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作品数:1,006 被引量:3,946H指数:25
相关作者:唐启源吕仲贤程建平游艾青郑华斌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01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17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2篇农业科学
  • 41篇经济管理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生物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46篇水稻
  • 260篇杂交
  • 143篇选育
  • 136篇高产
  • 133篇杂交水稻
  • 124篇栽培
  • 80篇栽培技术
  • 73篇机插
  • 71篇粳稻
  • 69篇杂交稻
  • 51篇基因
  • 50篇稻瘟
  • 48篇稻瘟病
  • 48篇瘟病
  • 47篇氮肥
  • 46篇性状
  • 46篇直播
  • 44篇飞虱
  • 38篇制种
  • 36篇稻米

机构

  • 103篇湖南农业大学
  • 84篇湖北省农业科...
  • 63篇中国农业科学...
  • 58篇信阳市农业科...
  • 53篇黑龙江省农业...
  • 49篇浙江省农业科...
  • 3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6篇沈阳农业大学
  • 35篇安徽省农业科...
  • 35篇金华市农业科...
  • 31篇四川省农业科...
  • 25篇中国水稻研究...
  • 23篇广西农业科学...
  • 22篇长江大学
  • 20篇江苏省农业科...
  • 20篇绵阳市农业科...
  • 19篇福建省农业科...
  • 17篇广东省农业科...
  • 17篇华南农业大学
  • 17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6篇唐启源
  • 32篇吕仲贤
  • 30篇吴文革
  • 29篇游艾青
  • 29篇程建平
  • 27篇郑华斌
  • 25篇敖和军
  • 24篇郑许松
  • 24篇徐得泽
  • 23篇魏松红
  • 22篇李阳
  • 21篇翟保平
  • 20篇许有尊
  • 20篇徐红星
  • 20篇陈刚
  • 19篇汪本福
  • 19篇王海宁
  • 18篇赵锋
  • 18篇田俊策
  • 15篇江文清

传媒

  • 90篇杂交水稻
  • 84篇中国稻米
  • 59篇湖北农业科学
  • 4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2篇作物研究
  • 28篇安徽农业科学
  • 28篇福建稻麦科技
  • 28篇现代农业科技
  • 25篇中国种业
  • 25篇应用昆虫学报
  • 24篇浙江农业科学
  • 24篇中国水稻科学
  • 23篇北方水稻
  • 18篇黑龙江农业科...
  • 18篇西南农业学报
  • 16篇种子
  • 15篇山东农业科学
  • 15篇湖南农业科学
  • 15篇中国农学通报
  • 14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71篇2023
  • 98篇2022
  • 104篇2021
  • 99篇2020
  • 99篇2019
  • 86篇2018
  • 105篇2017
  • 82篇2016
  • 84篇2015
  • 71篇2014
  • 48篇2013
  • 40篇2012
  • 46篇2011
  • 2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1,0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纵卷叶螟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为了明确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 V3-V4变异区序...
刘小改杨亚军廖秋菊徐红星刘映红吕仲贤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肠道细菌多样性基因测序
文献传递
稻鸭生态种养与低碳高效生产被引量:2
2012年
阐述稻鸭生态种养的特色与优势、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并剖析稻鸭共育防治病虫草害的效果,中耕肥田及增氧刺激水稻生长的效应,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等方面与低碳生产要求减少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的施用量和节能减排、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一致性。
张卫星许立谢桐洲玄松南张寿江闵捷金连登
关键词:水稻生态农业立体种养低碳经济
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稻品种特点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旨在探究南方稻区不同食味值水平和产量类型单季晚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差异,阐明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所具有的特征特性。【方法】本文以南方稻区48个单季晚粳为材料,根据产量和食味值将其分为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味中高产和味中中产4种类型,以实际生产需求为依据,选用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和味中高产3种类型进行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味优高产类型的食味值比味中高产类型高26.69%,且味优类型食味值中的外观、黏度和平衡度分别比味中类型高出38.81%、36.30%和37.40%。与味中高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糙米率、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高0.34%、7.13%、40.39%和47.56%;胶稠度长度长19.92%;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低37.67%和33.08%。与味优中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灌浆结实期的日照时数、成穗率以及抽穗至成熟阶段生物积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高4.47%、3.29%、5.72%、16.25%、11.09%、21.49%;叶面积衰减率低13.51%。抽穗至成熟阶段,味优高产的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比味优中产分别高出24.46%、14.62%和19.01%。【结论】南方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的特征为加工品质达国标1级;透明度等级在3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在50%—85%与20%—35%;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长度分别在10.0%、8.0%与90.0 mm左右;RVA谱特征值中消减值在-500cP以下,回复值在550 cP—650 cP。产量构成中,味优高产类型品种的结实率在90.0%左右;千粒重在25.0 g以上;且在抽穗前期保持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以后保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所占全生育期的积累比例有较高的水平。
胡蕾朱盈徐栋陈志峰胡兵强韩超裘实吴培张洪程魏海燕
关键词:南方稻区单季晚粳优良食味高产
杂交晚稻新组合仁5优新华粘春制高产技术
2019年
仁5优新华粘具有产量较高、稳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的籼型三系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于2017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该组合春季制种技术进行摸索,掌握了其双亲的特征特性,现总结其春制高产技术。
陈锦桥唐杰张跃飞陈慧珍黄良萍陈俊萍黄胜波欧阳勇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
衡东县2015年稻瘟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被引量:1
2016年
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阐释了衡东县2015年稻瘟病暴发的原因,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控制或减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
谭正光刘龙生喻凌治秦长华唐早伶李斌志周桂林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
两系杂交稻孟两优31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9年
孟两优319是由福建科力种业有限公司种业研究院与福建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两系不育系孟S与恢复系南恢319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良等特点。总结了孟两优319的高产栽培技术。
肖翔
关键词:杂交稻栽培技术
洞庭湖区双季机直播稻品种筛选与搭配研究
为筛选出适宜的早、晚稻连作机直播搭配品种,在洞庭湖区选用12个早稻品种、14个晚稻品种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双季机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月1日机直播早季各品种均能安全出苗,且能于7月15日前成熟,其中,中早39、陆两优9...
陈鸽王伟政吴茁李祖胜许望龙文炯傅岳峰陈慕文曹威黄敏郑华斌
关键词:双季稻机直播洞庭湖区
文献传递
杂交稻新组合钱优817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在介绍连晚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钱优817及其亲本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钱优817高产制种技术措施,包括适时播种、确定合适的行比和行株距及提高异交结实率等方面。
于海富陈晓阳蒋梅巧朱浩
关键词:有效积温制种技术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水稻籼粳衍生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8个水稻不育系和12个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获得96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1)籼粳衍生系杂种后代株高、穗长和千粒重表现为正向优势,变异幅度较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虽表现相对不平衡,但均为较强正向优势;有效穗数表现较弱,为负向中亲优势。(2)籼粳衍生系杂种F1在SSR标记遗传距离0.2547~0.5660,穗长、株高、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极显著相关,与F1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的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结论】在一定遗传距离范围内,SSR标记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杨旺兴卓伟马彬林邹文广韦新宇张受刚祁建民许旭明
关键词: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SSR标记杂种优势
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2017年
以本地区4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和毯苗两种育秧方式,研究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秸秆还田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与毯苗育秧方式比较,钵苗育秧使成熟期水稻叶面积指数下降,移栽后各期钵苗育秧水稻叶片的SPAD有增加趋势,增幅因品种而异;钵苗育秧移栽后85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毯苗育秧水稻,但各处理间的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大;移栽后100 d钵苗育秧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则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钵苗育秧水稻生殖生长前、中期剑叶光合能力较强,但由于钵苗育秧水稻光合功能衰退速度略快于毯苗育秧水稻,可能是导致处理间最终稻米产量并无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赵轶鹏王友霜吴玉玲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徐家安
关键词:育秧方式水稻机插光合作用稻米产量
共10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