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634)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韩一生宋扬毕龙侯巍张振宇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创伤
  • 3篇脑损伤
  • 3篇创伤性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骨折
  • 2篇创伤性脑损伤
  • 1篇愈合
  • 1篇伤患者
  • 1篇疼痛
  • 1篇疼痛控制
  • 1篇子机
  • 1篇细胞
  • 1篇现状及影响
  • 1篇现状及影响因...
  • 1篇相关肽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出血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杭州市肿瘤医...

作者

  • 6篇韩一生
  • 4篇毕龙
  • 4篇宋扬
  • 3篇黄兆松
  • 3篇王树森
  • 3篇张振宇
  • 3篇侯巍
  • 1篇陈铁江
  • 1篇鲁琪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降钙素相关肽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 peptide,CGRP)对SD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传代至第三代,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含不同浓度(10-11~10-6mol/L)CGRP的条件培养液,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结节染色法观察CGRP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矿化的效果。采用RT-PCR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L-I)、BMP-2、RunX2、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等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增殖率测定CGRP组各浓度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CGRP浓度大于1×10-10mol/L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碱磷酶染色与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CGRP组均有阳性显色,对照组无显色或显色不明显。CGRP组的细胞因子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CGRP能够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BMSCs增殖,并可短期内诱导其在向成骨细胞分化。CGRP可能在骨修复及骨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振宇韩一生毕龙王树森宋扬侯巍黄兆松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
新型大鼠闭合骨折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通过制作一种打击器,建立标准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方法:对36只雄性SD大鼠左侧股骨行髓内逆行克氏针内固定,然后使用自行设计的打击器造成股骨中段闭合骨折,分别于骨折后1、4、8周处死大鼠取股骨标本,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观察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证实31只为无明显移位的横行或短斜型骨折,占总例数的86.1%。组织学检查显示骨折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结论:通过自行设计的打击器制作的标准闭合骨折模型应用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能最大限度减少外来因素对骨折的影响,符合标准闭合骨折模型的要求。
宋扬韩一生毕龙王树森张振宇侯巍黄兆松
关键词:落体闭合骨折动物模型
创伤性脑损伤后进展型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
2013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型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出现颅内进展型出血分为进展性出血组和非进展性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后首次CT的检查时间、昏迷评分、受伤到第二次CT检查的时间、凝血功能、首次CT和复查CT出血量等。采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进展性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年龄大、入院时GCS分数高、受伤到第一次CT时间短、D-D水平高、FDP水平高、PLT水平高、INR大是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型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型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了解这些因素,做到积极预防和治疗,以降低对患者的危害,改善预后。
陈铁江韩一生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
急诊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改善临床疼痛控制。方法采用VRS-6和FRS对患者抢救过程中疼痛控制进行评估。结果护士对疼痛控制的预期评价与患者自评疼痛VRS-6评价一致性差(kappa=0.47),不同MEWS分层患者镇痛处理率、疼痛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 3~4分、5~6分患者的护士预期疼痛显著低于患者实际疼痛。MEWS、主要损伤部位和多处创伤是影响急诊疼痛控制的主要因素(OR=2.165、1.921、2.102,P<0.05)。结论急诊护士具有较普遍创伤患者疼痛控制意识,但存在局限,疼痛控制受到护士积极性、患者生命体征、伤情影响。
鲁琪韩一生
关键词:创伤急救医疗服务疼痛
创伤性脑损伤促进骨折愈合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09年
临床上骨折合并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骨折愈合明显加快是一常见的现象,甚至在关节周围出现异位骨化.多年来围绕其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病理过程,受到全身以及局部多因素、多途径的调节,需要全身和局部细胞产生或传递的多种细胞因子、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参与才能完成修复.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学者们对于骨组织代谢有作用的全身和局部体液生长因子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包括循环中的肽类物质,如TGF-β,bFGF,VEGF,IGF,PDGF等,还有作用于局部骨折部的,如BMPs,在脑损伤后其表达的变化均会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但针对脑损伤后造成的神经系统紊乱,下丘脑、垂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水平的变化,只有少数学者对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等做过少量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脑损伤和骨折愈合速度在分子水平的关联日益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综合近年相关研究进展,着重阐述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可能分子机制.
宋扬毕龙韩一生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骨折愈合分子机制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及相关评价体系。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脑损伤后生命体征和病理学改变,并通过自行设计的神经功能量表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撞击后,动物均出现明显的生命体征改变,包括伤后血压立即骤降后恢复平稳、呼吸暂停与呼吸变深快等。伤后6 h,出现明显的脑损伤病理学改变。伤后12h,神经功能量表分析显示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结论本体系可用于建立和量化评价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情况,并可用于建立和评价其他中小型动物模型。
宋扬韩一生毕龙王树森张振宇侯巍黄兆松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