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1A051)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晓清马晓王璐明夏建海熊钢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中华鳖
  • 1篇蛋白
  • 1篇血液生化指标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模式
  • 1篇益生菌
  • 1篇营养品质
  • 1篇脂肪酸
  • 1篇体重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胶原
  • 1篇胶原蛋白
  • 1篇复合益生菌
  • 1篇不同养殖模式

机构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王晓清
  • 2篇夏建海
  • 2篇王璐明
  • 2篇马晓
  • 1篇康银
  • 1篇戴振炎
  • 1篇桂琳
  • 1篇陈丽婷
  • 1篇曾丹
  • 1篇秦溱
  • 1篇熊钢
  • 1篇蒋迪

传媒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华鳖的体重与形态特征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为确定影响中华鳖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对100日龄和300日龄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体重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其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100日龄中华鳖腹甲长、背甲长、体高及背甲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0.651、0.907、0.671;300日龄中华鳖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0.606、0.625、0.424。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分析表明,100日龄中华鳖腹甲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0.541),其次为背甲长(R=0.469),腹甲长与背甲长对体重的决定程度为0.909;300日龄中华鳖体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0.711),其次为背甲长(R=0.402),体高与背甲长对体重的决定程度为0.785。
马晓王晓清杜海波熊钢王璐明夏建海
关键词:中华鳖体重通径分析
复合益生菌对中华鳖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中华鳖(Trionys sinensis)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体重为(227.47±14.42)g的中华鳖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复合益生菌0 mg/kg(对照组Ⅰ)、500 mg/kg(试验组Ⅱ)、1 000 mg/kg(试验组Ⅲ)和2 000 mg/kg(试验组Ⅳ);试验共分4组,每组3个重复,在(30±2)℃温室中进行,投喂14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中华鳖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P〈0.05),降低饵料系数(P〈0.05),且Ⅲ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增重率比Ⅰ组提高了29.2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中华鳖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当添加量为2 000 mg/kg时,淀粉酶活力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尿素氮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提高甘油三酯含量(P〈0.05),而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糖、丙二醛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但过量添加(2 000 mg/kg)会降低其活力(P〉0.05)。在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益生菌能促进中华鳖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同时还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1 000~2 000 mg/kg。
桂琳王晓清康银曾丹蒋迪廖学敏
关键词:中华鳖复合益生菌血液生化指标
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王璐明马晓王晓清陈丽婷戴振炎秦溱夏建海李爱国
关键词:中华鳖养殖模式胶原蛋白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