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B30301003)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娟罗绍凯刘俊茹苏畅邹外一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技术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罗绍凯
  • 3篇李娟
  • 2篇苏畅
  • 2篇刘俊茹
  • 1篇许多荣
  • 1篇彭爱华
  • 1篇黄珊
  • 1篇童秀珍
  • 1篇陈媚
  • 1篇郑朝旭
  • 1篇邹外一

传媒

  • 1篇癌症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可溶性FLT-1基因的克隆以及原核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克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sVEGFR1或sFLT-1)基因的第1~3个Ig样区域,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方法:采用RT_PcR的方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扩增sFLT-1基因的第1~3个Ig样区域,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然后采用BamHI/EcoRI双酶切,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并转化至EcoliBL21菌株。应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1310t分析。结果:经RT-PCR成功扩增了sFLT-1基因第1~3个Ig样区域;成功地克隆了sFLT-1基因第1~3个k样区域;经IPTG诱导的重组质粒pGEX—sFLT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10。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的结果相符。结论:成功克隆sFLT_1基因第1~3个Ig样区域,并在EcoliBL21中表达出GST-sFLT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FLT-1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刘俊茹郑朝旭罗绍凯李娟苏畅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遗传学技术
VEGF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背景与目的:骨髓新生血管形成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研究旨在研究VEGF及其受体在MM中的表达,分析其与M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35例MM患者、16例非肿瘤患者(下称对照组)以及KM3细胞株中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并分析阳性率以及表达相对含量在MM患者和非肿瘤患者、MM不同分期间的差异。结果:VEGF和Flt-1基因在MM组的阳性率(62.9%和80.0%)显著高于对照组(18.8%和31.3%)(P<0.01),VEGF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为0.41±0.19vs.0.06±0.01(P<0.05),Flt-1为0.60±0.33vs.0.08±0.03(P<0.01);VEGF基因在初治组和复发/难治MM组的阳性率为66.7%vs.60.9%(P>0.05),Flt-1基因为83.3%vs.78.3%(P>0.05);VEGF在Ⅱ期和Ⅲ期MM的阳性率为50%vs.73.7%(P>0.05),Flt-1为81.3%vs.78.9%(P>0.05);复发/难治MM组的VEGF和Flt-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0.49±0.20vs.0.28±0.04,P<0.05;0.70±0.38vs.0.41±0.06,P<0.05),Ⅲ期MM患者VEGF和Flt-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0.48±0.19vs.0.28±0.09,P<0.05;0.75±0.35vs.0.41±0.21,P<0.05)。KDR仅在3例MM患者中检出,对照组未检出。结论:VEGF和Flt-1在MM中高表达,并与疾病进展相关。
刘俊茹罗绍凯李娟苏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9例确诊的年轻SAA患者接受了同胞HLA全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50mg·kg-1·d-1,移植前5d至移植前2d静滴)+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2.5mg·kg-1·d-1,移植前5d至移植前3d静滴)。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并于移植后40d、180d和360d用短小片段重复序列(STR)动态检测其植入情况。【结果】9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的时间平均为14.5d、血小板升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23.5d,移植后180d和360d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均恢复正常,移植后40d、180d和360dSTR显示9例均表现为完全嵌合体(FDC);所有病例中,有1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出现Ⅰ度aGVHD,2例发生局限性慢性GVHD;6例患者出现CMV血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1例发生念珠菌性肠炎、1例发生曲霉菌性肺炎和1例发生细菌性肺炎,抗真菌或细菌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1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膀胱炎,未发现肝静脉闭塞病。所有患者目前均存活且在随访中。【结论】非清髓同胞Allo-HSCT造血重建快、植入率高且并发症少,是治疗年轻SAA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本研究中病例年龄轻、诊断到移植之间的时间短、血制品输注少,是移植成功的有利因素,在其他SAA的患者中能否取得良效还需更多临床验证。
陈媚邹外一许多荣童秀珍彭爱华李娟罗绍凯黄珊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