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148)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忠舒彬吴志彬李亚楠任浩宇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分化
  • 3篇细胞
  • 2篇低强度脉冲
  • 2篇低强度脉冲超...
  • 2篇低强度脉冲超...
  • 2篇去分化
  • 2篇骨骼肌
  • 2篇超声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有尾两栖类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分化
  • 1篇肢体再生
  • 1篇脂联素
  • 1篇脂联素受体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杨忠
  • 3篇吴志彬
  • 3篇舒彬
  • 2篇胡凯耀
  • 2篇任浩宇
  • 2篇李亚楠
  • 1篇姜振宇
  • 1篇段青
  • 1篇丁可
  • 1篇张卓航
  • 1篇吴韦铷
  • 1篇蒋宛凌
  • 1篇司维柯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钴原卟啉诱导HO-1表达增加对老龄小鼠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注射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 PP)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表达增加在老龄小鼠骨骼肌微环境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将正常成年(2月龄)和老年(18月龄)C57BL/6雄性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注射Co PP组;Co PP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Co PP溶液[5 mg/(kg·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在3、7、14 d后取新鲜腓肠肌组织,Western blot检测HO-1(3 d组)的表达,ELISA检测过氧化标志分子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类Cu Zn-超氧歧化酶(SOD)等活性变化。用老年C57BL/6小鼠建立腓肠肌损伤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Co PP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在3、7、14 d后检测中性粒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浸润。结果正常老年组HO-1表达量高于成年组,老年组注射Co PP后HO-1表达升幅显著低于成年组(P<0.05);注射Co PP后,成年和老年组MDA、H2O2含量均下降,SOD、Cu Zn-SOD、GSH-Px和CAT酶活性升高,且老年Co PP组过氧化标志分子含量高于成年Co PP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P<0.05)。骨骼肌损伤后3、7 d,Co PP处理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均低于对照组;CD163阳性M2型巨噬细胞浸润出现较晚,且注射Co PP后,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骨骼肌对Co PP的反应性下降,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损伤后诱导HO-1表达增加能够降低早期中性粒细胞、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可能有助于骨骼肌损伤修复。
李亚楠吴志彬吴韦铷司维柯舒彬杨忠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骨骼肌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功率密度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骨骼肌C2C12成肌细胞脂联素(Adiponectin)及其受体的影响,探讨LIPUS促进C2C12成肌细胞分化的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2C12成肌细胞根据有无超声干预或超声干预的功率密度随机分为对照组、U_(0.1)组、U_(0.3)组和U_(0.5)组,对照组接受假LIPUS干预,U_(0.1)组、U_(0.3)组、U_(0.5)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1 W/cm^(2)、0.3 W/cm^(2)、0.5 W/cm^(2)的LIPUS干预。干预5 d后,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脂联素、脂联素受体1(AdipoR1)和T-钙黏蛋白(T-Cadherin)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联素、AdipoR1、T-Cadher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化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肌细胞生成蛋白(MYOG)和胚胎肌球蛋白重链(eMHC)的蛋白水平,并对4组细胞肌管的分化能力进行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结果LIPUS干预5 d后,U_(0.1)、U_(0.3)和U_(0.5)组细胞相对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_(0.3)组和U_(0.5)组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T-Cadherin 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_(0.3)组和U_(0.5)组脂联素、AdipoR1、T-Cadherin蛋白和AMPK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且U_(0.1)组和U_(0.5)组均显著低于U_(0.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_(0.3)组和U_(0.5)组C2C12成肌细胞分化指标eMHC、MYOG蛋白水平和C2C12成肌细胞融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PUS可促进C2C12成肌细胞的分化,并以0.3 W/cm^(2)、5 min/d、1 MHz,占空比为20%的LIPUS干预作用最明显,其调控机制可能与C2C12成肌细胞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T-Cadherin的表达上调和下游AMPK磷酸化水平活化有关。
张亚莲舒彬杨忠李倩蔡星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脂联素脂联素受体
脉冲超声波对老年鼠骨骼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脉冲超声波对老年鼠骨骼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手术切割的方法,将30只老年雄性昆明小鼠的双侧腓肠肌造成局部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超声组在伤后3d开始给予频率1 MHz、平均强度40 mW/cm^2、工作周期20%的脉冲超声波治疗,每次10 min,1次/日,共治疗10d;对照组未做治疗,自然愈合.分别于小鼠伤后第3、7、14、21和28天,取双侧腓肠肌进行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分析比较.结果 ①造模小鼠伤后第3天,在骨骼肌损伤部位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伤后第7、14和21天,2组多核肌纤维数量均逐渐增多,超声组多核肌纤维的增多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对照组局部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萎缩;至伤后第28天,对照组组织间质纤维化明显,部分肌纤维融合成片状,边界不清;超声组肌纤维排列较均匀,细胞外间质纤维化较少.②小鼠造模伤后第3天,2组小鼠骨骼肌内均有胶原纤维呈现,对照组和超声组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6.05±1.02)%和(5.7l±0.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鼠的胶原纤维密度在伤后3~21 d逐渐增多,伤后第21天达到高峰[(21.32±2.83)%和(13.40 ± 1.30)%];伤后第7、14、21和28天,超声组胶原纤维的MOD值均小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③伤后第3天,对照组和超声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MOD值分别为(5.37±0.54)%和(5.13±0.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在伤后3 ~21 d逐渐增强,伤后第21天达高峰[(15.83±2.1 3)%和(11.72±1.31)%];伤后第14、21和28天,超声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MOD值均小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④伤后第3天,对照组和超声组α-平滑肌肌球蛋白(α-SMA)表达的MOD值分别为(6.30±0.57)%和(5.88±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天和第14�
吴志彬李亚楠舒彬杨忠白川川
关键词:骨骼肌纤维化老年鼠
视网膜再生的细胞来源与Müller细胞去分化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视网膜的损害会导致人类严重的视觉障碍。一些非哺乳类脊椎动物的视网膜具有自发旺盛的再生能力,研究显示,该修复过程在不同种属动物中涉及多种来源的再生种子细胞。Mü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内主要的支持细胞,在多种动物的研究中均发现它能去分化转变为视网膜神经祖细胞参与损伤修复。近几年来,Müller细胞去分化过程的分子机制与相关信号途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就视网膜再生的细胞来源与Müller细胞去分化机制作一综述。
任浩宇胡凯耀杨忠
关键词:祖细胞MÜLLER细胞去分化
肢体再生——来自有尾两栖类的认知被引量:2
2012年
蝾螈等有尾两栖类在其肢体任何节段被截断后,能通过准确的时空模式调节完成具有位置匹配关系的再生修复,该过程由受损肢体残端产生的芽基组织介导完成。芽基细胞的来源目前尚有争议,其产生受局部基质微环境诱导并涉及细胞表观遗传学改变,性状上呈现不完全的细胞再编程特征,增殖分化具有神经依赖性。哺乳类包括人类仅具有极为有限的肢体再生能力,其肢体再生限于指(趾)末端受损离断。深入探讨有尾两栖类等肢体再生过程的细胞分子机制,将为探索新的干细胞损伤修复途径及再生促进策略提供线索。
张卓航姜振宇杨忠
关键词:有尾两栖类肢体再生干细胞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培养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对培养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应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将培养成肌细胞随机分增殖超声组、分化超声组、增殖对照组和分化对照组。增殖超声组和分化超声组均采用超声频率为1.5MHz,平均强度为30mW/cm^2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辐射,每次20rain,每日1次,增殖超声组连续处理6d,分化超声组连续处理4d。增殖超声组与增殖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增殖动力学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肌细胞生长因子MyoD、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并对分化超声组与分化对照组进行肌球蛋白重链(MHC)染色和成肌细胞融合指数分析。结果增殖超声组成肌细胞进入活性细胞周期G2/M与S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PI)分别为(19.30±5.14)%,(37.00±8.72)%和(47.93±0.87)%,与增殖对照组的(10.334-1.53)%,(25.00±4.36)%和(38.66±0.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超声组HO.1荧光染色阳性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82.034±5.14)%和(152.02±4.76)%,与对照组的(60.01±3.22)%和(138.70±5.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分化超声组成肌细胞融合指数(18.73±6.81)%,与分化对照组的(37.52±1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化,且不改变其肌原属性,血红素加氧酶一1参与该调控过程。
段青杨忠舒彬蒋宛凌吴志彬丁可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成肌细胞增殖分化
Schwann细胞发育和去分化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Schwann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内的髓鞘形成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经由一系列基因的准确表达及微环境因素的调控分化成熟并产生髓鞘。在外周神经受损后的Wallerian氏变性过程中,Schwann细胞的前体细胞基因激活而去分化形成幼稚前体是神经纤维再生的关键环节;由于其高度可塑性,Schwann细胞也在参与外周神经再生的病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几年来对Schwann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以ERK/MAPK为核心的内在信号途径调控其去分化及可塑性的认识日益深入。这些对阐明外周神经发育、损伤再生的细胞分子过程及脱髓鞘等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胡凯耀任浩宇杨忠
关键词:细胞发育去分化分子机制SCHWANN细胞SCHWANN细胞神经纤维再生周围神经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