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30)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肖波杨晓苏吴志国张丽芳罗新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长治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肌萎缩
  • 12篇肌萎缩症
  • 10篇性肌萎缩
  • 10篇髓性
  • 10篇基因
  • 10篇脊髓性
  • 10篇脊髓性肌萎缩
  • 10篇脊髓性肌萎缩...
  • 8篇神经元
  • 5篇神经元样
  • 5篇神经元样细胞
  • 5篇细胞
  • 5篇儿童
  • 4篇运动神经
  • 4篇运动神经元
  • 4篇儿童型
  • 4篇儿童型脊髓性...
  • 3篇拷贝数
  • 3篇间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质

机构

  • 14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作者

  • 14篇杨晓苏
  • 14篇肖波
  • 5篇吴志国
  • 4篇罗新明
  • 4篇张丽芳
  • 3篇丁华新
  • 2篇吴海香
  • 2篇邓益东
  • 1篇李新中
  • 1篇张进
  • 1篇梁静慧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对 2 0例Ⅰ~Ⅲ型SMA患者及15名健康人进行SMN基因第 7、第 8号外显子的缺失检测。结果  7例Ⅰ型SMA患者的SMN基因第 7、第 8外显子全部缺失 ;Ⅱ型SMA患者 5例 ,其SMN基因第 7外显子全部缺失 ,第 8外显子有 4例缺失 ;而在 8例Ⅲ型患者中只有 1例检出第 7、第 8外显子缺失 ;所有健康人均无SMN基因第 7、第8外显子的缺失。结论 PCR RFLP技术可作为诊断Ⅰ、Ⅱ型SMA的有效手段 ,而Ⅲ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尚需谨慎。
吴志国肖波杨晓苏张丽芳梁静慧
关键词:PCR-RFLP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丙戊酸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SMA患者进行基因诊断。诱导患者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测序检测SMN2基因转录产物,半定量RT-PCR检测VPA干预前后SMN2mRNA的表达。结果RT-PCR扩增出266bp和212bp两条带,分别为全长转录产物(fl-SMNmRNA)和转录时跳过外显子7的产物(SMNΔ7mRNA);VPA干预后,fl-SMNmRNA和SMNΔ7mRNA表达均比干预前明显增加,有量效关系(干预前以及1、2、5、10mmol/LVPA干预后fl-SMNmRNA和SMNΔ7mRNA的表达分别为0·210±0·035、0·282±0·041、0·351±0·020、0·450±0·052、0·553±0·035,P<0·05和0·670±0·026、0·703±0·050、0·750±0·024、0·807±0·042、0·870±0·034,P<0·05);且fl-SMNmRNA增加的幅度大于SMNΔ7mRNA,fl-SMNmRNA/SMNΔ7mRNA的比值也逐渐增大。结论SMA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存在选择性剪接,VPA可能抑制选择性剪接并改善SMN2的转录,从而有望成为治疗SMA的药物。
罗新明杨晓苏肖波
关键词:肌萎缩脊髓性神经元丙戊酸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在Ⅲ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在提高Ⅲ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的基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对8例Ⅲ型SMA患者及5例正常人的SMN基因7号外显子的拷贝数定量。结果:8例Ⅲ型SMA患者中发现1例患者的SMN-T拷贝数为0,为纯合缺失,3例患者SMN-T拷贝数为1,为杂合缺失,总缺失诊断率为50%(4/8);所有正常人SMN-T拷贝数均为2。结论: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可提高Ⅲ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率。
张进吴志国肖波杨晓苏丁华新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遗传学技术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观察其传导功能。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1.007g/L)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进行培养扩增,丁化羟基苯甲醚和二甲基亚砜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突触素蛋白,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果:加入诱导剂3h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有长的突起,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状,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5.0±6.5)%、神经丝蛋白阳性率为(68.0±4.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25.0±6.4)%,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较前两者弱(P<0.05)。神经元细胞胞体表达突触素蛋白,突起未见表达。结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其突起不具备传导功能。
杨晓苏吴海香肖波邓益东
关键词:骨髓细胞干细胞细胞分化神经元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丁华新杨晓苏肖波
关键词: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而 PCR定性无运动神经元生存 (survival motor neuron,SMN )基因 T拷贝 (SMN - T)缺失患者的遗传基础 ;并探索 SMA表型与SMN基因 C(SMN- C)拷贝数的关系及 SMA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和正常人 SMN基因拷贝数的分布。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诊断为 SMA ~ 型及少见型 4 5例患者、2 5名表型正常的 SMA直系亲属进行 SMN- T和SMN- C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 ,并与 3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 ;所有对象均已经 PCR Dra 酶切法定性检测SMN基因 ,其中 ~ 型的 7例和 型的 2例为 SMN- T纯合缺失 ,余者无缺失。建立 SMN- T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内标 ,所有标本进行非放射性、非荧光标记的多重竞争性 PCR,根据产物 SMN- T/ CFTR和 SMN- C/ CFTR比值 ,计算 SMN- T和SMN - C拷贝数。结果  7例 ~ 型 SMN - T拷贝数均为 0 ; 型 2例拷贝数为 0 ,2例为 1个拷贝数 ,系杂合缺失 ,4例为 2个拷贝 ; 型及其他型患者均为 2个拷贝 ;直系亲属中 9例为 1个拷贝 ,系杂合缺失 ,其余及正常对照组均为 2个拷贝。SMN - C拷贝数在 SMA 型为≤ 2 , ~ 型为≤ 3, 型及其它型 SMA、直系亲属和正常对照组均为 0~ 3。
丁华新杨晓苏肖波吴志国张丽芳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基因拷贝数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 (survival of motor neurons,SMN)是脊肌萎缩症的基因产物。目前对SMN蛋白的功能研究已成为探讨脊肌萎缩症发病机理的热点。本文就 SMN蛋白的结构。
吴志国杨晓苏肖波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SMNSMA氨基酸运动神经元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SMN已被克隆,该基因有两个几乎相同的拷贝SMN-T(端粒侧SMN)和SMN-C(着丝粒侧SMN)。目前,有关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SMN-T基因缺失或点突变是导致发病的决定性因素,SMN-T的突变方式及基因型、SMN-C拷贝数及NAIP的功能和缺失与否与表型有关。
杨晓苏丁华新肖波
关键词: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表型关系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神经元样细胞SMN2基因mRNA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检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神经元样细胞 SMN2基因 mRNA 的表达。方法用 PCR-RFLP 的方法对 SMA 患者进行基因诊断,诱导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RT-PCR 和测序检测该细胞 SMN 2基因 mRNA 的表达,所有过程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MN2基因的扩增产物为全长转录产物 fl-SMN mRNA(266 bp)和转录时跳过外显子7的产物 SMN△7mRNA(212 bp,经测序证实缺少的54 bp 为外显子7的序列);SMA 患者 fl-SMN mRNA 的表达占总表达量的23.2%,远低于对照者(占总表达量的82.0%);而 SMN△7 mRNA 表达占总表达量的76.8%,高于对照者的18.0%。结论 SMA 患者神经元样细胞的 SMN2基因转录时存在选择性剪接,即剪接时跳过外显子7,是导致其全长 SMN 蛋白不足的原因之一。
罗新明杨晓苏肖波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
SMN蛋白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着重就SMN蛋白分布、结构、功能及其与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而深入研究SMN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 ,对于深入研究SMA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调控SMN2基因表达 ,促进全长SMN蛋白产生 ,有望为治疗SMA开辟新途径。
杨晓苏张丽芳肖波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SM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