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02145)

作品数:22 被引量:370H指数:9
相关作者:陈晓雷许百男宋志军李晋江孙国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磁共振
  • 11篇神经导航
  • 11篇术中磁共振
  • 8篇手术
  • 8篇胶质
  • 7篇胶质瘤
  • 6篇外科
  • 5篇神经外科
  • 5篇高场强
  • 4篇切除
  • 4篇外科手术
  • 4篇病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神经胶质
  • 3篇神经胶质瘤
  • 3篇神经外科手
  • 3篇神经外科手术
  • 3篇锥体束
  • 3篇颅内

机构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广州军区卫生...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22篇陈晓雷
  • 21篇许百男
  • 12篇宋志军
  • 10篇孙国臣
  • 10篇赵岩
  • 10篇王飞
  • 9篇王宇博
  • 8篇李晋江
  • 7篇郑刚
  • 7篇张家墅
  • 6篇李昉晔
  • 6篇孙正辉
  • 6篇张挺
  • 5篇胡深
  • 2篇周定标
  • 1篇吕学明
  • 1篇王文鑫
  • 1篇李方晔
  • 1篇李防晔
  • 1篇马晓东

传媒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3
  • 7篇2012
  • 11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导航下高枕部入路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及周围病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功能神经导航系统下高枕部经皮质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及周围病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侧脑室三角区及周围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BrainLAB神经导航系统下经高枕部入路切除病变,切口位于枕外粗隆上5~8 cm,中线旁2~4 cm。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失语指数(aphasia quotient,AQ)评分。结果病变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脑膜瘤14例,胶质瘤1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转移瘤2例,室管膜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癌1例,生殖细胞瘤1例。术后偏瘫加重3例,偏盲2例。随访35例,时间3~12个月,3例偏瘫及1例偏盲病人均好转,另1例偏盲无改变。5例术前语言功能障碍病人较术后早期改善明显(AQ=95.2±2.58,P<0.05);30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病人,除2例语言功能恶化外,其余均正常(AQ=94.9±6.37)。结论神经导航下高枕部入路便于操作、容易显露病变,能成功避开重要神经功能传导束,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及周围病变的有效方法。
孙正辉宋志军许百男王飞王文鑫陈晓雷周定标
关键词:侧脑室神经导航
术中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7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4~79岁,平均49岁。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时计算胶质母细胞瘤全切除率和切除程度,采用)(2检验比较全切除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扫描时,术者对24例肿瘤切除程度判断不准确,误判率31.6%。iMRI使得本组胶质母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从52.6%提高至78.9%(χ^2=11.692,P=0.001),20例(26.3%)肿瘤全切除得益于iMRI扫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28例首次iMRI扫描后继续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肿瘤平均切除程度由81.5%提高到98.1%。所有患者的平均切除程度从92.3%提高到98.4%。术后3个月随访时,3例(3.9%)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间3.0~45.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24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9.7%。6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95%CI:10.1~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个月(95%CI:13.7~18.3个月);16例未全切除(次全、部分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95%CI:7.9~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95%CI:9.7~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时间:χ^2=4.756,P=0.029;总生存时间:χ^2=7.885,P=0.005)。结论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能够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切除程度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李防晔陈晓雷赛晓勇张家墅胡深李晋江郑刚张挺李晔侯孟卓许百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胶质母细胞瘤外科手术
颅内肿瘤切除术中脑移位检测和评估方法被引量:5
2013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低、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可获得更好的预后。目前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McGirt等对胶质瘤预后的研究显示,手术全切除的患者10年生存率(76%)显著高于次全切除的患者(49%),而次全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3.5年)短于手术全切患者(7.0年)。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残余肿瘤小于lcm者5年复发率为26%;而残余肿瘤1~2cm的患者复发率为68%;大于2cm者5年复发率高达89%,并且肿瘤部分切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全切或次全切除的患者。因此,手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减少瘤细胞负荷,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晋江许百男陈晓雷
关键词:脑移位神经导航
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根据弥散张量成像重建白质纤维束,确定最佳安全手术入路及手术策略,术中常规应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纤维束镜下导航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手术,术后定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16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中磁共振扫描发现海绵状血管瘤残留需继续手术切除残留病变。术中末次扫描证实所有患者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有短期新发神经动能障碍,其中2例长期随访时恢复至正常功能水平。长期神经功能致残为1例。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iMRI可以实时评估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程度。镜下功能神经导航术中显像脑干白质纤维束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和电刺激定位脑干颅神经核团,对最大限度切除病变、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很大帮助。
李昉晔陈晓雷张家墅李晋江郑刚吕学明张挺许百男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电生理监测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对脑胶质瘤切除程度及手术策略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 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对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及手术策略的影响.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将高场强iMRI系统应用于胶质瘤切除术患者106例,术前了解术者的切除意图(全切、次全切、大部切除),术前1 d患者常规行MRI扫描,应用影像数据和软件计算术前肿瘤体积,术中常规使用神经导航手术,依据术者的需求采集影像.必要时行iMRI扫描计算术中残余肿瘤体积和肿瘤体积切除百分比,分析使用iMRI对肿瘤切除程度、手术策略的影响.结果 术前计划全切48例,次全切41例,大部切除17例.术中第一次扫描示42例(39.6%)完全切除,64例(60.4%)仍有残留,其中25例由于肿瘤与重要功能区或重要传导束紧邻而未作进一步切除,其余39例(36.8%)改进手术策略,标记出残留肿瘤后进一步手术,25例(23.6%)胶质瘤最终全切除,肿瘤体积切除百分比由(76.5±20.5)%提高到(94.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0,P=0.000);最终实际全切67例,次全切25例,大部切除14例,全切率有所提高.106例患者平均肿瘤体积切除百分比由第一次扫描时的(86.3±20.2)%提高到最终扫描时的(93.6±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00,p=0.000).结论 高场强iMRI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改进手术策略.
宋志军陈晓雷孙正辉许百男赵岩孙国臣王飞王宇博张剑锋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术中磁共振成像
术中磁共振及神经导航在脑深部微小病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 评价术中磁共振(iMRI)及神经导航辅助切除脑深部微小病变的效果.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从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应用(iMRI)及神经导航系统切除脑深部微小病变(病灶与皮层距离≥2 cm,病灶最大直径≤30 mm)切除术42例,当术中难以找到病变时中止手术,放置骨蜡进行参照,进行(iMRI),采用更新的术中影像进行导航,指导手术进一步切除病变.结果 42例病变均成功找到病灶,40例进行影像学意义上的全切,2例因病变过于靠近重要功能区行次全切,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3例患者出现低于术前的功能障碍,随访3个月,2例恢复至等于或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 iMRl)能及时采用最新的影像发现残余病灶和纠正脑移位,神经导航定位精确度高,二者结合切除颅内深部微小病变效果佳.
宋志军陈晓雷许百男孙正辉孙国臣赵岩王飞王宇博周定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神经外科
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评价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32例患者接受基于PE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等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磁共振(iMRI)引导下颅内病变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7~62岁,平均45岁。根据PET和^1H—MRS确定活检靶点,记录诊断阳性率、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导航和iMRI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iMRI证实术中穿刺点和活检计划靶点吻合,术后标本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诊断阳性率100%。1例患者出现穿刺靶点小血肿(〈5m1),未手术处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可提供生化代谢、功能、解剖信息,提高病变诊断阳性率,避免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李昉晔陈晓雷何婷婷张家墅宋志军李晋江郑刚胡深张挺许百男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神经导航
弓形束导航技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弓形束导航技术临床应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43例语言区病变,分别于手术前后重建弓形束并评价语言功能。术前记录病变至弓形束的最短距离D1与术前失语指数AQ1,术后记录残腔至弓形束的最短距离D2与术后失语指数AQ2,分析D1与AQ1以及D2与AQ2的相关关系。术后随访时,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结果 43例患者的弓形束均得到重建,不同操作者重建的同一患者的弓形束重复性良好。D1与AQ(1P<0.001),D2与AQ(2P=0.001)均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术后随访,仅2例(4.7%)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结论弓形束导航技术能够准确、可靠地重建和定位弓形束纤维,有助于保护语言功能。
张家墅陈晓雷赵岩李昉晔郑刚李晋江张挺胡深许百男
关键词:语言功能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对低级别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对低级别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影响。方法59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高场强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后计算肿瘤切除率和切除程度。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iMRI与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发现术者对21例(35.6%)肿瘤的全切率发生误判。首次iMRI发现17例(28.8%)肿瘤残留,继续切除使8例(13.6%)得到全切。iMRI使切除程度从首次扫描后的(90±15)%提高到末次扫描后的(94±12)%(P〈0.01)。在肿瘤继续切除的17例患者中,切除程度从(78±17)%提高至(91±12)%(P〈0.01)。3个月随访时2例(3.4%)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结论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低级别胶质瘤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
张家墅陈晓雷李昉晔李晋江郑刚张挺胡深许百男
关键词:神经导航神经胶质瘤
初级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可视化研究及应用
目的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脑功能区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功能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初级运动皮层及锥体束附近病变278例。术前应用血氧水平...
王宇博陈晓雷王飞赵岩宋志军孙国臣许百男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