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7-1)

作品数:16 被引量:14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洪连郭天财袁虹霞王晨阳朱云集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植保植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小麦
  • 6篇线虫
  • 5篇禾谷
  • 5篇禾谷胞囊线虫
  • 5篇胞囊
  • 5篇胞囊线虫
  • 3篇籽粒
  • 3篇小麦品种
  • 3篇链格孢
  • 3篇基因
  • 2篇淀粉
  • 2篇冬小麦
  • 2篇锈菌
  • 2篇施肥
  • 2篇条锈菌
  • 2篇土壤
  • 2篇内生真菌
  • 2篇籽粒产量
  • 2篇小麦品种(系...
  • 2篇抗性

机构

  • 21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植保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5篇李洪连
  • 10篇袁虹霞
  • 8篇邢小萍
  • 8篇孙炳剑
  • 6篇杨卫星
  • 5篇张飞跃
  • 5篇郭天财
  • 4篇朱云集
  • 4篇殷宪平
  • 4篇王振跃
  • 4篇代君丽
  • 4篇王晨阳
  • 3篇吴绪金
  • 3篇张猛
  • 3篇马冬云
  • 3篇王永华
  • 2篇郜瑞敏
  • 2篇于思勤
  • 2篇刘珂
  • 2篇周慧

传媒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河南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后高温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盆栽与人工气候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7-2008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以强筋小麦郑麦366、中筋小麦洛旱2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高温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郑麦366受高温胁迫的影响最大;高温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清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小麦籽粒、球蛋白、蛋白质和淀粉产量,及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支直比;从高温处理时期看,花后20 d高温胁迫的影响略大于花后10 d。
敬海霞王晨阳郭天财张双利胡吉帮王永华
关键词:小麦高温胁迫筋型籽粒品质
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产毒条件及其生物学活性测定
<正>近年来,随着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种植,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及成熟期间气候的变化,小麦黑胚病日趋严重。由于黑胚病危害,导致小麦籽粒质量和等级下降,影响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已成为小麦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一些学者对小麦...
周慧郜瑞敏邢小萍孙炳剑袁虹霞李洪连
文献传递
国内外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的抗性评价
对42个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国内小麦品种(系)的抗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性能进行了大田及室内抗性鉴定。田问苗期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无免疫或高抗品种,病情指数在 20以下的有温麦4号、太空...
孙君伟杨卫星尹宪平袁虹霞邢小萍王振跃李洪连
文献传递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
<正>小麦胞囊线虫病目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当前,在小麦胞囊线虫病防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普遍感病,轮作由于多种原因在我国很难大面积实施,而生物防治虽有一些研究报道,但离生产上应用还有...
杨卫星袁虹霞孙炳剑邢小萍吴绪金张飞跃殷宪平李洪连
文献传递
小麦品种(系)对禾谷胞囊线虫抗性鉴定和评价
<正>禾谷胞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一种全球性的小麦病害,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现已在五大洲的32个产麦国家发生为害。国内自1989年在湖北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证实该线虫广...
杨卫星袁虹霞孙炳剑邢小萍吴绪金张飞跃殷宪平李洪连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种类及施用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在大田及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尿素(Urea)、过磷酸钙(Superphosphate)、硫酸钾(Potassium sulphate)、硝酸磷钾复合肥(Phosphorus-potassium nitrate fertilizer)4种肥料、10个配比施用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影响。室内盆栽结果表明,尿素375kg/ha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最好,过磷酸钙900kg/ha、尿素300kg/ha和尿素225kg/ha次之;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均为负值。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尿素300kg/ha、尿素225kg/ha和过磷酸钙900kg/ha3个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最好;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较差。在抑制线虫增殖方面,复合肥525kg/ha+尿素75kg/ha处理效果最好,过磷酸钙900kg/ha、尿素300kg/ha2个处理对线虫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则促进线虫增殖。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过磷酸钙900kg/ha、尿素300kg/ha、复合肥+磷肥187.5kg/ha3个处理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增产效果均低于5%。
杨卫星袁虹霞孙炳剑邢小萍张飞跃殷宪平王振跃李洪连
关键词:小麦禾谷胞囊线虫肥料
土壤质地组分及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5种土壤质地组分和6种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黏土最不适合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在供试的5个土壤质地组分处理中,纯黏土的病情指数最低,其次为黏土∶细沙=3∶1的处理,两个处理病情指数均在25以下;黏土∶细沙=1∶3的处理病情指数最高,其次为纯细沙和黏土∶细沙=1∶1的处理,这3个处理病情指数均在60以上;病株率调查结果表明,纯黏土与黏土∶细沙=3∶1处理病株率较低,均低于70%,黏土∶细沙=1∶3处理、黏土∶细沙=1∶1处理和纯细沙处理的病株率均大于85%,黏土∶细沙=1∶3处理的病株率达到100%,显著高于黏土∶细沙=3∶1处理和黏土处理.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该病害的发生,在供试的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中,土壤含水体积分数29.74%的处理和4.68%的处理病情指数均低于60;含水体积分数12.78%,14.25%,6.93%处理的病情指数为75~85;含水体积分数9.61%的处理病情指数最高,为88.73,最适于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
杨卫星袁虹霞邢小萍王振跃李洪连
关键词: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14
2011年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和小麦链格孢(A.triticina),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0%、18.0%、12.2%和6.8%,不同品种小麦黑胚籽粒各种病原菌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扬花后10 d利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A.alternate)和麦根腐蠕孢(B.sorokiniana)致病力较强。结合分离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链格孢(A.alternate)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
代君丽于巧丽袁虹霞邢小萍张猛孙炳剑李洪连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病原菌致病性测定链格孢
生态因子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粉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解生态因子与冬小麦粉质参数之间的关系,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7、豫麦70、洛阳8716、豫麦50),于2000~2002连续两年在河南省五个纬度点(32°N^36°N)种植,研究了纬度变化对不同小麦品种粉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类型对粉质参数的影响大于生态环境。其中豫麦34和藁麦8901的各粉质参数均与其他四个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6个小麦品种的吸水率均随纬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其他粉质参数随纬度变化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而变化。5月份主要气象因子与小麦粉质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
张学林王晨阳郭天财朱云集王永华马冬云
关键词:小麦纬度粉质参数
小麦淀粉粒蛋白表达差异及其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为探明小麦淀粉粒蛋白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对河南省18个主栽小麦品种淀粉粒蛋白进行分离,并对淀粉粒蛋白类型、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个小麦品种分离出了8种主要的淀粉粒蛋白,9种组合带谱,并以组合类型Ⅰ和组合类型Ⅶ所占比例最高,为55.56%,均表现为7条谱带。通过对淀粉粒蛋白条带数量以及谱带光密度总量和淀粉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粒蛋白光密度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淀粉粒蛋白表达量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同时选取6个小麦品种,分别采用盐、SDS、蛋白酶对淀粉进行处理后,淀粉峰值黏度显著提高,其中以盐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对处理后淀粉粒蛋白进行电泳分析表明,处理后的条带明显减少,说明处理后小麦淀粉粒蛋白含量下降。综合试验结果,不同小麦品种淀粉粒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同时淀粉粒蛋白表达量高低影响淀粉峰值黏度。
马冬云张剑郭天财王晨阳朱云集冯辉
关键词:小麦糊化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