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210014)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朱雅任学敏王长发王小立杨改河更多>>
相关机构:南阳师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温度
  • 5篇花生
  • 5篇冠层
  • 5篇冠层温度
  • 3篇性状
  • 2篇产量性状
  • 1篇氮水平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养分
  • 1篇育种
  • 1篇照度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锐齿槲栎
  • 1篇山茱萸
  • 1篇生理
  • 1篇生理性状
  • 1篇生品
  • 1篇施氮

机构

  • 7篇南阳师范学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朱雅
  • 5篇任学敏
  • 4篇王小立
  • 4篇王长发
  • 1篇张乃群
  • 1篇杨改河
  • 1篇丁传雨
  • 1篇代惠萍
  • 1篇刘一佳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为高产花生品种选育和大田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国北方大花生为材料,自花生结荚到收获,应用红外测温仪对12个大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结荚后0,9,19,28,38和47d)的冠层温度进行观测,并于收获后调查单株结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和总产量,对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总体差异极显著(P<0.01);单株结果数与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相关均不显著(P>0.05);饱果率与结荚后0,9,28和38d的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百果质量和产量除与结荚后19d冠层温度相关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均显著负相关(P<0.05);在一定范围内,冠层温度每升高1℃,花生产量减少225.8~393.2kg/hm2。【结论】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密切相关,冠层温度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指导花生育种、栽培等生产实践。
任学敏朱雅王小立王长发
关键词:花生产量性状冠层温度育种
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分析不同基因型花生冠层温度差异机理提供参考。【方法】自花生结荚期到收获,应用红外测温仪对12个北方大花生品种的冠层温度进行了连续观测,并测定了花生主茎功能叶片(主茎顶3叶)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收获时调查了分枝数、侧枝长和主茎高等农艺性状,对各生理和农艺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12个大花生品种的冠层温度有分异,其中,豫花153的冠层温度最低,开农41的最高。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均有强烈影响。生理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叶绿素含量,其次是SOD活性、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CAT活性、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农艺性状中以主茎高的影响最大,侧枝长和分枝数次之。【结论】花生冠层温度与生理和农艺性状密切相关,生理活性强,植株高、分枝数多,利于冠层温度降低。
任学敏朱雅王长发王小立
关键词:花生生理性状农艺性状冠层温度
施氮水平对花生冠层温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以大白沙和鲁花11号2个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不施氮、低氮、中氮和高氮4个施氮水平处理,自花生结荚到收获,应用红外测温仪观测每个品种各处理的冠层温度,收获后调查单株结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和总产量,研究施氮水平对花生冠层温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能够降低花生冠层温度,且施氮量越高,冠层温度越低;单株结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和总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随冠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施氮量、冠层温度和产量性状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冠层温度的高低有可能作为施肥情况是否良好的一个较可靠的指标。
刘一佳任学敏朱雅张乃群
关键词:花生施氮水平冠层温度产量性状
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索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以揭示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冠层温度差异机理。【方法】于花生结荚期和饱果期,分别应用红外测温仪和照度计对花生冠层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和冠层、1/2株高层、0.02m株高层光照度日变化(06:00-18:00,每隔2h观测1次)进行了观测。【结果】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冠层温度存在明显分异,冠层温度偏高的品种(暖型花生)持续偏高,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冷型花生)持续偏低,且越是到生育后期,差异越明显。结荚期和饱果期不同温度型花生冠层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均能用三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各层光照度日变化均能用二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冠层温度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各层光照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不同生育时期各因子的作用大小不同,结荚期:地表温度>1/2株高层光照度>0.02m株高层光照度>冠层光照度;饱果期:地表温度>冠层光照度>1/2株高层光照度>0.02m株高层光照度。【结论】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密切相关,到生育后期,冠层光照度也对其起重要作用。
任学敏朱雅王小立王长发
关键词:花生冠层温度地表温度光照度日变化
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分析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探索更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理解该区森林动态提供理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09年7—9月和2010年7—8月在太白山北坡和南坡锐齿槲栎林分别设置21和12块样地,对乔木更新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2009年7—9月在北坡调查及取样,2010年7—8月在南坡调查及取样),分析更新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高度级结构等特征参数,探讨更新密度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记录到30种乔木更新物种,其中葛萝槭、四川木姜子、锐齿槲栎、白檀、湖北山楂和桦叶荚蒾的重要值均大于20%,其重要值之和占所有更新物种重要值总和的69.31%,为最重要更新物种;总更新密度为9 697株·hm^(-2),主要集中于幼苗(H<1.3 m)阶段,约为幼树(1.3 m≤H<3 m)密度的3倍;更新密度随高度级呈倒"J"型分布;锐齿槲栎缺失高度为210~300 cm的更新苗,在林下不能形成完整的更新大小序列;不同样地间更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较大,表明更新苗分布不均匀,趋向斑块状;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坡向、土壤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总更新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总变异的73.2%;更新多样性主要受全P含量和坡向的影响。【结论】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种类丰富,整体上具有一定更新能力,但作为建群种的锐齿槲栎在林下不能完成自然更新,因此,在森林管理中可适当考虑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开阔环境(如林窗)来促进其更新,同时对该林型的管理还应注重坡向、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更新的影响,较凉爽湿润坡向、坡度平缓、土壤全P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生境利于乔木更新。
任学敏朱雅陈兆进丁传雨李玉英杨改河
关键词: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
不同温度型花生品种的抗衰老特性
2014年
以我国北方4个大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于花生结荚期到收获,用红外测温仪对各品种的冠层温度进行连续观测,并测定了花生主茎功能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冠层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冠层温度低的品种比冠层温度高的品种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NR、SOD和CAT活性明显偏高,而MDA含量明显偏低,且越往生育后期越明显,说明冠层温度低的品种比冠层温度高的品种生活力更旺盛,抵抗衰老能力更强。因此,冠层温度可作为花生抗衰老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指导花生育种和栽培等生产实践。
任学敏朱雅王小立丁传雨王长发代惠萍
关键词:抗衰老冠层温度花生
伏牛山南麓山茱萸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分析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于了解森林土壤养分丰缺和养分平衡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伏牛山南麓西峡县2个林龄(26年和38年)各自4种林分密度(725、900、1031、1250株/hm^(2))的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3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计算C:N、C:P和N:P,分析林龄、林分密度对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索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茱萸人工林整体土壤SOC和TN含量丰富,TP含量匮乏;C:P和N:P较高,元素比例严重失衡,P有效性低.林龄38年的土壤SOC、TN、TP含量及C:N、C:P、N:P均高于林龄26年,除C:N外,其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林分密度对山茱萸人工林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计量比均存在极显著(P<0.001)影响,林龄26年和38年的土壤C:P和N:P均以密度1031株/hm^(2)的最高,表明该密度下土壤的C、P和N、P比例失衡严重.山茱萸人工林整体土壤TN与TP、C:N与C:P的最优关系可用二次函数表示,前者达极显著水平(P<0.01),后者不显著(P>0.05),其他土壤C、N、P及计量比相互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关系;从关系强度来看,C:N和N:P主要受TN含量影响,C:P主要受TP含量影响.由此可见,在山茱萸人工林经营管理中,针对土壤P元素的不足应适量补充施加,调节各元素之间的计量比,进一步促进群落发展.
崔志鹏王菁华陈玉婷阚德龙任学敏
关键词:山茱萸土壤养分林分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