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927)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凌士奇徐建刚黎韦华王涛邝文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角膜
  • 4篇新生淋巴管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管
  • 4篇角膜新生淋巴...
  • 3篇移植后
  • 3篇角膜移植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炎症
  • 2篇眼外伤
  • 2篇英文
  • 2篇烧伤
  • 2篇烧伤后
  • 1篇眼表
  • 1篇眼烧伤
  • 1篇移植供体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市妇女儿...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凌士奇
  • 4篇黎韦华
  • 4篇徐建刚
  • 3篇邝文辉
  • 3篇王涛
  • 2篇林浩添
  • 1篇戚朝秀
  • 1篇梁凌毅
  • 1篇黄捷
  • 1篇夏小平
  • 1篇叶辉
  • 1篇李奇根
  • 1篇黄挺
  • 1篇李朝阳
  • 1篇邓娟
  • 1篇陈丽丽
  • 1篇钟惠芬
  • 1篇张慧
  • 1篇彭瑞萍
  • 1篇严小敏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Intern...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隙灯显微镜联合荧光素染色检查法在眼表隐匿性异物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介绍一种眼表隐匿性异物诊治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7例眼表隐匿性异物的眼部临床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法。结果 27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的中位数为29岁,四分位间距为25岁、39岁,症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2.0d,四分位数间距为0.5d、4.0d。各类异物中,角膜异物9例,结膜异物18例。在异物取出之前,所有患眼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时均未见明显的眼表损害。裂隙灯显微镜联合荧光素染色检查时发现,眼表隐匿性异物具有特征性改变,包括"荧光素着色"和"荧光素边集",其中表现为"荧光素着色"的比例为44.4%,表现为"荧光素边集"的比例为92.6%。15例异物可直接用湿棉签抹除,4例用显微镊夹出,其余8例采用联合异物取出法。在异物取出之后,裂隙灯显微镜联合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4眼未见明显着色,2眼呈片状着色,21眼为点状或线状着色。所有患者均未见因异物导致的眼部感染。结论通过查找特征性改变,裂隙灯显微镜联合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法有助于眼表隐匿性异物的诊治。
汤伟民陈德钦王涛凌士奇
关键词:眼表眼外伤
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炎症反应指数间的关联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角膜碱烧伤后的角膜新生淋巴管与炎症反应指数间的关联.方法 实验研究.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全角膜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碱烧伤后1、3 d,1、2、3、4、5、6、7及8周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VC)和血管计数(BVC).同时,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炎症反应的变化,记录炎症反应指数(IF),并比较LVC和IF之间的关联.11例人角膜取自碱烧伤后行角膜移植的11例患者.淋巴管内皮细胞受体(LYVE-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人角膜中的新生淋巴管,LVC和IF之间的关联运用Pearson's相关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中存在淋巴管和不存在淋巴管的患者之间IF、炎性细胞计数、碱烧伤病史、年龄的差异.结果 碱烧伤后,角膜基质层存在着新生淋巴管.碱烧伤后3 d时出现角膜新生淋巴管,2周末达到高峰,5周末消退.新生淋巴管的出现滞后于炎症反应,但先于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而消退.LVC与IF之间呈正相关(r=0.572,P<0.01).11例患者中3例存在着角膜新生淋巴管.与另8例角膜中无新生淋巴管的患者相比,前者IF显著性升高(t=3.28,P<0.05)、炎性细胞计数显著性增加(t=2.42,P<0.05),年龄显著性下降(t=2.62,P<0.05),而碱烧伤病史无显著性差异(t=1.28,P>0.05).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有淋巴管生成,角膜新生淋巴管和炎症反应指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凌士奇黎韦华徐建刚邝文辉李朝阳
关键词:角膜眼烧伤淋巴管生成炎症
Relations between lymphangiogenesis and the size of pterygium被引量:2
2012年
AIM:To exa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lymphangiogenesis and the size of pterygium.· METHODS:Tissues from 88 primary and 34 recurrent pterygia were evaluated,and those from 7 nasal epibulbar conjunctiva segments were used as controls.Pterygium slices from each patient were stained with LYVE-1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identify lymphatic microvessel for calculating lymph-vascular area(LVA),lymph-microvascular density(LMD) and lymph-vascular luminal diameter(LVL).Also,the relations between lymphangiogenesis(measuring by LVA,LMD and LVL) and the size of pterygium(extension,width and area) were explored.· RESULTS:There were a few LYVE-1(+) lymphatic vessels in normal epibulbar conjunctiva segments.However,the number of lymphatic vessels slightly increased in primary pterygia an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recurrent pterygia.LVA,LMD and LV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ecurrent pterygia in comparison with primary pterygia(all P <0.05).Both LMD and LVA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width and area of pterygia(both P <0.05),and LVA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pterygia(P <0.05).· CONCLUSION:Lymphangiogenesi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 of pterygium.The outgrowth of lymphatic vessel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terygia.
Lin Liu,Xiu-Hua Jia
关键词:LYMPHATICVESSELSIZE
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变化,并阐明二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于碱烧伤后1周、2周行角膜组织电镜检查,检测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全角膜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碱烧伤后6h、1d、3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结果电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周,角膜基质层出现新生血管,未见淋巴管;碱烧伤后2周,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均出现。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碱烧伤后6h有新生血管,1周时角膜基质层存在新生淋巴管,2周时LVC和BVC均达到高峰,分别为(16.41±1.00)个和(50.40±1.56)个;以后逐渐下降,5周时LVC为(0.33±0.50)个,BVC为(12.52±2.51)个;8周时均为0。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呈显著性正相关(y=0.2938x,r2=0.6703,P<0.01)。全角膜免疫荧光染色:角膜碱烧伤后3d,角膜可见新生淋巴管;碱烧伤后1周,新生淋巴管明显增多;2周达高峰,3周开始减少;5周时仅有角膜新生血管;8周时新生血管逐渐消退。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有新生淋巴管生成,2周达到高峰,5周消退;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之间密切关联。
凌士奇柳灿黎韦华林浩添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新生淋巴管
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与颈淋巴结切除(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颈淋巴结是角膜的引流区淋巴结。角膜移植后,抗原提呈细胞随着房水经由脉络膜巩膜外途径引流至颈淋巴结而诱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在碱烧伤的角膜植床上行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现象,认识颈淋巴结切除抑制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5/2007-0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眼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实验室编号2006DA105054)。选用SD大鼠104只,Wistar大鼠40只,均为雄性,鼠龄1~2个月,均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的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ELISA试剂盒由美国Biource International公司提供。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在眼科研究使用动物的ARVO声明。方法:以SD鼠为受体,Wistar鼠为供体,所有受体大鼠均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受体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行正常角膜移植;B组为颈淋巴结切除组:正常大鼠切除双侧颈淋巴结;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角膜碱烧伤后21d时行角膜移植;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角膜碱烧伤后立即行双侧颈淋巴结切除,21d后再行角膜移植;每组20只。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移植后各组植片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记录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并比较各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其余24只受体鼠用于在裂隙灯下及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炎症及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结果:①病理组织学:正常角膜无炎症及新生血管。碱烧伤后3天时,角膜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3周末时无明显的炎症征象,但角膜新生血管达到高峰。碱烧伤后8周时,角膜新生血管已完全消退。②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正常对照组、颈淋巴结切除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分别为(10.40±1.14),(46.30�
凌士奇张慧林浩添徐建刚邝文辉
关键词: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
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的护理管理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743例早产儿由医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系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护士为患儿实施检查前、中、后的全面护理管理。结果所有早产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视网膜眼底检查。结论因为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差,完成视网膜检查过程需要护士为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陈丽丽钟惠芬严小敏凌士奇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护理管理
角膜上皮擦伤致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18~51岁;初次发作距角膜外伤的时间间隔为2~24周,平均(8.8±6.5)周。致伤物分别为手指、眼镜、塑料、纸片等。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早晨醒时或夜晚睡眠时突然发病,患眼出现疼痛、眼红、流泪、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5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1~10d。未见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角膜上皮擦伤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早晨睡醒或睡眠时突然发作的眼部刺激征,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多次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该病的预后良好。
王涛戚朝秀李奇根叶辉彭瑞萍邓娟夏小平凌士奇
关键词:眼外伤角膜
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间的关联(英文)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间关联。方法:人角膜取自行二次角膜移植的19名患者。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淋巴内皮细胞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receptor,LYVE-1)、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decule-1,PECAM-1)双重免疫组化法标记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BVC与LVC之间的关联。结果:角膜中存在角膜新生血管12例(63%),存在角膜新生淋巴管5例(26%)。角膜新生淋巴管仅出现在血管化角膜中。角膜移植后BVC与LVC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25;P<0.01)。结论: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凌士奇柳灿黎韦华徐建刚邝文辉
关键词:角膜新生淋巴管新生血管
实时定量PCR技术在角膜移植供体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角膜移植材料进行HBV DNA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22例角膜移植供体血样和球外筋膜、角膜、色素膜中HBVDNA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血样标本和眼组织中检测HBV DNA的特异度、敏感度及不同眼组织中HBV DNA载量的差异。结果:在18例HBV阳性和4例HBV阴性的供体材料中,血样、球外筋膜、角膜和色素膜组织HBV DNA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3%(15/18)、100%(18/18)、83%(15/18)和78%(14/18),检测的特异度均为100%。对球外筋膜、角膜和色素膜HBVDNA的定量分析显示,单位质量色素膜中HBV DNA的载量最高,球外筋膜和角膜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球外筋膜中HBV DNA可以作为一种角膜移植供体病原体筛查的检测手段。
王涛凌士奇黄挺黄捷
关键词:角膜移植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
角膜移植后患者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的关联
2010年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的关联。方法:人角膜取自行二次角膜移植的患者19例。淋巴内皮细胞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LYVE-1)和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adhesion modecule-1,PECAM-1)双重免疫组化法标记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BVC、炎症指数(inflammation index,IF)、移植历史(transplantation history,TH)与LVC之间的关联。结果:角膜移植后BVC,IF与LVC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TH与LVC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角膜移植后新生淋巴管、血管、眼表炎症间大致成平行发展,新生淋巴管最先退化,其次是眼表炎症,新生血管最后消退。结论: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眼表炎症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严浩凌士奇黎韦华黎韦华梁凌毅
关键词:角膜移植新生淋巴管新生血管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