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944)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3
相关作者:高喜翔李建新冯增国谷涌泉张淑文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生物可降解
  • 4篇生物可降解材...
  • 4篇可降解
  • 4篇可降解材料
  • 4篇降解材料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内酯
  • 2篇腔静脉
  • 2篇腔静脉滤器
  • 2篇自然科学基金
  • 2篇下腔静脉
  • 2篇下腔静脉滤器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滤器
  • 2篇己内酯
  • 2篇降解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肺栓塞
  • 2篇Ε-己内酯

机构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冯增国
  • 4篇李建新
  • 4篇高喜翔
  • 3篇谷涌泉
  • 2篇李立强
  • 2篇叶霖
  • 2篇郭连瑞
  • 2篇佟铸
  • 2篇张建
  • 2篇张建
  • 2篇陈兵
  • 2篇张淑文
  • 1篇韩健
  • 1篇孟艳
  • 1篇俞恒锡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降解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降解速率可调范围大,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材料方面受到人们的青睐。目的:了解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PCLA)的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调节单体的投料比制备不同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以脂肪酶溶液作为降解液研究共聚物的降解性能;并且通过体内种植实验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ε-己内酯与L-丙交酯投料摩尔比为75/25的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在降解过程中保持着较高的力学性能;并且组织相容性好,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人工血管。
高喜翔张建陈兵俞恒锡李建新张淑文孟艳韩健叶霖冯增国
关键词:共聚物Ε-己内酯L-丙交酯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
一种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体外评价实验被引量:4
2018年
背景: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有效手段,现有滤器存在着一些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体外实验评价一种新型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可变形性及捕栓效率。方法:将L-丙交酯、ε-己内酯进行融合聚合,作为滤器的可降解变形开关;采用医用不锈钢丝作为滤器的金属结构部分,将可降解变形开关与金属结构结合,制成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在体外模型中(体外模型管路直径设置22,25,28 mm3种)植入15枚滤器(水平位和垂直位各植入1次),测量释放后倾斜角度;通过脂肪酶溶液加速滤器可变形开关降解,评价滤器的可变形性;向体外模型中注入血栓栓子,评价滤器的血栓捕获效率。结果与结论:(1)在3种不同直径管路中,无论垂直位还是水平位,所有滤器均成功植入,无滤器倾斜发生;(2)随着可降解开关的降解,15枚滤器均成功完成变形,变形过程中滤器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无滤器倾斜和移位发生;滤器变形后,变形臂均完全回位,与管路内壁紧密接触;(3)不同管路直径和栓子大小及两种管路位置之间,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栓子捕获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所有情况中,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平均栓子捕获效率为82.5%;随着管路直径增大、栓子大小的减小,以及管路位置由垂直位变为水平位,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栓子捕获率降低;(4)结果表明可自动变形滤器设计可行,栓子捕获效率高。
高喜翔张建谷涌泉郭连瑞佟铸李立强李建新冯增国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肺栓塞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腔静脉滤器肺栓塞
超声波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过程启动的控制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其降解过程就开始启动,如何能控制可降解材料降解过程的启动,做到定时、定位启动,国内外鲜有研究。目的:研究超声波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过程启动的控制。方法:将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制成样本的可降解内核,在其表面通过4种方法涂覆低密度聚乙烯疏水涂层:1先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2先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静置粗化3 h。3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静置粗化3 h。4直接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将4种样本包埋于带皮猪肉内进行体外超声波轰击实验。结果与结论:方法1、4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能够保护内核材料,其浸泡液在631 nm处无吸收峰值;轰击后由于疏水层破损,甲苯胺蓝染料被释放出来,造成溶液颜色改变及631 nm处吸收峰值明显升高。方法2、3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其浸泡液在631 nm处出现吸收峰值。电镜扫描显示4组样本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了明显表面容貌变化。表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作的疏水层可以保护内核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材料,以体外超声波作为诱发因素,可以控制可降解内核降解过程的启动。
高喜翔张建陈兵谷涌泉李建新张淑文叶霖冯增国
关键词:Ε-己内酯L-丙交酯生物可降解材料低密度聚乙烯药物控释
一种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体内评价实验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有效手段,现有滤器存在着一些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体内实验评价一种新型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的可变形性。方法:将L-丙交酯、ε-己内酯进行融合聚合,作为滤器的可降解变形开关;采用医用不锈钢丝作为滤器的金属结构部分,将可降解变形开关与金属结构结合,制成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将8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分别植入8只成年比格犬肾下下腔静脉后,行下腔静脉造影,评估滤器的释放、形态和位置。2周后行静脉造影检查评价滤器的形态和位置、下腔静脉通畅情况,以及尸检是否发生肺动脉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与结论:(1)8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定位准确,无倾斜发生;(2)术后2周静脉造影证实,8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均已成功变形,其中1枚发生了明显移位,移位至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并在该处造成无症状的下腔静脉阻塞;另外7枚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变形后形态位置正常,无倾斜,下腔静脉局部无狭窄及阻塞;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主干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尸检发现滤器臂已被内皮化,与滤器臂接触的下腔静脉局部无明显狭窄;在滤器臂的底部有轻度内膜增生,其厚度小于1 mm,未造成管腔的明显狭窄;未发现腔静脉穿孔、腹膜后出血及周围脏器的损伤;(3)结果说明,可自动变形腔静脉滤器设计可行。
高喜翔张建谷涌泉郭连瑞佟铸李立强李建新冯增国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