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046)

作品数:39 被引量:318H指数:9
相关作者:徐宝山马信龙杨强许海委夏群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椎间盘
  • 11篇腰椎
  • 7篇软骨
  • 7篇髓核
  • 6篇椎间盘镜
  • 6篇细胞
  • 5篇腰椎间盘
  • 5篇手术
  • 5篇椎体
  • 5篇纤维环
  • 5篇脊柱
  • 4篇丝素
  • 4篇丝素蛋白
  • 4篇髓核细胞
  • 4篇盘移位
  • 4篇椎间孔
  • 4篇椎间盘移位
  • 4篇脱细胞
  • 4篇微创
  • 4篇基质

机构

  • 34篇天津医院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1篇天津理工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日照市中医医...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徐宝山
  • 24篇杨强
  • 24篇马信龙
  • 13篇许海委
  • 12篇夏群
  • 11篇张杨
  • 10篇张春秋
  • 9篇刘越
  • 9篇吉宁
  • 8篇李秀兰
  • 8篇姜洪丰
  • 8篇伍耀宏
  • 6篇胡永成
  • 3篇杨秀萍
  • 3篇王连永
  • 3篇刘清
  • 3篇丁晓明
  • 2篇张晓林
  • 2篇赵艳红
  • 2篇曾超

传媒

  • 9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天津医药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KH26标记结合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体外评估PKH26标记对山羊髓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结合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评价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取1岁龄山羊椎间盘分离髓核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获取原代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传代获取第1代髓核细胞,行PKH26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后的细胞荧光强度,并行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锥虫蓝染色比较标记前后细胞活性,MTT法检测标记前后细胞增殖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Ⅰ、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基因表达。将标记后的髓核细胞接种至一体化纤维化-髓核支架的髓核部分,纤维环部分作为阴性对照,体外培养3 d后植入5只6周龄雄性裸鼠体内,培养6周后活体成像技术检测髓核细胞-支架复合物在体内的荧光强度及范围。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原代髓核细胞簇状生长,呈卵圆形,第1代髓核细胞呈类软骨样细胞形态;标记后的第1代髓核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标记后荧光强度均匀,标记前后细胞活性均在95%以上;标记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标记前后细胞Ⅰ、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成像技术显示体内髓核支架有强烈荧光,纤维环支架未见荧光。结论 PKH26标记对髓核细胞的活性、增殖及细胞表型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合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追踪细胞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
伍耀宏徐宝山杨强李秀兰张杨马信龙夏群张春秋许海委曾超
关键词:山羊
保留后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估保留后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扩大椎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具符合标准的人体标本,简单随机分为两组(C4起始组,S4;C5起始组,S5;每组3具),使用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的新术式按次序进行C3~C6节段的减压手术。每当完成单个节段右侧椎板上的骨槽后,用测深尺在定点测量椎管的基础深度。继续完成对侧的骨槽制作,然后用组织钳将该椎节棘突向后提拉至韧带复合体刚好紧绷,再次测量此刻的椎管深度。计算两次测量值之差得出椎板的后移值(RV)。每当增加一个节段的手术区域,对已测节段要再次进行测量。分别使用两独立样本和单样本资料的t检验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人体标本在完成首个节段的减压手术后,椎板平均后移值均较小[S4:(0.87±0.72)mm;S5:(1.83±0.29)mm],而完成C3-C6节段的手术后,椎板后移距离达到最大值RVmax,从c3到C6节段的总体平均RVmax依次为(2.37±0.52)mm、(4.27±0.78)mm、(3.73±0.93)mm和(2.16±0.77)mm;总体平均后移率(RR)依次为17%±7%、32%±9%、29%±10%和16%±6%。CA和c5节段的总体平均RVmax达到或超过了4mm的减压阈值(t=0.839、-0.703,均P〉0.05)。C4/C5节段的平均RVmax在两组中的差异较小(t=-1.204、1.189,均P〉0.05),而C3/C6节段的组间差异较为明显(t=-4.429、4.196,均P〈0.05)。结论保留后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较好地扩大椎管的矢状径,具有解除脊髓压迫的作用,且各节段椎板的后移值均随手术节段数的增加而加大,但不同节段的后移能力有较大差异,手术区中部的减压效果好于头尾侧。
赵焕融徐宝山邵鹏飞夏金建张旗张维昊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椎管减压术韧带
含软骨钙化层的仿生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以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为材料制备含软骨钙化层(calcified cartilage layer,CCL)的仿生骨软骨支架,接种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评估CCL在体内修复中起到的作用,探讨这一设计组合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理念的可行性。方法以SF/HA为材料,采用石蜡微球沥滤和定向结晶(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ption, TIPS)结合技术,制备含软骨钙化层的多相一体化仿生支架,通过扫描电镜、micro—CT进行观察,测定支架软骨层和成骨层的孔径、孔隙率和压缩弹性模量;ADSCs接种到支架上,建立兔双侧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CCL支架组、non.CCL+ADSCs组(不含CCL的支架复合自体ADSCs)和CCL+ADSCs组(含CCL的支架复合自体ADSCs),分别在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评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评估、新生骨组织Micro.CT扫描,评估各组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对比分析CCL在体内修复中起到的作用。结果含CCL的仿生骨软骨支架由层次鲜明的“透明软骨-CCL-软骨下骨”组成,各层连接紧密。软骨层具有明显的取向微孔结构,分布均匀,孔径(112.43±12.65)μm,孔隙率为90.25%±2.05%;软骨下骨层具有良好的三维大孔结构,连通性好,孔径(362.23±26.52)μm,成骨层孔隙率为85.30%±1.80%;CCL+ADSCs组软骨再生情况优于non-CCL+ADSCs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可见GAG和Ⅱ型胶原表达较non-CCL+ADSCs组高;新生骨组织分析、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含CCL的SF/HA仿生骨软骨支架模仿正常骨软骨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和生物相容性。该支架复合自体来源的ADSCs成功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CCL的存在加速软骨组织的生长。
杨强丁晓明徐宝山张杨赵艳红胡永成杜立龙王连永马信龙
关键词:软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
第三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创脊柱外科年会专题讨论纪要
2018年
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发展迅速,但同时也产生很多争议。第三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创脊柱外科工作组年会针对七个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选择及骨水泥灌注量、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的选择、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手术策略、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显微镜和内镜的选择、退变性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策略、胸椎管狭窄的手术策略;会议充分讨论了各种微创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取得了很多重要共识,有利于各种微创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
徐宝山
关键词:脊柱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mobile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MED)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杂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MMED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56-76,平均67岁。49例伴退行性滑脱,19例伴退行性侧凸。责任节段包括L4。,57例,L,s。6例,L3~L5 4例,L4-S1 1例。患者均有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为43.8%±10.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腰痛(6.3±3.3)分、腿痛(6.1±3.8)分。在症状严重侧行纵行切口,放置MMED,用磨钻扩大开窗,沿神经根通道减压,摘除椎间盘,充分刮除终板软骨,处理椎间隙;潜行咬除对侧黄韧带,松解对侧神经根;退出内套管,直视下试模撑开椎间隙,用自体骨与异体骨混合植骨,放置cage,移除外套管。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放置空心椎弓根螺钉,仍有滑脱者预设复位距离,经皮插入连接棒复位固定。结果1例术中转开放手术,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手术时间10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100ml。术后影像学检查示脊柱序列改善,减压充分,合并滑脱者滑脱比由术前17.9±6.2降低至11.8±4.8。61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其他7例随访6~9个月。末次随访时ODI降低至8.9%±7.4%,VAS评分下降至腰痛(1.2±1.1)分、腿痛(0.9±0.9)分,MacNab法疗效评定结果为优41例、良25例、可2例。结论MMED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脊柱功能,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徐宝山马信龙胡永成许海委刘越杨强姜洪丰吉宁
关键词:微创性
猪腰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分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应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猪腰椎间盘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研究正常椎间盘和去除髓核椎间盘不同区域轴向应变的分布及随载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逐渐增加,椎间盘不同区域的轴向应变均随之增加,且变化具有不均匀性.纤维环(AF)在髓核(NP)区的轴向应变增量最大,背侧区次之,腹侧区最小;内侧的轴向应变增量均大于外侧.髓核摘除后,椎间盘腹侧区、NP区和背侧区的应变增加量均大于正常椎间盘,且纤维环内、外侧的应变增加量均大于正常椎间盘.
孙凤菊杨秀萍朱松峰刘清张春秋
关键词:腰椎间盘轴向应变压缩载荷
羊纤维环部分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可用于椎间盘缺损修复研究的纤维环部分缺损动物模型。方法使用image J 1.46r软件测量5根羊脊柱X线片T12/L1~L6/S1椎间隙高度,轴向剖开T12/L1~L6/S1椎间盘,测量拟作缺损处纤维环厚度,使用11号尖刀在3根离体羊脊柱T12/L1~L5/6椎间盘左前方制作上底3 mm、下底5 mm、高5 mm、厚3 mm,下底朝向髓核的梯形缺损,上述羊脊柱均取自1岁龄绵羊。采用微创外侧手术入路在2只1岁龄绵羊T12/L1~L5/6椎间盘左前方制作相同规格的梯形缺损。通过轴向剖开椎间盘测量梯形缺损的边长、对切取的纤维环和少量髓核称质量,以此评估所制作的椎间盘梯形缺损。结果绵羊腰椎间隙高度为(4.45±0.28)mm,拟作缺损处纤维环厚度为(4.08±0.50) mm,分别与拟作梯形缺损的厚度(3 mm)和高度(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羊腰椎间盘梯形缺损的上底(3.03±0.09)mm、下底(5.03±0.09)mm、高度(4.97±0.10)mm和厚度(3.02±0.06)mm分别与梯形缺损预定值(上底3 mm、下底5 mm、高度5 mm和厚度3 mm)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离体和在体的羊腰椎间盘梯形缺损处取出的纤维环及髓核质量分别为(0.162±0.011)g和(0.166±0.014)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创外侧手术入路,使用实验中制作梯形缺损的方法可以简单、安全、可靠地制作出符合要求、能用于椎间盘缺损修复研究的羊纤维环部分缺损的动物模型。
袁秋明徐宝山杨强刘越姜洪丰张杨杜立龙祁霁舟赵家宁马信龙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绵羊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入路的X线、MRI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观察,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手术入路与椎间孔、神经根及邻近组织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行腰椎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按脊柱序列正常、无畸形、无移行椎的要求共纳入100例正常腰椎的横断面 MRI 资料和100例正常腰椎正侧位 X 线图像资料。选取 L2/3~ L5/ S1节段椎间盘上下缘两个层面的 MRI 横断面图像的,分别测量椎间盘上、下缘的椎间孔宽度最小值(Gs、Gi)、神经根-椎间盘距离(Hs、Hi)、神经根-关节突距离(Is、Ii)和入路靶角(Js°、Ji°)。选取 L4/5和 L5/ S1节段正侧位 X 线图像,分别从正位和侧位测量分析髂脊-椎间盘距离(Qa、Qb)和入路靶角(Ra°、Rb°)。结果 MRI 横断面图像资料分析显示 Gs 均〉 Gi,其中 L4/5节段 Gi 最小[(2.72±1.40) mm],L2/3节段 Gs 最大[(5.16±1.53) mm]。神经根-椎间盘距离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并且在椎间盘下缘层面距离最近。 L2/3和 L3/4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背侧;而在 L4/5和 L5/ S1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腹侧。 Is 〈 Ii,其中 L4/5节段 Is 最近[(-2.55±4.94) mm], L5/ S1节段 Ii 最远[(-8.23±11.11) mm]。椎间盘上、下缘横断面入路靶角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 L2/3和 L3/4节段 Js°〉 Ji°;L4/5和 L5/ S1节段Js°〈 Ji°。正侧位 X 线图像分析显示 L4/5节段位置与髂脊约处于同一高度,L5/ S1节段靶角明显大于 L4/5节段。结论下腰椎(L4/5和 L5/ S1)椎间孔变小、神经根与椎间盘更近、入路靶角变大变陡,手术入路更复杂、难度更大;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时需采用环锯扩大椎间孔,使工作通道充分进入椎管内,减小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徐宝山Yuvraj Hurday杜立龙郭林曹毅万业达
关键词:椎间盘放射摄影术手术入路
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在骨科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在骨科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制备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基质支架的方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在骨科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基质脱细胞方法进行归纳和分类。[结果]近年来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在来源细胞、培养条件和脱细胞方法等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结论]目前来看,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基质在骨科组织工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是很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杨强祁霁舟徐宝山
关键词:脱细胞
新型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的制备与评估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用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和脱细胞髓核基质构建新型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并进行理化检测,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取猪股骨近端松质骨,塑形成外径10 mm、内径5 mm、厚3 mm的骨环,经脱脂、脱钙、脱细胞处理制备成纤维环相支架;取猪尾髓核组织,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联合脱细胞后粉碎、离心,制备脱细胞髓核基质;将制备的脱细胞髓核基质注入纤维环相支架中央,冷冻干燥,联合应用紫外照射和碳化二亚胺进行交联,制备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吸水率、压缩弹性模量;MTT法检测25%、50%、100%支架浸提液对新西兰大白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ADSCs)增殖的影响;将ADSCs接种到支架上,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活性。结果大体观察支架呈乳白色;HE染色可见支架均质红染,无细胞成分残留;扫描电镜可见外层纤维环相支架孔径大小均匀一致,孔隙相互贯通,中央脱细胞髓核基质微丝相互连接,形成均匀网状结构,交界处连接紧密。纤维环相支架孔径为(343.00±88.25)μm,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孔隙率为82.98%±7.02%、吸水率为621.53%±53.31%,压缩弹性模量为(89.07±8.73)kPa。经MTT测定支架浸提液对ADSCs增殖无影响;活/死细胞染色可见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无死细胞。结论用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和脱细胞髓核基质构建的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具有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且无毒,力学性能与人正常椎间盘接近,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理想支架载体。
许海委徐宝山杨强李秀兰马信龙夏群张春秋伍耀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