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4011)

作品数:25 被引量:273H指数:11
相关作者:汤勇杜志敏孙雷张广东刘建仪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气藏
  • 9篇地层
  • 7篇地层水
  • 7篇相态
  • 6篇凝析
  • 6篇凝析气
  • 5篇气井
  • 4篇水蒸发
  • 4篇注气
  • 4篇结垢
  • 4篇反凝析
  • 3篇盐析
  • 3篇油藏
  • 3篇油气
  • 3篇凝析气井
  • 3篇相态变化
  • 3篇近井
  • 3篇高温高压
  • 3篇CO
  • 2篇低渗

机构

  • 25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江苏油田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家石油天然...
  • 1篇国家石油天然...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0篇汤勇
  • 12篇杜志敏
  • 9篇孙雷
  • 4篇刘建仪
  • 4篇张广东
  • 3篇潘毅
  • 3篇孙良田
  • 3篇李士伦
  • 2篇蒋红梅
  • 2篇陈祖华
  • 2篇李丽
  • 2篇雷登生
  • 2篇孙扬
  • 1篇郭平
  • 1篇孟英峰
  • 1篇张威
  • 1篇邹春梅
  • 1篇陈汾君
  • 1篇王长权
  • 1篇宋海敬

传媒

  • 6篇石油学报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钻采工艺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油田化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在地层水中溶解对驱油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6
2011年
利用CO2-烃-地层水相平衡热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规律。建立了考虑CO2在地层水中溶解的一维长岩心数值模拟模型,模拟计算了注CO2驱替过程中原油采出程度、气油比、油气水饱和度剖面、CO2在地层油和地层水中摩尔分数剖面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达到100℃以上或压力达到20MPa以上时,压力和温度对CO2在水中溶解量影响变小。注气初期,考虑CO2溶解时采出程度比不考虑溶解时低,注气突破时间更迟,油墙向生产井端推进速度更慢。含水饱和度越高,影响程度越大。当含水饱和度为0.67、注入1.0倍烃孔隙体积CO2时,考虑CO2溶解采出程度比不考虑CO2溶解低约6%。CO2在地层水中溶解可导致CO2的损失,使得CO2驱油见效时间滞后。
汤勇杜志敏孙雷刘伟陈祖华
关键词:注气地层水
含水凝析气相态特征及非平衡压降过程产液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气态水的存在对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的影响不容忽视,常规的相态测试过程无法模拟含水凝析气田开发过程中近井带的非平衡压降过程的实际产液特征。利用PVT筒开展了含气态水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特征实验,研究了气态水对凝析气相态特征的影响,并通过缩短凝析气体系定容衰竭过程的平衡时间,模拟含水凝析气田开发过程近井带的非平衡压降衰竭过程,对比分析了非平衡压降过程含水凝析气体系中凝析油、水的抽提蒸发效应。结果表明,气态水的存在引起了凝析油气体系中重质含量的增加,导致露点压力升高,反凝析提前,最大反凝析压力提高,反凝析液量增加。含水凝析油气体系在非平衡压降衰竭过程中,由于气液相体系未达平衡,导致液相滞后析出并随气相运动一起被采出,造成凝析油采出程度和产水量提高,且非平衡压降速度越大,凝析油采出程度越高。因此,凝析气田近井带的非平衡压降有利于凝析油的开采并缓解液锁的发生。
王长权汤勇杜志敏陈亮孙扬潘毅石立红
关键词:凝析气高温高压相态
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针对凝析气藏单一的反凝析伤害评价方法可能导致反凝析认识与实际生产发生偏差的问题,建立了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反凝析相态评价和生产动态分析判断气井是否发生反凝析,然后综合气井产能、污染表皮系数、数值模拟和压力恢复试井等多种方法定量评价反凝析伤害程度和半径。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凝析气藏169井为例进行了反凝析伤害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气藏已经发生反凝析,反凝析对油产能影响大,对气产能影响小;伤害程度存在单井差异,总体上反凝析属于低伤害且低于16%;污染半径在20 m左右。气层厚度大和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是让纳若尔气藏反凝析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小的重要原因,提供的方法对矿场凝析气藏反凝析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邹春梅邹春梅汤勇晏军孙杰文崔轶男
关键词:凝析气藏反凝析相态
高温高压气藏地层水盐析引起的储层伤害被引量:13
2012年
针对高温高压气藏烃-水互溶加大,降压开采过程中近井带地层水的大量蒸发极易导致盐析产生,进而堵塞储层、降低气井产能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地层水蒸发盐析对储层物性影响研究,分析了地层水蒸发导致盐析前后岩心渗透率的降低程度。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析出的结晶盐在孔道中的产状,通过流动孔隙结构实验研究岩心中发生盐析后孔隙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析致使地层孔隙度最大降幅约15%,渗透率最高降幅达83%;地层水矿化度越高,地层渗透率降低程度越大;地层原始渗透率越低,降低程度越大;不同水型的地层水,其盐析产物不同,以NaCl为主。盐析后,结晶盐填充了岩心中的小孔隙,小孔喉在岩心中的比例明显减少,渗流通道减小,有的甚至完全被堵塞;盐析对小孔径岩心所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大孔径岩心。因此,高温高压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气藏开发中必须考虑地层水的蒸发以及盐析可能造成的伤害。
汤勇杜志敏蒋红梅孙雷
关键词:盐析储层伤害产能
相态变化对气藏流体结垢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高温、高压地层流体无机盐结垢综合测试装置,结合建立的多相平衡结垢预测模型,对实际气藏流体的无机盐结垢规律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气藏及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相态变化对无机盐结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的蒸发及酸性气体的溶解、析出是无机盐结垢程度的主要相态影响因素。实际气藏流体的无机盐结垢情况是流体各组分相态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综合结果。地层流体的相态变化及无机盐结垢规律在地层中主要受地层压力的影响,在井筒中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不考虑相态变化将导致无机盐结垢量的预测值明显偏低,且随压力降低和温度增加,预测偏差不断增大。
李丽刘建仪张威张广东李超叶长青
关键词:相态变化
解除低渗凝析气井近井污染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25
2007年
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水锁是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必须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分析了凝析气藏近井带反凝析油堵塞和反渗吸水锁形成的机理及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总结了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堵塞提高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形成的主要技术手段。结果认为: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高渗储层均可能由于反凝析和水锁的存在而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高临界凝析油流动饱和度和高含水饱和度导致反凝析影响严重。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反渗吸水锁的主要机理是延缓反凝析出现和加速反凝析油和地层水的蒸发;凝析气注入可反蒸发凝析油中的重烃;注甲醇可有效解除反凝析油和水锁的双重堵塞。将向近井带注入化学溶剂、注气和加热等方法结合起来,可能是解除低渗凝析气井近井堵塞研究的发展趋势。
汤勇杜志敏孙雷戚志林李士伦
关键词:凝析气井反凝析
油气藏地层水蒸发产生盐析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在国内外有关盐析的研究中均忽略了高温条件下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对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和开发动态的影响。从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的产生机理分析着手,得出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是地层水的矿化度,且盐析主要发生在近井带和井筒中,其中以近井带5m范围内最为严重。盐析一旦发生会堵塞孔道,伤害储层,减少气井的产能。并以渗透率的下降程度作为评判盐析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指标。分析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变化,从而进行盐析的早期测定,并根据不同地层水水型确定不同的盐析判定原则。综合分析认为,针对地层水蒸发过程中产生的盐析现象,研究盐析的渗流理论和盐析规律以及盐析对储层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蒋红梅汤勇陈文何良泉李旭黎阳龙
关键词:地层水盐析储层伤害
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研究被引量:39
2012年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开发低渗致密气藏难动用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研究是这类气藏有效开发的基础。针对常规网格加密和气藏工程在描述水平井压裂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用PEBI网格加密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某低渗致密气藏为例,通过建立低渗致密气藏的地质模型,研究了压裂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裂缝条数、裂缝长度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平井段长800 m、裂缝5条,裂缝半长70 m,裂缝导流能力为3.03~3.06μm2·cm,且在气藏中下部时开采效果最佳。该研究对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渗流规律和优化水平井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汾君汤勇刘世铎刘成川李华昌
关键词:致密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PEBI网格
数值试井技术在海上复杂油气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南海油气田存在的非均质油气藏和多相流问题,引入数值试井技术。基于三相试井渗流力学模型、角点网格和网格离散技术建立数值试井体系。针对南海实例油井和气井,应用数值试井技术进行储层、表皮和原始地层压力等参数解释,并与常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多相流和非均质等疑难试井问题,为南海复杂油气田的试井分析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李树松汤勇
关键词:海上油气田数值试井
超临界CO_2动态混相驱过程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国内CS油田注CO2混相驱典型实例为基础,在油藏地层流体注CO2驱膨胀实验和细管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拟合基础上,建立一维组分注气驱细管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CO2注入过程中油气两相组成、油气两相黏度、密度和界面张力等动态特性参数沿注气井到生产井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注气量和注气压力对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强,工程混相条件下,摩尔含量达到0.7。注入CO2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甚至C19+以上的重烃,与地层油在前缘达到混相。CO2注入量增加,混相带增长,CO2波及区域增加,有利于驱油效率增加。随着注入压力的提高,从非混相到混相,CO2在地层油中的溶解量增加,界面张力降低,油的黏度降低。达到混相后,继续增加压力对驱油影响变小。
陈文汤勇梁涛孙雷刘伟陈祖华
关键词:CO2混相驱注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