-β1的表达可能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发生;大强度运动可使心肌组织中Ki-67和PCNA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心肌细胞增殖可能是有氧运动提高心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机制。
邢维新田振军
关键词:心功能心肌细胞增殖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梗死大鼠恢复期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梗死大鼠恢复期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可行性、准确性及敏感性。方法 47只正常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23只和假心肌梗死组24只,均常规麻醉开胸,心肌梗死组于左心耳2 mm处丝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心肌梗死组仅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造模8周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大鼠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指标,然后处死大鼠对心脏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23只大鼠中,经超声心动图检出心肌梗死14只,经TTC染色提示大鼠存在心肌梗死者16只,故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梗死大鼠的敏感性为87.5%(14/16),特异性为100%(7/7);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与心脏TTC染色具有良好地关联性(Carmer’s V=0.91且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准确评估心肌梗死大鼠恢复期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贾玄慧史秀超田振军魏亚娟刘保民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梗死
间歇运动对心梗大鼠心肌LIF及其受体表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及其受体LIFR表征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梗安静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每组12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结扎建立MI模型,ME组采用小动物跑台进行8周间歇训练。训练结束后次日腹腔麻醉,血流动力学方法评定心功能,Masson染色观察分析心肌胶原容积(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百分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Bcl-2、Bax、LIF、LIFR、p-STAT 3和STAT 3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心肌lif和lifr mRNA表达。结果:心梗大鼠心功能显著降低,心肌纤维化水平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间歇运动可有效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降低心肌纤维化水平,升高Bcl-2/Bax比值,减少TUNEL阳性颗粒,上调心肌LIF及LIFR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和STAT 3磷酸化水平。结论:间歇运动可显著促进心梗大鼠心肌LIF蛋白表达,激活LIF/LIFR/STAT 3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梗心脏病理重塑和心功能。开展运动干预缺血心脏LIF表征研究与心脏的保护效应,将为心梗患者运动康复手段筛选提供新思路。
田振军贾单单蔡梦昕Du Shaojun
关键词:细胞凋亡白血病抑制因子
持续和间歇有氧运动对心梗大鼠心肌Myostatin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持续和间歇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肌肉抑制素(Myostatin)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组)、MI组(B组)、MI+持续有氧运动组(C组)和MI+间歇有氧运动组(D组),每组12只。其中,C组和D组大鼠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跑台适应性训练(10~15m/min,30min/天,共5天)。之后C组以16m/min(50%~60%VO2max)运动60min/天,5天/周,共8周;D组以10 m/min(40%~50%VO2max)运动10 min,再以25 m/min(85%~90%VO2max)运动7min和以15m/min(50%~60%VO2max)运动3min,依次交替进行运动60min/天,5天/周,共8周。训练结束后,通过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测定心功能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ActRIIB的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α-actin、α-myosin、Myostatin和ActRIIB的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分析心肌Myostatin和ActRIIB表达。结果:MI后心功能和心肌α-actin及α-myosin表达显著降低,Myostatin和ActRIIB表达显著升高;持续和间歇有氧运动可显著提升M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α-actin及α-myosin表达,降低Myostatin和ActRIIB表达,且间歇有氧运动效果优于持续有氧运动。结论:间歇有氧运动有效提升M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α-actin和α-myosin的表达,且优于持续有氧运动干预效果;间歇有氧运动有效降低MI大鼠心肌Myostatin和ActRIIB的表达,且优于持续有氧运动干预效果,并与MI心脏心功能提升关系密切。
田振军贺志雄刘智炜蔡梦昕
关键词:心功能
间歇运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心梗大鼠干细胞动员与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的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术观察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跑台间歇运动结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心肌梗死大鼠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和在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成体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梗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心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MG)和心梗+G-CSF+间歇运动组(MGE)。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ME和MGE组大鼠在心肌梗死手术结束1周后进行3周跑台间歇运动。MG和MGE组大鼠术后1h皮下注射人源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μg/kg/d×5d,其他各组大鼠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免疫荧光法检测并计算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增殖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kit^+和CD29^+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kit和CD29蛋白表达水平。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心功能。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PCNA^+心肌细胞百分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kit^+和CD29^+细胞百分率、心肌组织中c-kit和CD29蛋白表达和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心功能显著降低;与MI组比较,ME、MG和MGE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中PCNA^+心肌细胞百分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kit^+和CD29^+细胞百分率、心肌组织中c-kit和CD2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心功能显著增强,且MGE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间歇运动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显著促进干细胞动员归巢,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缩小梗死面积,提升心功能,且二者联合效果优于单一因素作用。
史秀超蔡梦昕田振军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心肌细胞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