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3104)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0H指数:7
- 相关作者:孙敏高志强董铁刘兴禄马明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类型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的差异被引量:7
- 2015年
- 为了筛选适宜旱作麦区高产、高效品种,2012—2013年在山西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根据产量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分为高产品种和低产品种,并选择其中8个品种研究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品种拔节—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各生育阶段植株氮素吸收量、开花—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所占比例、花前氮素运转量(除运旱618外)、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高于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运旱20410、运旱805的花前氮素运转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植株氮素吸收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其他品种;石麦19号、临Y8159的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高于其他品种。可见,运旱20410、运旱805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积累能力,石麦19号、临Y8159能够高效利用氮素,形成较高的产量。因此,石麦19号、临Y8159是适宜该旱作麦区生长的高产、高效品种。
- 王旭红孙敏高志强葛晓敏邓妍白冬
- 关键词:小麦氮效率
- 叶面喷硒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硒处理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小麦有效抗旱和合理补硒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质量浓度硒(20,40,60 mg/L)处理PEG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硒对PEG胁迫下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数及鲜干质量的影响,分析小麦幼苗叶片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硒显著提高了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根数及鲜质量、干质量、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同时提高了SOD,POD活性。外源施硒对小麦幼苗生长中干旱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以40 mg/L硒处理效果最佳。
- 芦文杰尹美强党芳芳曹梦琳温银元孙敏郝兴宇高志强
- 关键词:叶面喷硒PEG胁迫小麦
- 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两两组合而成的3种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结构与稳定性影响。【方法】于2007—2012年在陕西渭北旱塬麦田开展夏闲期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3种隔年交替的轮耕试验,测定土壤容重,并应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土壤团聚体不同粒级含量、大小和分形维数。【结果】与耕作试验前相比,5年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在收获期0—6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差异均不显著。3种轮耕处理的耕层团聚体性状变化差异显著,0—10 cm土层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及稳定率表现为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0—3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大小表现为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3种轮耕处理的团聚体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D),干筛法下10—30 cm土层表现出差异,湿筛法下0—10 cm土层表现出差异,免耕/深松处理分形维数低于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结论】3种轮耕模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免耕/深松保护性轮耕模式能提高耕层团聚体含量与稳定性,改善旱地土壤结构;而深松/翻耕与翻耕/免耕的轮耕模式由于隔年翻耕对土壤的强烈扰动,对土壤结构改善效果不明显。
- 程科李军毛红玲
- 关键词:轮耕保护性耕作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
- 施磷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为探明旱地小麦最佳施磷量和施磷方式,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施磷量(P2O5)为75、112.5、150kg·hm2和施磷土层深度为20、40cm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花前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且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效果显著;小麦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量增加,且40cm土层施磷条件下差异显著。施磷150kg·hm2时,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小麦花前叶片和茎秆+茎鞘的干物质量增加,成熟期茎秆+茎鞘干物质量显著降低,籽粒干物质量及其所占比例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增加,且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效果显著。施磷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与小麦越冬一孕穗期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与孕穗期土壤水分含量尤为密切。40cm土层施磷150kg·hm2有利于提高旱地麦田孕穗期前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促进小麦茎秆+茎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累积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 张勉孙敏高志强温斐斐杨珍平郝兴宇
- 关键词:旱地小麦磷肥土壤水分
- 氮磷钾用量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5年
- 在宁南旱地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4个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庄薯3号)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马铃薯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氮肥增产幅度最高,其次为磷肥,钾肥最低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用氮对马铃薯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氮、磷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利用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当氮肥施用量大于240 kg/hm^2、钾肥施用量大于13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氮、磷、钾肥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9.6%~31.2%、11.2%~12.6%、1.3%~9.5%。本试验条件下,从经济施肥与水分高效利用角度宁南旱地马铃薯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4.0~189.7、92.2~94.6、113.0~113.7kg/hm^2。
- 梁锦秀郭鑫年张国辉周涛
- 关键词:宁南旱地马铃薯
- 溶磷菌剂对施磷复垦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油菜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8
- 2020年
- 磷的有效化是限制复垦土壤肥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溶磷菌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态的磷,增强土壤磷的供给能力,研究其对复垦土壤无机磷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可为矿区复垦土壤熟化和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混合溶磷菌剂对施用磷矿粉和磷酸钙的复垦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无机磷形态及其转化以及盆栽油菜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接种溶磷菌剂的处理相比,接种溶磷菌剂后复垦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1.44%-65.77%和95.49%-104.75%(P <0.05);土壤油菜鲜重和吸磷量分别增加了28.07%-33.89%和25.53%-33.33%(P <0.05).等磷量施用磷酸钙和磷矿粉,复垦土壤中的无机磷均以Ca10-P为主要形态.在施用磷矿粉的土壤中接种溶磷菌剂能够显著降低Ca10-P含量和转化率,提高Ca8-P含量和转化率,促进Ca10-P向Ca8-P转化;在施用磷酸钙的土壤中接种溶磷菌剂能够促进Ca10-P向Ca2-P、Ca8-P转化,O-P向Al-P转化.土壤有效磷和磷酸酶以及油菜吸磷量的增加与Ca10-P的减少以及Ca2-P、Ca8-P、Al-P和Fe-P的增加有关.本研究表明溶磷菌剂能够促进磷矿粉和磷酸钙在复垦土壤中由Ca10-P向Ca2-P和Ca8-P转化,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另外,在施用磷酸钙的土壤中,溶磷菌剂的溶磷能力和对油菜的促生效果优于施用磷矿粉的土壤.
- 栗丽李廷亮孟会生孟会生洪坚平
- 关键词:复垦土壤无机磷形态有效磷磷素吸收
- 陇东旱塬苹果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理特性对地表覆盖的响应被引量:32
- 2016年
- 为探明陇东旱塬区不同覆盖物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根系分布及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以14年生苹果树为试材,采用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调查根系空间分布,并对根系生物量、根长、表面积等进行分析,测定根系活力、抗氧化酶类、活性氧代谢等相关生理指标,同时测定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结果表明:覆草可有效增大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增幅分别为2.7%~11.6%、3.2%~27.7%、5.1%~36.0%,但土壤容重降低,为清耕(CK)的88.7%~96.4%.CK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30~120 cm范围内的0~60 cm深土层中;覆草、覆膜处理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50 cm、0~60 cm水平范围内的0~100 cm深土层中,以20~40 cm根系最为密集;覆膜处理细根总量仅为CK的96.4%,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较CK有所减小,0~60 cm内细根占根系总量的51.6%.不同覆盖处理显著增强0~80 cm土层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其中覆草处理根系活力为CK的111.3%~136.7%.综合分析根系生长分布与生理活性、土壤理化性状等,认为覆草处理是陇东旱塬区苹果园较为适宜的地表覆盖方式.
- 孙文泰马明董铁刘兴禄赵明新尹晓宁牛军强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状根系分布细根
- 休闲期耕作配施磷肥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配施磷肥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深松和传统模式下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和转运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休闲期深松较传统模式提高了小麦各生育阶段(低磷条件拔节-孕穗阶段除外)氮素的吸收速率,提高了小麦各阶段的吸氮量,从而提高了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以配施磷150kg·hm-2效果较好;提高了小麦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转运氮素贡献率和花后氮素积累量;配施磷150kg·hm-2提高了小麦花前氮素转运率,降低了成熟期叶片氮素积累量,从而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休闲期深松配施磷150kg·hm-2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休闲期深松配施150kg·hm-2磷肥,小麦的增产、氮素吸收与转运效果最好。
- 陈梦楠高志强孙敏任爱霞邓妍
- 关键词:旱地小麦氮效率
- 微垄覆膜沟播对阴山丘陵地区旱作马铃薯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阴山丘陵地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限制该地区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对天然降雨进行高效、永续利用,提高马铃薯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是该地区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战略考虑.本研究提出了微垄覆膜沟播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明显提高土壤0 ~60 cm土层贮水量,在马铃薯需水关键时期,出苗后35 d和55 d,微垄覆膜沟播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平作覆膜和露地平作提高25.68%、14.26%和28.92%、18.47%.(2)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对降雨的利用效率.(3)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每公顷吸收的水分数量比平作覆膜和露地平作分别高25.70%和33.52%.因此,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可作为发展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旱作马铃薯的有效途径.
- 陈杨樊明寿高媛
- 关键词:旱作马铃薯土壤水分
- 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为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小麦3叶期、起身期和挑旗期喷施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叶面肥增加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和次生根数,且起身期喷施吨田宝效果较好,配合喷施叶面肥促进旱地小麦根系发育,且3叶期+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更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单施叶面肥增加了植株干物质量,且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显著增加叶片、穗轴+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量,配合喷施叶面肥显著增加了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且3叶期+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效果最佳;单施吨田宝较磷酸二氢钾提高了小麦产量,且挑旗期喷施效果较好,配合喷施可提高产量,尤其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通过影响穗数使小麦增产效果显著。总之,起身期配施吨田宝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可显著增产10.49%。
- 张勉高志强孙敏张东平
- 关键词:旱地小麦株高分蘖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